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東:提高科創實力 塑造發展新優勢

2023年02月02日09:04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季華實驗室研發的機器人應用在家電龍頭企業生產車間、科研機構與本土企業聯合研制的首台國產體外膜肺氧合系統(ECMO)獲批上市……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科技創新賦能制造業當家、助力高質量發展的話題引發與會代表熱議。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連日來,全省科技工作者圍繞大會部署展開熱議,大家表示,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著力產出重大科技成果

中國散裂中子源、江門中微子實驗站、人類細胞譜系……近年來,一批大科學裝置在加速落地,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硬核科技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屬單位是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主力軍。“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了‘再造一個新廣東’的集結號,發出了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中科院廣州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陳廣浩表示,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分院系統研究所聚焦主責主業,組織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重大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著力產出重大科技成果,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建設。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將成為支撐大灣區乃至我國攀登全球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高峰的“大國重器”。陳廣浩說,廣州分院將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廣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同時,發揮基礎研究的建制化優勢,支撐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繼續集聚創新資源,打造創新人才新高地。

我國首台國產體外膜肺氧合系統(ECMO),由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聯合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邁瑞醫療等共同研制。在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看來,高質量發展是科技驅動的發展,核心是要有高水平人才。“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將堅持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為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新格局新高地作出貢獻。”樊建平說。

聚焦重點領域提高科創實力

當前,廣東正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自2017年起,聚焦重點領域,全省布局建設10家廣東省實驗室,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實力。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黨委書記劉梅介紹,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實驗室主任陳大可帶領下,在海洋預警與防災減災、海洋工程與智能裝備、海洋牧場與健康養殖、海洋碳匯與持續發展等核心任務上取得了多項標志性成果。

“‘新春第一會’吹響了高質量發展新號角。”劉梅說,目前實驗室已重點布局大灣區海洋風險監測預警中心、海洋牧場、萬山海上測試場、智能敏捷海洋立體觀測網、藍海科技產業園等重大任務,下一步將聚焦重點、精准發力,加大科技創新和人才高地的統籌協調力度,持續強化實驗室作為海洋領域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撐作用,合力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

位於佛山的季華實驗室是廣東省首批設立的省實驗室之一,主要聚焦先進制造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將智能機器人作為重要研發方向之一,經過近4年的發展,已建立起智能機器人高端研發平台,取得了一系列研發成果。”季華實驗室智能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溫志慶說,團隊將加強產學研聯合,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的解決方案,為機器人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廣東經濟尤其是制造業水平向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促進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產業化是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生物島實驗室科研與成果轉化部部長李中華說,實驗室注重生物醫藥領域科研成果轉化,今年將聚焦大灣區生物醫藥領域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的堵點痛點,聯合頭部企業開展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助力廣東高質量發展。

“生物島實驗室將發揮體制機制靈活、服務團隊專業及直接面向市場的特殊優勢,主動對接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搭建科學研究與產業市場之間的橋梁,促進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大灣區。”李中華說。同時,作為開放式創新平台,實驗室將不斷挖掘政策優勢,依托高水平科研轉化技術服務平台,引進和培養更多專業人才,吸引積聚全球優秀科研團隊和成果,整合大灣區研發資源、臨床資源、產業資源以及其他創新要素,構建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生態,為廣東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是一家具有廣泛影響力且研發人員規模較大的專業研發機構。“針對廣東潮濕大氣、瀕臨海洋的自然環境及高技術工業發展的需求,研究院正加速推進自主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院長韓恩厚說,將力爭將重大管網百年壽命腐蝕防護技術、海洋重防腐涂料技術等為代表的重大成果快速推向市場並規模化應用。

韓恩厚說,以科技自立自強支撐高質量發展、支撐制造業當家是研究院的發展方向。“我們將組建直接面向工業制造領域與應用的8個研發中心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充分利用腐蝕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亞太材料科學院等重大平台,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建立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進而服務和帶動產業升級。”

廣東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研究員陳小平說,當前,他正帶領團隊圍繞廣東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創新發展的戰略需求,依托省科學院建設的產業創新平台和技術育成孵化體系,大力開展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盡快實現自主創新驅動的產業升級。

“針對離散制造的核心環節——組裝面臨的瓶頸問題,我們將嘗試利用全新的柔性操作技術加以突破,從而為家電、3C、家具、陶瓷、金屬制品等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升級開辟新途徑,以務實行動和實際成效為廣東制造業當家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陳小平說。

南方日報記者 卞德龍 汪祥波

(責編:王雅蝶、涂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