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燃料功臣王明健在韶关逝世

2020年07月09日08:43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炼铀之父”用奋斗炼铸人生

  7月8日,笔者从韶关市获悉,被称作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炼铀之父”的王明健7月7日8时35分在广东韶关核工业四一九医院逝世,享年87岁。

  40年献身国防科技事业

  王明健,1933年6月生,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国家级劳模,发明了从矿石中提取重铀酸铵的方法,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水冶厂,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解决了原料问题,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

  1955年,王明健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1957年3月至1958年6月在北京专家组学习;1958年6月至1961年5月在北京第三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任党支部书记;1961年5月至1964年4月在北京第五研究所任萃取组组长,其间发明了“简易炼铀法”“受控萃取法”以及中性有机化合物对阴离子萃取剂协同效应等,解决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原料问题,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于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64年4月至1995年5月在741矿、00251部队工作,先后任202厂厂长、708厂技术组组长、高级工程师等职,其间1977年11月出席全国基建工程兵工作会议,被授予基建工程兵先进生产者称号(两次荣获全国劳模称号)。1988年被中共中央国防科工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勋章,1995年退休。

  发明原子弹原料铀提炼方法

  在之前的采访中,王明健曾表示,从在中南矿冶学院选矿专业读大学开始,他便与原子能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我国整个核工业体系还处在初建阶段,没有正规的铀矿和处理铀矿石的工厂,而制造第一颗原子弹又急需2吨二氧化铀做试验,二机部决定在翁源县下庄建立水冶厂,要求在半年之内生产出制取二氧化铀的原料重铀酸铵(黄饼)来。王明健被任命为下庄309队十一分队水冶厂的厂长和技术负责人(即后来的202厂),肩负起了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

  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夜以继日研究试验。有一天,王明健在澡堂洗澡时突然有了灵感:“何不试试给铀矿石‘洗澡’的方法提取铀?”

  就这样,在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没有不锈钢和塑料的情况下,王明健从老一套炼铀方法中解脱出来,创造了最简单、最经济的从铀矿中提炼黄饼的方法,即简易炼铀法,后来也被人们称作“土法炼铀”。而后,又经过两年半的苦战,下庄水冶厂生产了71.3吨的重铀酸铵,占当时全国土法炼铀总量的67%。除此之外,王明健还发明了新型萃取剂(6092)用于纯化铀。这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起到了保障作用。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撼世界。下庄309大队11分队的队员们也撤离了下庄各赴前程,而因为要筹建更大规模的铀水冶厂,王明健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选择了留在下庄。一直到1995年,王明健始终坚守在一线从事铀矿冶炼研究。其间,王明健解决了12项重大技术革新问题,实现了从不能生产、可以生产到超额生产的三大步。

  王明健一直默默为中国的核工业发展奋斗着。1995年退休后,王明健仍在刻苦学习,潜心研究化学上两道世界级难题,希望有生之年能再为人民作贡献。“那些岁月,我除了在实验室就是在工厂工作,我把青春献给了中国人民最需要、最辉煌的事业,为中国人民争了口气,我无怨无悔。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当你停止生存时,还能以你的发现、发明创造继续为人民服务,把知识和智慧留给人民。”王明健说。(记者/唐音 通讯员/沈明礼 侯海霞)

(责编:李语、陈育柱)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