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振奮精神苦干實干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1月31日,陽江召開各縣(市、區)工作匯報會,專門聽取各縣(市、區)匯報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的思路和舉措,研究推進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會上,各縣(市、區)“一把手”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暢所欲言,紛紛表示要振奮精神、苦干實干,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圖”轉化為漠陽大地的“實景畫”,奮力譜寫陽江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江城區委書記李仕鵬
以“六個抓”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首善之區
江城區委書記李仕鵬表示,2023年,江城區將在全區組織開展“思想大解放、信心大提振、作風大轉變、行動大提速、實效大體現”五大專題活動,以“六個抓”奮力打造陽江高質量發展首善之區。
一是抓工業發展,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核動力”。堅定走“工業立區”之路,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工業園區道路、污水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全年擴園3.8平方公裡。重點建設江城智能家電產業園、廚房用品制造產業園、激光增材產業園,全力打造白沙銀嶺工業小鎮。推進產城融合,加快建設中國廚房用品制造名城、廣東(陽江)百億激光光谷、陽江最大電商基地。促進五金刀剪、服裝鞋帽等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加大“個轉企”“小升規”“下轉上”企業培育力度。
二是抓項目建設,牽住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主動對接融入“雙區”和三大平台等重大戰略,打造“三個一批”的項目發展格局。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力爭全年新招引項目50個以上、總投資200億元以上。推進招商引資項目“拿地即動工”改革試點,儲備一批“對上能爭取、對外能招商”的好項目。加快建設一批支撐性強的重點項目。
三是抓深藍經濟,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堅持“向海發展”,謀劃開發建設埠場濱海休閑旅游景區﹔動工建設對岸國家一級漁港經濟區。
四是抓城鄉協調,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百花園”。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城鎮特色發展,發揮埠場鎮、雙捷鎮連接城市與農村的節點和紐帶作用。加快建設南恩路、太傅路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網紅街區。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漠陽農批商貿中心和白沙鵝現代田園農業產業園,打響“漠陽味道·尋味江城”品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五是抓民生福祉,答好高質量發展的“幸福卷”。繼續做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推進江城第一中學、區人民醫院新院、區疾控中心、區養老院等民生項目建設,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力爭全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3000個、高中學位1000個。
六是抓綠美生態,守護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力爭全年完成2157畝國土綠化工程,打造2個森林鎮村,建設3個城鄉公園,完成造林與生態修復1000畝。
陽東區委書記李坤
加快打造陽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陽東區委書記李坤表示,2023年,陽東將堅決扛起陽江東部深度“融灣”先行區的使命任務,堅定落實好制造業當家,實干篤行、奮勇爭先,在陽江深度“融灣”中率先前行,加快打造陽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李坤表示,陽東將推進深度“融灣”攻堅,縱深推進“融灣先行”十大攻堅行動,繼續補充更新一批新的融灣攻堅項目入庫,力推2023年總投資505億元的44個重點項目完成112億元的年度目標,扎實推進債券資金10億元的13個項目建設。重點加快廣湛高鐵等項目建設,加強與大灣區在行政管理、投資服務、人才服務等方面的機制銜接。
推進平台提升攻堅。有序推進珠海(陽江萬象)產業園東部拓展區建設,抓好陽東經開區創建國家級經開區、省級高新區工作,著力推進園區內物流園、人才園、科創園及50萬平方米的標准廠房建設和第二人民醫院、金灣學校等配套建設,打造符合生態要求的產業新空間。
推進產業發展攻堅。力爭全年引進項目30個以上,總投資140億元以上,推動“1+3+3”產業集群(即清潔能源產業集群+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木器制造三大傳統優勢產業+電子電器、機械裝備、高品質緊固件三大新興產業集群)盡快成型。
推進民生保障攻堅。重點安排8.99億元辦好今年十件民生實事,以創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為重要抓手,解決好群眾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急難愁盼和“一老一小”問題,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陽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陽春市委書記李宗瑞
加快“雙化”驅動和“三大生態產業”融合發展
陽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陽春市委書記李宗瑞表示,陽春市將加快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雙化”驅動和“三大生態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陽春高質量發展。
