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唱起山歌迎客來

本報記者 李 縱
2024年07月13日09: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鬆口系個山歌鄉,歌聲飄過七洲洋……”走進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年輕演員正在演唱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演唱,是長期生產、生活中積澱並保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2006年5月,客家山歌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客家山歌最大的特點是用客家話演唱,常常是即興演唱,內容涵蓋了客家人的勞動、生活諸多方面,反映當下的情景和感受,具有濃郁的客家鄉土氣息。”鬆口客家山歌市級非遺傳承人、梅州市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副主任劉謙隆介紹。

  “客家山歌音樂豐富多彩,每個地方的唱腔各有特色。比如受地理環境影響,廣州客家山歌形成了《四句板平聲》《過山拉》等多種山歌歌調,委婉情深、洒脫自如。而梅州客家山歌的歌詞詩味較濃,有吳歌的余韻。”劉謙隆介紹,鬆口客家山歌是客家山歌的典型代表,伴隨著客家人的南遷而產生、傳播,以“行腔如串絲,繞繞韌韌,委婉圓潤”著稱。“鬆口客家山歌具有濃郁的客家文化特征和鮮明的地方特色,為海內外客家人所喜歡,是極為寶貴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2007年,鬆口客家山歌被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長期以來,客家山歌不斷演變、發展,從原來的獨唱、對唱發展到聯唱、合唱,並且孕育形成了客家山歌劇這一新的劇種。客家山歌劇作為新興劇種,其創作演出的音樂、唱腔,多採用鬆口山歌作為素材,並囊括了客家民俗、民間藝術,將客家山歌進一步發揚光大。

  “近年來,由於方言的限制和其他文化媒介的沖擊,客家山歌的保護、發展面臨更多挑戰。”劉謙隆說,創新求變,以發展謀保護,“一方面,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正積極實施精品藝術工程,結合時代發展和人民生活變化創排山歌劇,擴大山歌劇的影響力。”據介紹,中心近年組織創排的客家山歌劇《春鬧》就是以精准扶貧為題材,講述了年輕村官李文浩投身鄉村扶貧事業的故事。該劇在客家鄉村引起巨大反響,獲得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一等獎。

  “另一方面,我們開始和藝術院校合作培養山歌新秀,參加各種山歌擂台比賽,不斷提高演員們的舞台藝術表演水平。”劉謙隆介紹,為弘揚山歌文化,中心還積極組織開展客家山歌進校園等系列活動,演唱客家山歌、展演經典客家山歌劇,推動客家山歌民間文化藝術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同時,為了能讓客家山歌走得更遠,我們還在探索用普通話唱山歌和表演山歌劇,馬上還要到河南去演出。我們相信隻要用心用情用功,客家山歌一定能更好唱響新時代。”劉謙隆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13日 06 版)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