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江門市機關大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揭幕啟用

張晨牧
2021年11月30日10:35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江門市機關大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別名“黨史小屋”)正式挂牌啟用。周華東 攝

“黨史小屋”迎來首批客人。周華東 攝

機關大院干部職工在黨史小屋參觀。 楊興樂 攝

圖為機關大院干部職工在黨史小屋閱讀。 楊興樂 攝

黨史小屋一角。周華東 攝

  11月29日,江門市機關大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別名“黨史小屋”)正式挂牌啟用。在黨史小屋,不僅可以學習黨史知識、領略僑鄉文化,還能自助飲一杯咖啡、唱上一曲紅色經典歌曲……

  “黨史小屋”是由江門市委宣傳部和市文明辦牽頭,在江門市機關大院閑置場地上創新打造的一個開放式、自助式、體驗式的黨史學習教育陣地,兼具理論宣講、僑鄉歷史學習、休閑交流、志願服務等功能,是江門市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創新舉措。

  提升傳播力 黨史知識更生動

  來到“黨史小屋”門口,招牌上“無負今日”四字首先映入眼帘。這是“黨史小屋”的核心概念,該詞源於《梁啟超家書》,意為不要辜負今天的時光,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目標和想法。當下,面對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無負今日”更注入了新的含義——黨員干部和職工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黨史小屋”內,按照模塊化設置的思路,在展陳內容上劃分為“3+1”板塊。“3”指江門地方黨史中的“征程”(事件)、“先鋒”(人物)、“印記”(遺址)﹔“1”是活動展板,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中心任務展示不同的理論學習內容。同時,設計“僑批中的黨史”“名人之樹”等展項,內容豐富多彩。許多展陳內容旁,還附有二維碼,便於觀眾通過手機進一步在線上擴展學習。

  在確保准確的基礎上,“黨史小屋”展示的黨史知識還力求生動可讀,強調傳播力。例如,針對“征程”板塊的10個事件和“先鋒”板塊的12個(組)人物,主辦方都根據事跡特點,概括出具有“新媒體味”的標題,令黨史學習更加生動。

  在“黨史小屋”的視覺設計方面,主辦方遵循符號化表達的原則,在不足200平方米的有限空間內,努力實現創意化、時尚化、休閑化等目標。“黨史小屋”總體設計上沒有太多文字,但卻結合江門紅色歷史、僑鄉文化等元素,對碉樓、僑批、小鳥天堂等進行符號化表達,把它們匠心獨運地嵌入各個功能布局之中,增強展覽的趣味性、體驗感,使人願意來、呆得住、有所獲。

  豐富功能性 寓紅色教育於日常

  黨史小屋堅持功能性導向,自項目謀劃階段起,就著重強調其實用性,在功能上打造“展示空間”“學習空間”和“交流空間”三大空間。

  在“黨史小屋”的中心區域,是一座碉樓造型的“書堡”,擺放著眾多黨史學習教育相關書籍以及藍牙耳機。在這裡,不僅能看書,還能聽書。書堡內部,專設私密性較好的座位,可為讀者提供安靜的閱讀環境。

  書堡旁,有一座“紅色經典歌曲唱吧”。機關干部職工閑暇之余,可在此高唱一曲紅色歌曲,既放鬆心情,又陶冶情操。

  “黨史小屋”內,還專門打造交流區和茶咖區,室內室外都配備休閑座椅。溫馨的情調配以江門城市美景圖展,營造輕鬆交流、舒心閱讀的學習環境,再加上以時尚理念打造的“小宣茶咖”和自助暢飲服務,使得“黨史小屋”成為機關大院干部職工交流學習、減壓休閑、充電賦能的理想場所。

  基於三大功能空間,“黨史小屋”寓紅色教育於日常,將為大院干部職工提供一個就近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的平台,一個休閑閱讀、放鬆心情、溝通交流的空間,為機關單位開展黨、團日活動提供一個新的場所。

  “黨史小屋”十大看點

  一、紅色征程

  “征程”板塊融入電影元素,以攝影機和膠片的造型,體現鏡頭和膠片記錄歷史的含義。這樣的設計靈感也源自江門在影視領域的深厚底蘊。膠片內燈箱展示出十個歷史事件的故事,牆面對應海報的位置標明十個歷史事件的名稱和時間。

  二、致敬先鋒

  “先鋒”板塊重點呈現江門革命歷史上的12位(組)黨員先鋒人物,以具有“新媒體味”的標題凝練概括其革命事跡,同時附二維碼便於觀眾擴展閱讀。

  三、紅色印記

  “印記”板塊採用可互動的方式進行展陳,同時有效結合地圖互動裝置及燈箱海報的形式,讓展陳方式更靈活生動。右邊為江門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的圖文燈箱海報和電子屏。左邊則將江門地圖以紅彩像素點的形式來呈現,彩色像素點為亞克力柱,紅色像素點為按鈕﹔紅色像素點分別指示全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按下按鈕時,右邊相對應的燈箱就會亮起。

  四、僑批中的黨史

  “僑批中的黨史”展項主要展陳江門“僑批中的黨史”研究內容。展陳以旋轉展架形式來呈現,在有限的空間內,更好地展示更多的圖文內容。頂部環狀部分展示“家國情懷寄尺素,紙短情長見丹心”。書頁部分則展示“僑批中的黨史”僑批的圖片及重點文字內容。

  五、名人之樹

  “名人之樹”是一個木屑壓制的樹形浮雕,呈現江門名人,下面為碉樓欄杆設計。樹的造型創意源自江門的小鳥天堂,木屑材質凸顯生態環保寓意。每片樹葉之上則刻上江門名人名字,以此展示江門的人文底蘊。重點展示文史大家、兩院院士、愛國僑領、藝術名家、報業菁英、港澳明星等。同時,以“今日我以僑鄉為榮,明日僑鄉以我為榮”為主題,“名人之樹”為觀眾提供了DIY服務,機關干部職工或參觀者可在此寫上自己名字來拍照留念。

  六、有聲圖書區

  有聲圖書區設有休閑卡座,旨在讓機關干部職工能夠更好地聆聽黨的聲音。參觀者掃描展架上書籍海報的二維碼,即可聽書。展架上還配有藍牙耳機,方便讀者使用。

  七、休閑交流區

  休閑交流區用不同的背景及天花的造型來與其它區域作區分。牆面上展現出江門美麗城市景觀的大型海報。溫馨的情調配以江門城市美景圖展,營造了輕鬆交流、舒心閱讀的學習環境。

  八、小宣茶咖

  咖啡吧造型融合了開平碉樓的瓦頂、拱券和柱式等元素,吧台簡潔大方,並設有放書的展架,方便隨時閱讀。內設的“小宣茶咖”,設有自助咖啡機和飲茶區,集合交流學習、減壓休閑為一體,為機關干部打造了一個人員願意來、呆得住、有所獲的“充電”賦能場所。

  九、時尚書堡

  時尚書堡將為機關干部職工提供一個閱讀休閑的港灣。時尚書堡的造型設計借鑒碉樓拱券輪廓線造型,中間留出可坐下閱讀的卡座空間,讓空間增加趣味性和實用性。干部職工可在這裡感受濃厚的閱讀氛圍,徜徉書海,盡情享受書香的味道,體驗閱讀的魅力。

  十、紅色經典歌曲唱吧

  紅色經典歌曲唱吧,設置不同的多媒體設備,以多媒體的表現形式增加真實的體驗感,引導機關干部職工在演唱紅色經典歌曲中學黨史、悟思想,提高藝術素養。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