著力抓好項目建設。全力以赴推進重點項目建設,2023年加快總投資421.5億元的64個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廣湛高鐵陽春段工程等交通運輸項目,陽春文惠300兆瓦光伏發電等能源保障項目,陽春市15個鄉鎮水廠改造等基礎設施工程項目,陽春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20萬噸球團生產線等現代產業工程項目,力爭2023年完成重點項目投資87億元。
著力抓好新型工業化。大力發展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以陽春產業轉移工業園成功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契機,突出制造業當家,推動陽春新鋼鐵、海螺水泥等企業升級提質、延長產業鏈,做優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加快鐵騎精密機械、創能精密機械等項目建設,打造省數控機床特色園,做強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推進陽春智能產業園和中醫藥產業園建設,做大智能家電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著力抓好新型城鎮化。認真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為牽引,把市鎮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一是持續推進城區建設,加快市政基礎設施新建與升級改造工程建設。二是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加速馬蘭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實踐區、鄉村振興創意小鎮、鄉村振興創新創意園、鄉村振興農旅融合發展示范片項目建設,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生活一體融合。
著力抓好“三大生態產業”融合發展。一是加快發展生態農業,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發展壯大春砂仁、陽春堅果等八大精新特優產業。二是加快發展生態旅游業,圍繞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快國有景區升級改造,啟動凌霄風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著力打造全域生態旅游度假勝地。三是加快發展生態康養業,圍繞成功創建“嶺南生態康養勝地”,利用溫泉資源,著力打造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運動、養生、娛樂、購物等功能於一體的人文生態康養勝地。
陽西縣委書記張秀潔
奮力打造陽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陽西縣委書記張秀潔表示,2023 年,陽西縣將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狀態,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十個方面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陽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推進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創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試點縣,全覆蓋升級改造村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任務落實年”行動,大力整治“庸懶散慢浮拖”行為。
推進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突出制造業當家,構建“綠色、向海、融灣”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強綠色向海主導產業,打造多能齊發的綠色能源產業集群﹔構建大食品產業,打造全球最大的調味品生產基地、南派醬油文化中心和“中國食品名城”﹔打造依托港口物流、面向大灣區市場的臨港產業園和廣東省綠色建材陽江生產基地。打造融灣產業平台,完善“一區五園”規劃建設,加快創建省級高新區,推動豐頭港 F1-F5 碼頭建設。營造優質營商環境,滾動謀劃儲備和加快推進一批大項目。
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著力培育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構建 1 個中心鎮、3 個縣域副中心和 4 個特色專業鎮的“1+3+4”城鎮發展格局﹔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高標准建設預制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高質量建設 4 條鄉村振興示范帶。
推進綠美陽西建設。建設程村灣萬畝紅樹林示范區,推進“藍色海灣”綜合整治、海水養殖尾水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推動城鄉污水、垃圾設施均衡覆蓋。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動沙扒月亮灣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年內推動縣城設立街道,推動溪頭、沙扒和程村三個縣域副中心建設。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遷建陽西一中今年秋季投入使用,育才小學等新建改擴建項目上半年動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民醫院內科綜合大樓等項目建設,構建縣鎮村三級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醫師下沉村衛生站巡診,讓群眾在家門口低成本、高質量看病。
推進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實事。推動城鄉供水一體化,推進民營水廠國有化,推進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和危橋加固改造,打通斷頭路。
推進交通強縣建設。扎實推進廣湛高鐵陽西段等建設,加快融入大灣區核心城市 1 小時經濟圈、市區半小時經濟圈。推動國道228 江城區白沙至陽西織乑段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全面實現“國道通縣城、省道通鄉鎮”。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打造工青婦陽西示范品牌,深化“五室合一”機制,年底前全縣建成 60%以上的平安和諧村庄,優化和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海陵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永祿
