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东莞共计750家企业开展了“共享员工”对接,累计牵线“共享员工”约2万人。
今年2月初,为应对疫情之下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严重“缺工”的情况,东莞在全国率先推出适用于实体经济企业的官方版“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截至目前,共计750家企业开展了“共享员工”对接,累计牵线“共享员工”约2万人。
但“共享员工”的出现于东莞而言并非偶然。东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梅华山介绍,东莞作为国际制造名城,不少企业一直受到季节性用工这一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的困扰,“共享员工”这一模式酝酿已久,疫情只是催化剂。“共享员工”也并非只是暂时性的应对措施,还将成为破局东莞季节性用工的长效机制。
疫情催生“共享员工”
7月31日,富利凯医疗用品(东莞)有限公司借调的最后一批“共享员工”完成任务,返回原来的企业。疫情期间,在这里工作的“共享员工”最多达到107名,在订单激增、职工无法及时返岗的情况下,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为持续生产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富利凯主要生产一次性使用鼻氧管、输氧面罩等医疗用品,疫情发生后订单量激增,急需大批工人,但原有职工无法及时返岗,临时招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横沥镇人社分局的协助下,3月初,富利凯与横沥一家高端食品加工企业迅速达成合作意向,开展跨领域用工合作,共向富利凯借出107名“共享员工”。
李满兴就是其中一名。食品加工企业在疫情期间订单减少,她的收入也骤减。去了富利凯之后,由于两家企业在工作环境和卫生质量要求上存在高度相似性,再加上老员工的指导,她很快就适应了新工作。“刚来第一个月工资就上了6000。”李满兴很高兴,收入稳定了,工作也有了保障。
像这样存在临时性缺工或劳动力富余的企业,在以制造业为主的东莞还有很多。梅华山介绍,一直以来,东莞部分企业受生产季节性影响非常大,在生产淡季会出现“缺单”现象,甚至“停工待料”的情况,员工出现暂时性富余。企业盈利减少,但仍要负担人力资源成本。而待岗员工在此期间收入也会锐减,影响生活质量。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企业和劳动者。
今年受疫情影响,许许多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急需复工复产,但恰逢春节期间,员工无法及时返岗,企业出现严重“缺工”。为支援全国疫情防控、保障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在总结提炼“错峰用工”和“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基础上,东莞于2月上旬在全国率先推出适用于实体经济企业的官方版“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创新设立了企业间余缺用工调剂、行业间余缺用工调剂和非全日制余缺用工调剂3种模式,解决了复工企业“缺工”、“缺单”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负担重、富余员工工资收入锐减3个核心问题,实现了“1+1+1>3”的社会效果。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多个镇街750家企业开展了“共享员工”对接,累计牵线“共享员工”约2万人,为多个重点企业和项目解决了人力资源需求。
借助“共享员工”政策,黄江的一家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借调服装企业50名员工生产口罩。
法律护航的长效机制
在全国上下齐抓“六稳”“六保”的大背景下,东莞“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火”了。5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对东莞“共享员工”情况进行报道,引发全国广泛关注,多地人社部门前来学习借鉴。
除此之外,自东莞实施“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此而导致的劳动纠纷争议。梅华山表示,“任何一种模式,都要经得起市场和法律的检验,‘零纠纷’的数据证明了东莞‘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是符合市场规律和法律检验的。”
但东莞“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季节性用工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困扰东莞企业已久。早在2009年,东莞人社部门就了解到有部分企业因季节性生产存在临时性的缺工或劳动力富余现象,想通过借用或借出的形式实现互利,但缺乏官方指引和法律支撑,一直未能实现。
直到近几年,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东莞人社部门带来了新思考,广东度才子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推出“错峰用工平台”,又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雏形。最终在疫情的催化下,东莞“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正式推出。东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同步研究制定了《共享员工三方借用协议》模板,从劳动关系、工资关系、社保关系等各种有可能发生劳动争议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预判,并充分考虑了企业在“共享”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民事和经济纠纷,在法律层面为“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的顺利推行保驾护航。
为了让企业切实用上“共享员工”,用好“共享员工”,市人社局还印发了“共享员工”工作指引,在全市33个镇街(园区)人社分局设立“就业服务专员”和“法律服务专员”双专员服务制度,并向社会公布联络电话。“就业服务专员”负责摸清富余劳动力存量,以及企业用工缺口,实现动态匹配,发挥牵线搭桥“红娘”作用;“法律服务专员”及时跟进相关法律问题,依法指导三方签订《共享员工三方借用协议》,并做好后续的劳动关系法律咨询服务。
除了线下服务,5月份,市人社局开发上线“东莞市共享员工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比对更好地实现“共享员工”线上动态匹配、减少企业成本,提高匹配成功率。平台上线以来,全市已有19家企业在平台发布了1936个岗位需求。
“每达成一单‘共享员工’,就减少一单因裁员或者停工待岗带来的群体性劳资纠纷隐患,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东莞的探索经验,更为企业和行业间实现灵活用工探索出一种新的可能性。”在梅华山看来,“共享员工”的推出并不仅是针对疫情的临时性措施,还将成为破局企业季节性用工问题的长效机制。(文 记者 朱珍珍 图 东莞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