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我國科學家發現群居哺乳動物更長壽

2023年02月03日08:4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動物的社會組織形式能夠影響壽命。2日,記者從中科院動物所獲悉,利用系統發育比較分析方法,該所研究人員對近1000種哺乳動物分析發現,群居物種比獨居物種更長壽。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雜志。

哺乳動物擁有多種社會組織形式,比如獨居、成對生活以及各種群居形式。不同哺乳物種的最長壽命具有較大差異,比如一些鼩鼱類最長隻能活2年,而弓頭鯨最多可以活200多歲。

此前,學界對豚尾狒狒等個別物種的研究發現,社交聯系強的個體比社交聯系弱的個體活得更久。同時,以往的研究還發現,群居能減小被捕食與飢餓的風險,這有助於增加哺乳動物的壽命。

“然而,社會性組織和壽命的跨物種比較研究還很有限。關於哺乳動物的社會組織和最大壽命之間,是否存在協同演化關系,目前也不太清晰。”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周旭明坦言,闡明哺乳動物社會性與壽命之間演化關系的分子機制,對理解哺乳動物的演化非常重要,但這些分子機制一直都沒有明確。

此次,研究人員分析了974種哺乳動物,比較了獨居、成對生活、群居三類社會組織與壽命的關系。“我們分析的群居物種包括亞洲和非洲象、環尾狐猴、山斑馬以及菊頭蝠,獨居物種包括儒艮、土豚、東美花鼠。”周旭明說。

研究發現,群居物種普遍比獨居物種壽命更長,比如,獨居動物的北方短尾鼩和群居動物的馬鐵菊頭蝠體重相近,但最長壽命分別為2年和30年左右。“這支持了哺乳動物社會組織與壽命之間存在協同演化的論點。”周旭明強調。

研究人員還對94種哺乳動物進行了轉錄組分析,並鑒定出了31個基因,以及涉及激素和免疫的相關通路,它們與社會組織和壽命普遍相關。

周旭明表示,這項研究表明,壽命的演化依賴於社會組織的演化,即在哺乳動物中,社會組織與壽命之間存在關聯演化。同時,該研究也為闡明群居生活與壽命之間演化關系的背后的分子機制,奠定了重要基礎。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責編: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