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開門紅”:“老廣交”煥發“新活力”

能彈鋼琴的智能仿生手,會寫毛筆字的AI書法機器人,多場景應用MR眼鏡……4月15日至19日,以“先進制造”為主題的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第一期在廣東廣州成功舉辦,優質參展企業“各顯神通”,全球採購商現場“淘新”“打貨”。
尋機遇,覓合作,談訂單……中國客商緊抓“廣交時間”,海外客商擁抱“中國機遇”。據廣交會官方通報,截至4月19日,來自全球212個國家和地區的12.5萬名境外採購商線下參會,比上屆同期增長23.2%。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採購商超過8.5萬人,佔68.3%。
本屆廣交會開幕前,一列中歐班列從廣州國際港駛出,預計17天后抵達波蘭馬拉舍維奇。班列開行“常態化”,使廣交會現場敲定的跨境訂單,能以更短的時間、更穩定的頻率通達全球。
4月15日,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人民網 朴馨語攝
聚焦供應鏈 以“鏈”為媒合作共贏
廣交會現場,廣汽埃安首款純電超跑吸引了採購商圍觀。“目前,我們已進入43個海外國家及地區,形成了整車出口+現地化運營‘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廣汽國際公關代理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廣汽國際在非洲和東南亞已布局多家組裝廠,其中尼日利亞、突尼斯已實現首批車輛下線交付。
在萬力輪胎展台,每天有超過100家海外客商前來咨詢採購事宜。“廣交會開始三天,我們與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客戶達成超10萬條乘用車胎和卡客車胎的採購意向,其中巴西市場一家重要客戶意向訂單總額達50萬美元。”展台工作人員介紹,“除了產品出口,我們還計劃在柬埔寨建立生產基地,預計今年9月動工。廣交會為公司未來產能擴張提供了市場驗証和信心支持。”
廣交會主要展示的是消費品,但近年來,展示的汽車零部件等中間品和機床等資本品比重不斷提高。在資本品集中的機械類展區,5年展位規模增長超過50%,資本品和中間品在廣交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從推新產品到推新模式,從單一產品引人關注到產業鏈上企業集體亮相,廣交會“上新”,促進“穩鏈”“強鏈”。
“進館一個小時,我就收獲了十多張名片,找到了不少想要的展品。”第一次參加廣交會的博茨瓦納採購商穆罕默德·薩利姆·汗表示,將在回國后開展訂購,豐富當地快速發展的汽配市場。
蓄電池、噴漆、鋼圈……來自塞內加爾的採購商哈立德這次帶來了一張長長的產品採購清單。購買中國商品讓他在塞內加爾的汽配代理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相比其他國家的知名品牌,中國企業能給我們提供質量穩定的產品、更加個性化的定制服務。”
來自江西的奧沃森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哈立德連續八年選擇的蓄電池供應商。“公司的產品境外主要銷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該公司外貿部經理康信富表示,“參加廣交會,讓我們能夠及時了解全球客戶需求,同步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生產策略。”
“鏈”接全球,展匯天下。“我們做了一個調研,80%以上的參展企業通過廣交會結識了更多供應商,64%的參展企業找到了更合適的配套服務商,62%的參展企業獲得了更高效的生產替代方案。”在4月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第135屆廣交會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本屆廣交會將更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廣納“新”風 “黑科技”扎堆亮相
各國參展商採購商語言不通,怎麼談成訂單?創新產品帶來創新解決方案。
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前,一位俄羅斯採購商詳細了解“訊飛星火”后,購入了一台由該系統加持的翻譯機進一步體驗。“使用這台翻譯機,參展商能更順暢自如地表達,採購商也能對產品講解和訂單溝通更清晰明了。”展台工作人員介紹。“星火大模型”加持下的多語種產品,目前能提供23種主流外語的車載語音解決方案,助力中國汽車“走出去”。
演奏者使用智能仿生手和左手配合完成鋼琴演奏。人民網 周睿攝
在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演奏者用智能仿生手替代缺失的右手,和左手配合,彈出優美的音樂,吸引客商駐足欣賞、咨詢。據介紹,這隻智能仿生手已經成為使用者身體的一部分,足以幫他應對生活中絕大多數場景。控制智能仿生手的秘密在於“意念”——通過先進設備將大腦發出的電信號轉化為數字指令,屬於人工智能的細分領域腦機科學。
一邊是新產品增進商貿往來,一邊是新技術創造新的商機。本屆廣交會第一期參展企業中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稱號的超3000家,比上屆增長33%。數字技術、智能制造是本屆廣交會的一大亮點,包括自動導航運輸設備、人工智能翻譯機在內,共9萬件智能產品展出,受到採購商青睞。
廣州紡織工貿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展台旁,兩位來自埃塞俄比亞的採購商正在了解日化產品。他們不僅希望購買高質量的中國產品,還希望將中國的新想法、新技術帶回去,例如AI賦能的智造生產線。合肥井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為企業智能制造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的專家。“從軟件到硬件,我們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一站式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和售后服務。”該公司市場品牌總監馬菲菲介紹,這種模式正成為海外大型生產企業的採購新趨勢。
新技術也鑄就了新“鏈”接。數字化時代,跨境電商拓展新的“貿易之路”。本屆廣交會首次設立規模達3000平方米、由11個省份組織158家企業參展的跨境電商和海外倉展示區。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為,由數字和網絡構建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對接更加緊密,對市場需求的供應鏈響應也更加迅速,全球各國的產業比較優勢將迅速顯現。
“朋友圈”擴容 助力企業加速“出海”
“目前,智利大尺寸QLED電視市場需求提速,拉美地區最大的渠道商對海爾的75、77、98寸電視很感興趣,希望達成品牌代理合作。”海爾展台工作人員表示。“在廣交會,我們不僅能和老客戶促成更多交易,也能開拓更多新客戶。希望借此機會,擴大合作空間,實現‘朋友圈’擴容。”海爾海外電器產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慶福表示。
通過廣交會擴大“朋友圈”,科沃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公關總監馬憲彬同樣感受深刻。“科沃斯從海外品牌代工廠起步,逐步成長為以技術為核心的服務機器人行業佼佼者,掃地機器人、除草機等產品暢銷海外。去年底,公司在新加坡建立全球總部,主要應對海外業務需求。”馬憲彬介紹,公司通過廣交會尋找到全球的代理伙伴、渠道伙伴甚至是直接的消費者,“廣交會見証了企業的成長,更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參展商給來自國外的採購商介紹展品。人民網 周睿攝
統計數據顯示,94%的參展企業表示通過廣交會開拓了新的國際市場,93%的參展企業與國際同行加強了交流,掌握了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和動向。
據介紹,本屆廣交會舉行超過600場貿促活動,助力企業捕捉商機、收獲訂單、布局市場、拓展渠道。同時,線上線下設置貿易服務專區,引入超過200家貿易服務企業,提供物流倉儲、檢測認証、金融保險等服務,組織系列推介和咨詢活動,幫助企業打通貿易環節。
“高質量的展會可以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通過廣交會,企業瞄准國際市場新趨勢、新熱點,銜接國際市場供求,促進外貿結構持續優化,提升外貿出口競爭力。”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服務經濟研究院院長陳和教授表示。
透過廣交會這扇“窗”,可以洞悉中國貿易發展新動向。海關總署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