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白區全力推進電白(南海)協同創新產業園建設

近年來,電白區積極響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號召,搶抓“百千萬工程”戰略機遇,創新探索“反向飛地”發展模式,全力推進電白(南海)協同創新產業園建設。通過在南海設立“反向飛地”,構建“政策疊加”機制、創新“飛地統計、稅收分成”模式、探索“跨域治理”協作機制、搭建統一招商平台等系列舉措,直接對接珠三角的資本、技術、人才和市場,以“借船出海”的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區域合作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力提速“百千萬工程”。 創新“政策疊加”機制,激發區域合作新活力
堅持“政策疊加、優勢互補”的原則,積極整合茂名市和佛山市南海區的政策資源,創新推出“政策疊加”機制,為合作園建設注入強勁動力。推行“政策疊加”機制,入園企業可同時享受南海的科創扶持政策和電白的產業扶持政策,同時構建“飛地統計、稅收分成”機制,實現兩地利益共享,形成“1+1>2”的政策疊加效應。例如入園企業可申請佛茂設立的產業協作引導基金,該基金總規模5億元,著重用於扶持新興產業,助力“反向飛地”項目的招商引資及企業落地,通過科創服務加速企業發展,推進兩地產業升級。入園企業同時可享受南海粵海智能制造產業園設立中關村協同創新基金資金,初始基金約1億元已到位,主要支持高端裝備、半導體科技、生命健康等項目。 構建“飛地統計、稅收分成”機制,實現互利共贏
電白區與南海區構建“飛地統計、稅收分成”機制,實現雙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具體而言,合作園實行“飛地統計”模式,入園企業的產值、稅收等經濟指標由雙方按約定比例分成,既保障了南海區的經濟利益,又為電白區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同時,雙方建立稅收分成機制,明確入園企業稅收按比例在兩地之間分配,既調動了南海區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又為電白區提供了持續穩定的財政收入。 探索“跨域治理”協作模式,提升園區管理效能
電白區與南海區打破行政壁壘,探索“跨域治理”協作模式,共同提升園區管理效能。在佛茂指揮部的統籌下,南海區、電白區、獅山鎮、粵海園投共同組建高效統一的招商平台,共享招商資源,成為首個省市區鎮四級聯動“反向飛地”,由多方組建招商專班,統一平台實現信息共享、資源高效配置,實現了跨區域協同治理。此外,電白區引入全省唯一以園區開放為主營業務的省屬國企——粵海集團旗下全資二級公司粵海園投,充分利用其高標准的開發建設水平、全國性的產業招商資源和全方位的運營服務能力,助力電白產業轉型發展,促進產業鏈在兩地延伸。 建立統一招商平台,實現資源共享與精准招商
為提升招商效率,電白區與南海區共同搭建統一招商平台,整合兩地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與精准招商。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挖掘南海屬地資源及粵海園投市場化運作能力,重點考慮產業轉移和產業鏈延鏈補鏈,優先選取先進制造業、總部經濟等作為招商引資方向,共享招商資源。揭牌儀式當天,第一批3家企業簽約入駐園區,裡面既有代表科創項目的璇璣雲平台大數據項目,也有代表新能源產業的敏睿電子科技,更有2024年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單項冠軍、行業隱形冠軍的奔達模具。此外,還有兩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基本完成商務談判,即將簽約進駐。
下一步,電白將以最大誠意、最優政策、最實舉措護航合作園建設。一方面,聚焦產業協同,構建“雙向賦能”的產業生態。立足電白資源稟賦與南海產業優勢,以“強鏈補鏈延鏈”為目標,重點推動電白新能源、電子信息等產業與南海的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產業形成聯動,打造跨區域產業協同標杆。通過吸引南海企業將生產環節向電白轉移,降低綜合成本,同時支持電白企業在園區設立研發中心和營銷總部,借力灣區創新資源,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及時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企業安心發展、舒心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