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花都:讓流動黨員在異地有“家”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廣州市花都區緊緊圍繞主題教育總要求、目標任務,扎實做好流動黨員主題教育,健全完善流入地和流出地“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抓、作用共促”的“雙向共管”機制,開辟流動黨員參與主題教育的新陣地,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流動黨員有了共同的“家”
據介紹,花都區現有戶籍人口88萬、外來人口93萬,流入黨員2400余人,主要集中在新華街、獅嶺鎮,並以新華街五華村、獅嶺鎮合成村等城中村尤為典型。其中五華村的流動人員主要來自湖南省新田縣。
為推動流動黨員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發揮流動黨員示范引領作用,花都區密切聯動湖南省新田縣,積極探索黨員流入地和流出地“雙重管理、雙向服務”機制,在新華街五華村東華庄建成約800平米的新華-新田“新新相映”流動人員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流動黨員教育學堂,讓流動黨員在異地有“家”。
花都區在新華街五華村東華庄建成流動人員黨群服務中心。花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新新相映”流動人員黨群服務中心制定流動黨員主題教育學習計劃,用好用活流動黨員黨校分教點、流動黨員教育學堂等陣地,通過線上微信群發布+線下陣地公示進行廣泛宣傳,讓流動黨員及時了解主題教育學習安排、工作要求、動態情況等,掀起理論學習熱潮﹔創新流動黨員學習路徑,堅持線上學與線下學、個人學與集體學相結合,充分利用線上平台,讓流動黨員隨時、隨地、隨身學習﹔設立流動黨員教育學堂,開展流動黨員幫學送學行動,設置黨員圖書角、夜間課堂,邀請廣東省委黨校和高校教授為流動黨員授課,開展流動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活動等,讓流動黨員學習教育不掉隊。
新華街黨工委副書記唐聯彬表示:“我們在這裡設立了流動黨校,每個月都會有黨員教育的活動,同時,我們大力支持流動黨委開展活動,增強流動黨員的凝聚力、向心力。”
把支部建在群眾的心坎上
為推動流動黨員主題教育見實效,把支部建在群眾的“心坎”上,“新新相映”流動人員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流動黨員干事創業行動,用好“黨建+”,把商會、人才組織起來,帶動一些發展較好的流動黨員和優秀青年企業家,搭建平台、共享資源、互幫互助,引領幫助流動黨員創新創業、發家致富,讓流動黨員從“流入”到“融入”。
與此同時,在主題教育期間,“新新相映”流動人員黨群服務中心通過開展結對幫扶、走訪慰問、困難救助等活動,幫助協調解決了一批流動人員家庭、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困難:為2戶困難家庭解決孩子學費,走訪慰問困境家庭20戶,為13名困難黨員和老黨員送上慰問品,為群眾調處各類矛盾和糾紛20余件﹔今年11月份,聯系三甲醫院醫生每周五在駐地為新田籍群眾義診,已累計有300余名群眾受益﹔與央企保利商業物業黨總支結對共建,為流動人員提供保潔、家政、水電工等工作崗位100個……
流動黨委還鼓勵引導在花都的流動黨員帶頭回饋家鄉,著力培育“歸雁經濟”。新田流動黨委創新開展“能人回鄉反哺家鄉”行動,在花流動黨員和創業成功人士為家鄉公益事業和產業發展捐款4000余萬元,推動新田家具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富硒蔬菜等三大支柱產業年均產值達160余億元。
為解決流動人員在異地辦証難的問題,新田流動黨委主動與當地縣委縣政府協調,把家鄉的辦証大廳“搬”到了花都。“不光新田人,永州人也可以在這裡辦我們新田的所有同等級別的証件,54項都可以在這裡辦。讓他們不走彎路,不浪費時間,不浪費經費,直接就把証辦下來了。”群眾為什麼凝聚在流動黨委?新田縣駐廣州花都流動黨員黨委書記鄭土新表示,第一是把支部建在服務群眾的心坎上﹔第二,給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問題﹔第三,幫群眾提升了勞動價值、就業價值﹔第四,在一票難求的時候,把群眾送回家鄉過幸福年﹔第五,實現群眾願望,解決群眾后顧之憂。“這800平米黨群服務中心,既是我們新田人溫暖的大家,也是我們來穗人員溫暖的大家。”鄭土新說。(朴馨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