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星星童詩社舉辦光腳丫草地詩會

“雙減”從哪裡開始?教育要回歸何處?詩歌能否超越年齡階層的藩籬,帶給我們更多希望?記者日前從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獲悉,該校星星童詩社利用社團活動時間舉辦“光腳丫草地詩會”,社團中的三十多位小詩人,帶著自選詩集來到學校操場草坪上,脫下鞋襪促膝而坐,大聲讀詩、一起寫詩。
用詩情擁抱生活 回到童年應有的樣子
詩會現場,詩社的小詩人們朗誦大師名作、自創詩作、即興寫詩,或喃喃低吟,飽含深情,或嘹亮放歌,慷慨激昂,展示了深實小學子們對詩歌的熱愛,對青春的禮贊,對生命的冥想。小詩人們的詩情感動、激發了學校操場上的學生、老師以及正在圍牆外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位在圍牆外的家長應邀參加了詩歌朗誦,接受記者採訪時這位家長表示,自己也是詩歌愛好者,看到一群孩子光著腳丫圍坐在一起讀詩寫詩,好奇的同時覺得這種模式特別有趣,便欣然接受了孩子們的邀請。
談及舉辦光腳丫草地詩會的初衷,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星星童詩社負責人周其星表示,讓孩子們脫掉鞋襪,光腳踩在草坪上,是希望孩子們減掉束縛,回歸自然。直接而真實的體悟,才能激發豐富的生命力和想象力。“詩社讓孩子們讀詩寫詩,目的並非培養詩人,而是希望通過詩歌讓孩子們找到與世界與生活與自己相處的最佳狀態,擁有一顆真誠而良善的內心。童心即詩心,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都有著無與倫比的詩情與才華。我看過許多兒童創作的詩歌,雖然大部分文字還很稚嫩,但其中蘊含的純真和靈動反而是成人難以企及的,如天籟一般直指人心。我們學校的童詩社課程,就是喚醒兒童心中這種天籟般的力量。”
記者了解到,星星童詩社是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在每天課后開設的五十多個社團之一,該社團在周其星老師的設計指導下,大量閱讀優秀詩作,大膽遣詞造句創作,大力推進發表佳作,甚至出版個人詩集,把詩歌的種子種在每個孩子心裡,激發同學們自己創作詩歌的熱情,“用詩情擁抱真實而具體的生活,這正是回到童年應有的樣子。”
讓美好盡情發生 設計開展有溫度的課后服務
“童年和校園都是所有的美好相遇在一起的地方,讓美好盡可能地發生,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秉承純粹的辦學文化、追求“真教育”,千方百計地把更有溫度、更生動、更為立體和豐滿的事物賦予孩子所感知能理解的意義,讓孩子們從感官、想象、身體、語言、思維、情感等多個維度學習知識,這樣才能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種子,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記者了解到,為做好課后服務,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在新學期制定了專門的課后服務編排表,確保每周5天、每天2小時以上,堅決做到“5+2”要求,以序列化、精准化、人文化為思路構建課后延時服務完整體系。
據悉,該校的課后延時服務由A、B、C、D四個基本模塊組成,其中課后服務A為作業課進班指導,每天3:45——4:15﹔課后服務B為作業看管、課后服務C 為社團執教,每天4:20——6:00﹔課后服務D指課后服務社團輔助。社團執教方面,以本校教師開辦社團為主(42個),外聘社團老師為輔(10個),包含運動類、藝術類、語言類、益智類、科創類、實踐類、心靈成長類等課程遍地開花,滿足不同個性、不同興趣學生的需求。“我們每周5天共開設了52個豐富多彩的社團,每名學生可自願報名參加其中兩天的社團活動,統計數據顯示,各社團共招收1351人次,參加人次比例為116%。全校二至六年級學生參加三種課后延時服務總計3224人次,參加人次比率高達277%。”
文、圖、視頻/記者:蔣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