振奮精神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海陵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永祿表示,海陵試驗區將振奮精神、感恩奮進、苦干實干,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努力在陽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展現海陵擔當、作出海陵貢獻。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產業發展,以旅游業為重點促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四季海陵”,依托資源優勢延長旅游周期,推出“暢游海陵島,月月有精彩”系列活動,增強游客新鮮感,提高體驗感。加大海陵島旅游宣傳推介力度,召開鄉賢座談會,到粵港澳大灣區和省外推介海陵島。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抓好水上安全、沙灘安全管理工作,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開展和美海島創建工作,打造綠美陽江示范區,全方位提升旅游環境品質。
二是抓鄉村振興,建強區鎮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鞏固拓展撂荒地復耕復種成果﹔優化漁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生態高效漁業。聚焦鄉村旅游經濟,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農庄,大力發展鄉村民宿。優化鄉村振興發展規劃、項目謀劃,加快推進絲路船說風貌帶二期項目等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打造丹濟村特色農業產業園。完善城鄉基礎設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做好人居環境整治,加強農村建設管控,全力推進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
三是抓項目建設,促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海陵區預制菜產業園,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閘坡世界級漁港項目建設,謀劃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配套工程,爭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著力建設高端酒店群,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打造與5A景區、閘坡世界級漁港和全域旅游示范區相匹配的城市風貌、環境品質配套設施。
四是抓黨建工作,轉作風提效率促高質量發展。持續抓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深入實施新一輪加強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開展抓黨建促“五無”村(社區)創建活動。穩妥推進全區機構改革,健全干部常態化管理機制,著力打造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隊伍,為推動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鍛造過硬力量。
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梁崇邊
聚焦高質量發展掀起新一輪項目建設熱潮
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梁崇邊表示,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將深入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落實好省委“三年工程兩年干”工作部署,迅速掀起新一輪項目建設熱潮,努力勃發新氣象,闖出新路徑。
一是抓好園區擴容提質。長遠規劃產業發展空間,充分利用國土空間規劃城鎮增量空間,為遠期擴容發展提供土地支持,進一步開展港口工業園控規整合和規劃提升工作。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加強基礎資源的開發利用,將資源轉化為可以增值的活化資本,完善園區及周邊的配套功能,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二是抓好項目要素保障。堅持要素供給與配置效率相統一,推動工業項目集約用地,在項目立項、用地用海、用能、環評等審批服務上全力支持配合,完善重大項目並聯審批工作機制,健全容缺預審制度,加強企業用工保障,最大限度縮短項目“建設、投產、達產”周期。
三是抓好招商引資。發揮基礎優勢,以更大的動作、更密集的活動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抓好產業鏈招商引資,招引一批產業契合度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錨定合金材料、風電裝備制造兩大產業鏈上下游目標企業,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活動,精准跟蹤對接,推動具體合作項目盡快落地落實。
四是抓好主導產業發展壯大。完善產業集群發展機制,壯大千億級合金材料產業集群,提升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發展高端紙業、食品加工、新能源材料、現代物流等特色產業,推動產業集群做大做強。
五是抓好項目上馬。做好產業規劃,科學合理布局產業,多措並舉創造條件,加快海陵灣液化天然氣、甬金35萬噸冷軋、中材葉片、藍水海洋工程基地等18個在建項目投產﹔推動維達二期、世紀青山23萬噸高碳鉻鐵等6個籌建項目動工﹔推動文豐三浩法蘭、甬金20萬噸不鏽鋼管件等19個在談項目落地,加強項目納統。
六是抓好科技創新。加快補齊“以升促建”任務中的短板弱項,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加大產業研發力度,壯大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全方位推動升級國家高新區各項措施提速提質提效。
七是抓好企業服務。制定服務企業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做到有呼必應、無事不擾,杜絕庸懶散拖行為,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真正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