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尹景学对这个道理的理解显然相当深刻:他一直将兴趣作为自己最好的老师和引路人,让兴趣引领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坦荡,“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许未能尽如人愿,但求无愧我心”。
多年前的一天,一位满头白发的人来到尹景学的办公室,进门就喊 “尹老师”,尹景学经过交谈才知道原来是他做乡村教师时教的 “大”学生。“年龄比我大,称他们为 ‘大朋友’,而现在对我的研究生都统一称为 ‘小朋友’。”他的言语中流露出无限的自豪和慰藉。[详细]
“培养学生是我最大的乐趣,青年人才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成就。”这是尹教授常说的一句话,他仅仅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极其纯粹的“教书匠”。
尹教授在华南师范大学长期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对于让许多人都感觉枯燥、深奥的现代数学理论知识,他从多个方面入手讲解,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让本科生易于理解、吸收,使本科生也能在日常学习中接触到科研方面的前沿思想。
酒香不怕巷子深,许多青年教师和高年级本科生纷纷慕名前来听尹教授精彩的讲解,他的课堂常常爆满。
[详细]
对青年人才,尹景学慷慨提供无私的帮助。学院王春朋教授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时候,尹景学教授为能方便讨论和交流,干脆让王春朋住在自己家里,直到申请书完成。
金春花教授在申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时候,尹教授也不辞辛劳连续多日细致指导,甚至在ppt制作等细节方面都进行严格要求,最后帮助金春花教授顺利获评。
从备课到讲课,他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面面俱到,帮助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为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数学学科的师资培养、整体教学能力提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学科的人才梯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详细]
学生们都把尹景学当朋友,不仅乐意同他讨论数学,还喜欢同他打乒乓球、羽毛球,谈理想、谈人生。尹景学2008年荣获第四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在研究生QQ群里,大家把他的昵称改成了“国家级孩子头”,尹教授对这个雅号也欣然接受。
虽然平时对学生非常随和,但在学术上,尹景学却是一个严厉的导师。他的学生黄锐回忆说,自己的一位师姐的毕业论文,反复修改了多遍,尹教授都没同意她投稿发表,后来当师姐几乎绝望的时候,尹教授说,你的论文还有一处标点错误,是你自己改过来,还是我帮你改?后来师姐自己修改标点错误,才顺利发表。
[详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对老师的要求,首要就是传道,而不是授业解惑。这一点,尹景学从他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也给他的学生传授了很多。
和蔼可亲的尹景学教授,总是让人很容易忘记,他其实是偏微分领域当之无愧的学科带头人。正如他的学生们所说,“孩子王”和“大学者”的特质在尹景学的身上得以并存,他的学生们是非常幸运的一群人。
作为学者,尹景学教授正处在发光发热的壮年;作为老师,他的一些学生已经自立门户,也开始逐渐带出自己的队伍。希望尹景学教授秉持的以德育人的理念,能成为学术界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