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72項目列入“紫線”規劃修編
深圳歷史風貌區大鵬南澳墟。通訊員 王翔 攝
城市線是城市紫線、城市綠線、城市紅線和城市藍線的統稱。其中,城市紫線是經當地政府核定公布的歷史建筑、歷史風貌區等歷史文化遺產需要保護和建設控制的地域界線。
日前,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新編制的《深圳市城市紫線規劃(修編)》,進一步加強已公布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區的保護,72個項目劃入范疇。
深圳城市紫線保護范圍,與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一致,涉及10個區(新區),主要包括建筑本體、必要的景觀環境及構筑物。修編的72個項目,既有寶安沙井古墟、龍華鰲湖村、羅湖湖貝南坊、大鵬南澳墟等歷史風貌區,也有羅湖國貿大廈、福田上海賓館、南山同樂檢查站、光明糖廠等歷史建筑。
新編紫線規劃提出,在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嚴格保護歷史建筑核心價值要素,依法使用和修繕歷史建筑﹔對嚴重影響歷史建筑風貌的加建、改建及構筑物應進行整治或拆除﹔除確需建造的歷史建筑附屬設施外,不應新建建筑物,應以保存、修繕和維修為主,必須完整保留其中尚存的歷史真跡部分等。
規劃強調,對列為核心價值的歷史建筑要素,如主要立面、平面布局、特色部位、材料、構造、裝飾,以及歷史環境要素等,基本不得改變,不得設置廣告﹔對其內部進行設施改造、結構優化和使用性質調整,需按法定程序報批。
對於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區的活化利用,規劃要求,應以保護為基礎,合法利用、高效利用、多元利用、開放利用,並作出相關指引。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面向2035年將規劃打造多元文化兼收並蓄、歷史與當代相得益彰的“現代文化名城”,全景展現城市歷史與當代人文特質、城市發展記憶和特色風貌。依托現有1106處不可移動文物,已公布26處歷史風貌區、73處歷史建筑名錄、184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深圳將構建特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建設342公裡“南粵古驛道”文化線路形成歷史游徑,同時聚焦改革開放歷程,深度挖掘和保育當代歷史記憶。
今日深圳,古韻古香的村落可上溯至近千年。觀瀾版畫基地所在的龍華區大水田村,是有約300年歷史的客家歷史風貌區,通過文體旅深度融合、活化利用,已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一。
而上海賓館、深圳証券交易所等歷史建筑,則見証了“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記者 秦綺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