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開展潮劇保護協同立法

潮汕揭攜手保護潮劇邁出歷史性一步。12月1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於同日分別審查批准了《汕頭市潮劇保護傳承條例》《潮州市潮劇保護傳承條例》《揭陽市潮劇保護傳承條例》,以統一步調的聯動立法,護航潮劇事業發展。這是廣東探索區域協同立法的首個成果,也開了全國文化領域地方協同立法的先河。
潮劇已有580年歷史,是廣東三大地方劇種之一,也是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潮汕揭三市加強聯動保護,但受制於受眾面窄、投入不足、后繼乏人等問題,許多潮劇經典劇目、唱腔、表演技藝面臨失傳風險。對此,三市早有呼聲通過共同立法加以解決。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潮汕考察時對以潮劇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作出重要指示,推動三市進一步凝聚共識,加快立法步伐。在今年省兩會上,來自潮州的省人大代表建議開展潮劇保護的協同立法,得到汕頭、揭陽積極響應。在省人大常委會支持指導下,三市迅速建立協同機制,共同開展專家論証,使得三部法規從立項到表決通過再到審查批准,僅歷時8個月。
共同設立潮劇藝術節、建立區域名家收徒傳藝機制、共同創建潮劇保護傳承研究基地、協作開展區域潮劇人才培養……瞄准潮劇保護中亟待破解的共性問題,三市打出“聯動拳”,不僅在潮劇保護傳承對象的定義上保持一致,還在各自條例中明確共同合作的9個事項。
既有整齊劃一的同頻共振,也有因地制宜的本土特色。比如汕頭明確民營或業余潮劇院團(演出團體)在進修學習、職稱評定上與國有潮劇院團享有同等待遇﹔潮州提出打造集潮劇傳承、演出、展示、旅游為一體的潮劇文化片區,促進潮劇文化與古城旅游融合﹔揭陽規定支持中小學校通過成立潮劇社團、潮劇興趣小組,推動優秀潮劇進校園。
“三市潮劇文化同根同源,這次攜手立法,釋放出兄弟齊心、合力保護潮劇的強烈信號,我非常高興。”聽聞這個消息,86歲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潮劇名旦姚璇秋期待,這輪協同立法能夠推動潮劇涌現更多“后起之秀”。
汕頭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陳挺表示,下一步將加強與潮州、揭陽合作,通過區域會商、信息共享、聯動執法等方式,提高區域潮劇保護傳承水平。
目前,全國各地開展的協同立法大多聚焦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等領域,在文化領域尚無前例。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潮汕揭三市就潮劇保護傳承協同立法,開創了市與市之間就同一門類、共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制定地方性法規進行保護傳承的先例。(記者/姚瑤 駱驍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