河源江畔再现“恐龙蛋”

2020年09月17日10:14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河源江畔再现“恐龙蛋”

  恐龙蛋化石

  河源恐龙博物馆在江东新区临江镇联新村抢救性发掘“恐龙蛋”。

  河源恐龙博物馆9月16日传来好消息:历经数月时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联新村的一处红砂岩山坡,现已抢救性发掘出数窝“窝状”恐龙蛋化石,其中完整的“恐龙蛋”共计33枚。这些出土的恐龙蛋化石,再一次刷新了河源恐龙博物馆的馆藏数量。截至目前,河源恐龙博物馆馆藏的恐龙蛋化石数量已超过18000枚,仍居全球馆藏“恐龙蛋”数量之冠。

  派出所收缴部分“散蛋”引来关注

  据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杜衍礼介绍,今年5月下旬,源城区城南派出所和江东新区临江派出所先后接到当地群众报警,位于江东新区临江镇联新村的一处正在施工开挖的山坡上,疑似挖出一批零碎的“恐龙蛋”化石,有村民或民工在现场捡拾。

  接到报警后,当地派出所迅速赶往现场,陆续数天收缴了部分散落在工地上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共计24枚及部分不完整的蛋壳碎片。随后,河源恐龙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出文博人员及专家,先后于今年6月至8月共4次赶赴发掘现场,对实施爆破的山坡进行抢救性保护发掘,又先后发掘出数窝窝状“恐龙蛋”化石,其中嵌在红砂岩土块、肉眼可见完整的“恐龙蛋”化石9枚,同时出土有不完整的“恐龙蛋”蛋壳及蛋碎一批。杜衍礼称,目前这批被抢救性保护和发掘的恐龙蛋化石已被馆藏,嵌在红砂岩土块的“恐龙蛋”有待今后修复后在河源恐龙博物馆对外开放。

  杜衍礼称,今年6月份,当地派出所收缴上来的部分“散蛋”引来外界关注,今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强博士专门带领3名研究生从北京“飞赴”河源,对当地的“恐龙蛋”发掘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又先后发现了数枚散落工地的完整“恐龙蛋”化石。

  蛋壳碎片在同一土层呈一字形明显排列

  记者9月16日在已停止施工的发掘现场看到,出土“恐龙蛋”化石的地方距离河源市江东新区的东江河畔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不远处是在建施工中的赣深高铁河源站工地,在被填埋的山坡下面是一处东江支流的小河溪,陪同记者一起前往现场的河源恐龙博物馆馆藏研究部副主任黄志青告诉记者,远古时候,这处地方应该是东江河畔或东江支流的河滩,从现场发掘出的堆积泥层可以看出,山坡上3米多高的黄色新泥土,应该是河流冲刷下来的砂石土层,在砂石土层下方约1.5米深就是发掘“恐龙蛋”的红砂岩层。

  “这是在江东新区最东边发现的一处恐龙蛋化石发掘点,值得考古专家今后的详细考究。”黄志青指着一处遍布“恐龙蛋”蛋壳碎片的红砂岩层称,这些蛋壳碎片分别在同一土层,呈一字形明显排列,可以推断出埋藏“恐龙蛋”的河滩曾经在远古时候遭遇过洪水冲击和泥土挤压,随后会出现“恐龙蛋”蛋壳碎片层层叠叠地并排在一起的景象。记者现场看到,出土“恐龙蛋”的发掘现场,山坡长不足200米,8个发掘点前后均发现了恐龙蛋及其蛋壳碎片。

  杜衍礼称,河源恐龙博物馆现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资料系统,对每一枚恐龙蛋化石的尺寸、重量、地点和层位等信息都清晰记录在案,像一串串加密符号,等待未来一一破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博士告诉记者,这些发掘点和新出土的“恐龙蛋”化石,对今后研究河源白垩纪晚期的“恐龙蛋”种类、恐龙多样性、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变化等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记者 曾焕阳 通讯员 黄志青)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