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治水记

2020年09月12日09:12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广州大学城治水记

  在广州美术学院,绿水倒映着红墙。

  市民来到大学城中心湖游玩。

  广州大学城高校集聚、河网密布,随着大学城人口快速增长、商业日益兴盛,也带来一些阵痛。污水直排河涌,加上排水管网错接混接、治理责任不明等因素,给大学城的水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去年9月,广州市成立广州大学城共建共治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10所高校均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印发《广州大学城共建共治共享实施工作方案》,开启大学城水环境治理新阶段。一年过去,大学城水环境治理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如何?近日,记者了解到,南亭大社涌、北亭涌、合益围涌3条黑臭河涌已实现不黑不臭,4条保留村自来水改造和截污纳管工作已全面完成,水生态提升工程正全面展开。

  岛内治水难在哪?

  广州大学城位于番禺区北部的小谷围岛上。17年前,这里还是鸡犬相闻的传统农业小岛。2004年建成广州大学城,随后10所高校陆续进驻。

  随着广州大学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阵痛。广州大学城的人口,由2004年建成时的4万多人增长到目前的24万师生和居民,人口快速增长,商业日益兴盛,一些生活污水和商铺污水直排河涌,导致污染严重。

  “高校内部分排水管网错接混接,污水通过雨水管排入河涌,是导致大学城水环境问题反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大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城规划建设初期,严格划定了雨水、污水的排水管道,但在后期具体操作中出现错接混接现象,导致雨污混合,给大学城的河涌和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水环境问题开始显现。

  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广州市决定全面开展广州大学城水环境治理工作,着力建设生态一流、环境优美的广州大学城。南亭大社涌、北亭涌、合益围涌被列为广州市黑臭水体整治计划的第一批名单。

  “在前期推进排水设施整改工作过程中,由于涉及单位多、管网权属复杂,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广州大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九龙治水”现象,也给大学城水环境治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治水难题怎么破?

  对策一:坚持“全岛一盘棋”

  大学城内相关单位主管部门各有不同,统筹协调难度较大。为此,大学城水环境治理,从一开始就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将市、区、校、地四方力量统筹整合起来。而广州大学城共建共治共享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又将大学城水环境治理推向了新的阶段。

  “要强化校地协同,坚持‘全岛一盘棋’。”去年9月,广州大学城共建共治共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委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10所高校均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大学城共建共治共享实施工作方案》,对水环境治理作了系统部署。

  会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主要负责人一致表示,建立广州大学城共建共治共享机制非常及时、十分必要、很有意义。并表示,将积极配合广州市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协同联动,以治水为切入点,推进大学城共建共治共享取得实效。

  “十所高校积极配合,按照应急工程相关程序选定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并确定应急工程设计方案,每周到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大学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番禺区委书记何汝诚每个月都要到广州大学城实地检查治理进度,并组建了市、区、街三级人员组成的大学城治水办,制定了《广州大学城水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方案》。

  “作为属地治水第一责任人,不管日常工作怎么忙,我每个星期都要把大学城的河涌走一遍,记好心里的一本账,对照墙上的作战图,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劲,想方设法推进每一项治水工作。”小谷围街党工委书记表示。

  对策二:清源头、管入口

  “针对高校部分排水管网错接混接问题,市河长办组织市排水公司对10所高校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检测摸查,形成了排水设施整改工作建议。”大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大学城排水单元整改,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内容,基本实现雨污分流,达到验收要求。

  大学城保留村内生活污水和商铺污水直排河涌,是造成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尽快让黑臭河涌变得水清岸绿,2017年开始,大学城管委会积极推进4条保留村自来水改造和截污纳管工作。南亭大社涌、北亭涌截污工程以及合益围涌新建污水管道等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两年时间,百余次的勘查调研和设计施工,换回了南亭大社涌、北亭涌、合益围涌的清透与干净。据介绍,去年底,南亭大社涌水质已基本达到五类地表水标准。南亭村党委书记关荣臻表示,这一切根本还是因为从源头上的治理,不是做表面文章。

  此外,景观改造提升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目前,大学城相关部门正对南亭大社涌栏杆、绿化进行升级改造,推动河涌两岸环境全面提升。同时对北亭涌也进行“一脉、两区、三点”的环境景观提升改造。

  对策三:建机制、创示范

  今年4月3日,在广州大学城校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市委书记张硕辅对大学城校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要求高质量推动大学城水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碧道建设、交通整治等工程,全面提升大学城绿化美化亮化水平。

  据介绍,当前,市、区相关部门和小谷围街协同各高校正积极推进广州大学城水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河涌堤岸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补水及水动力提升工程、生态岸线构建及河床生态修复、水循环及生态湿地工程以及碧道工程的四个子项工程的建设,改善大学城水环境,提升河涌水动力,构建打造大学城碧道生态廊道。

  “我们正积极推动3.8万平方米的海绵化河涌景观提升工程,建设碧道生态长廊25.14千米,串接人才长廊等10个生态景观节点,营造通透舒适的生态环境。”大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还将打造阶梯式生态滤池,台阶式分层种植水生植物,提升河涌堤岸的滞蓄和净化能力,整体打造一个综合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亲近自然的共享廊道以及水陆联动的发展廊道的碧道系统。

  治理成效怎么看?

  位于广州大学的合益围涌,经过治理不再黑臭,鱼翔浅底的画面也时常能见到。如今广州大学校园已是绿水环绕,绿树成荫,记者随处可见学生们三五成群拍照留影。

  随着治水工作的有效开展,南亭大社涌、北亭涌、合益围涌3条黑臭河涌治理已初见成效,实现了不黑不臭。4条保留村自来水改造和截污纳管工作已全面完成。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北亭村党委书记梁国坤,在北亭村担任村干部有20多年,他亲历了北亭涌从清澈到黑臭再到清澈的变化。梁国坤说,北亭村有4000多栋房子,过去生活和商铺污水直排河涌,导致了河涌污染严重。经过近几年的整治,现在的北亭涌及周边水体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河两岸多标致,又有龙船又有戏;又有蚬汤浸饭糜,有女不嫁崔家待何时。”北亭村九十岁高龄的梁阿婆,至今还记得这首曲调。住在北亭村渭水大街60岁的村民崔艳湘当年就是因为听了这首歌谣才从顺德嫁到了北亭。如今,看到北亭涌恢复水清岸绿的景况,村里的老人们不由感叹“美好的回忆又回到了现实”。

  40来岁的河涌保洁员黎伟英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天都要在这1公里多长的南亭大社涌作业。他说,早在3年前,南亭大社涌可没有现在这么干净,现在的涌面干净多了,几乎没有生活废弃物,只有些掉落的树叶。现在,南亭村的村民们最喜欢聚在南亭大社涌附近的绿道旁聊天,“这里空气好、环境好,夏天到了,就数这里最阴凉,水变清了,蚊子都少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城华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责编:陈育柱、李语)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