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州:城央好生態 魚翔白鷺飛

2021年08月23日08:26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城央好生態 魚翔白鷺飛

  一群鷺鳥在海心沙亞運公園悠然嬉戲。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全杰、駱昌威 攝

  在廣州海心沙亞運公園,鷺鳥掠過水面,它們時而水中佇立覓食,時而空中展翼飛舞,悠然自在地在藍天與碧水間嬉戲﹔在流花湖公園,眾多鳥類前來“安營扎寨”繁衍生息,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秀美畫卷。

  ……

  鳥鳴城中央,動物身邊跑。一幕幕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場面,在廣州城區中心頻頻上演,已成為近年來花城生態文明發展遠近聞名的獨有特色。

  盡管居住在城區,每天都能有鳥鳴聲相伴,徜徉在公園廣場,也能發現小動物的身影,這些生活在廣州的自然之趣,越來越在不經意間成為人們身邊的點滴,讓人回味無窮。許多市民在受訪時認為,這正是廣州不斷加強水體、大氣、土壤等環境治理和保護的結果,也是城市真正成為人民群眾宜居宜業幸福樂園的發展實証。

  廣廈之間白鷺紛飛

  “望著鷺鳥在空中盤旋、降落,然后又起飛、返回樹林,我才安心地離開。”今年50歲的王先生,已經記不起有多少次在傍晚時分,來到海心沙亞運公園,欣賞鷺鳥飛翔的身姿。夕陽西下,他就像目送老朋友一樣看著鷺鳥成群地飛回樹林裡。

  不遠處,是廣州寫字樓群最密集的珠江新城CBD。“以前都想不到,在這個繁華的大都市中央,還會有這麼多鷺鳥在天空飛過,它們的‘家’就安在鬧市中心的海心沙島上。”王先生說,他每次都會數一下鷺鳥的數量。

  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留意到很多市民和游客都會被鷺鳥吸引前來休閑游玩,人們邊散步邊賞鳥。此外,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也開始鐘情於此,舉起“長槍短炮”,在鏡頭下觀白鷺齊飛。

  “鷺鳥似乎也習慣了這些場面,一點都不怕人走近。”王先生說,他很享受和鷺鳥共處的時光,在寸土寸金的珠江新城CBD中能有這樣一塊原生態寶地難能可貴。

  小動物進城“安營扎寨”

  陳秋明是廣州本地一家媒體的攝影記者,近年來他喜歡來到市內公園,捕捉小動物和自然植物的生動瞬間。他最常來的地方就是流花湖公園,鬆鼠、貓頭鷹、白鷺,都成為他鏡頭下的“常客”。

  有一次他經過流花湖公園,身邊一名男孩忽然發現樹林裡爬出來七八隻鬆鼠,成群結隊地往樹上爬,它們搖著大尾巴,逗趣的樣子,讓周邊的行人都大為驚喜。“我立即拿出相機,‘咔咔咔’給這些小精靈留影。”陳秋明回憶道,他后來上網搜索對照了一下圖片,這些鬆鼠極像是赤腹鬆鼠,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尤喜棲居於山毛櫸科植物的樹林中。

  天天來流花湖晨練的趙伯告訴陳秋明,“這群小鬆鼠在這安家有一段時間了,開始隻看到一兩隻,最近多了不少,看樣子有一群呢,它們在樹上跑得很快,相當靈活 ”。

  “是廣州的環境、綠化變好了,這些山林之間的精靈也進城安家了?”陳秋明聽到小男孩這樣問身邊的爸爸。“廣州這幾年真的是變化很大,‘森林城市’並不虛言。”陳秋明暗暗感嘆。

  廣州鬧市有個“小鳥天堂”

  王先生認為,隨著空氣變好、河涌變清、污染減少,城中央鳥兒飛翔、處處鳥鳴聲,已成為常態。“歸根到底就是廣州城市環境變美、變好了,讓鳥兒有了更多生活的‘安樂窩’和‘撒歡地’。”

  小鬆鼠在流花湖安了家,黃猄出沒於白雲山間,海珠湖、流花湖等地也成了白鷺、黑翅長腳鷸、貓頭鷹等鳥類的家。以海珠湖的鳥類為例,2009年海珠湖有40多種鳥類,2015年增加到130多種,2018年鳥類已達160多種,甚至超過以往整個廣州老八區的數據。越來越多的小動物身影,頻繁出現在市民身邊的公園和綠地裡。

  “適宜的環境和豐富的食物,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安營扎寨’、繁衍生息,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秀美畫卷。”流花湖公園主任藍偉告訴記者,鷺島是流花湖公園當年挖湖建園形成的一個湖心小島,也是廣州有名的招鳥基地。目前鷺島成功招引和集居了大量的國家保護野生鳥類,如灰鷺、白鷺、金絲燕、紅嘴相思、斑鳩、白頭翁等,並以留鳥居多。每天早晚,成群的鳥兒飛進飛出蔚為壯觀,吸引了不少游人駐足觀賞,也因此有了廣州鬧市中“小鳥天堂”的美稱。

  “雖然沒有准確的統計數據反映當前廣州城中心鷺鳥的總體數量,但跟蹤研究后,有一組對比數據:過去大學城的鷺鳥隻有不到100隻,但如今已經有300-500隻﹔過去海珠湖很少見到鷺鳥,數量也隻有50隻左右,如今數量是500隻左右,最明顯的是珠江沿岸、二沙島、海心沙一帶,以前經常漲退潮都很少見到鷺鳥,如今這裡已經成了鷺鳥的聚集地和繁殖地,數量約在400-500隻左右。”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胡慧建說。

  花城生態文明獨具特色

  無論是高樓大廈的繁華CBD,還是優美宜人的城中心公園,一幕幕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場面,已逐漸成為近年來花城廣州生態文明發展遠近聞名的獨有特色。這背后,是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主導的生態工程以及胡慧建提出的“動物進城”城市動物恢復理念。胡慧建認為,廣州環境變好、生態基礎好,是動物物種落戶和多樣性的基礎條件。“廣州的‘森林圍城’‘森林進城’計劃,在城裡成功做到了植物樹種多樣化,改善了動物的環境,吸引了動物進城,並且安居扎營繁衍后代。”胡慧建說,生態環境和動物進城是相互關系,動物進城安居扎營后,反過來也會促進環境變好改善,促進植物和環境多樣性,讓生態環境向更優質的方向發展。

  人與動物和諧共處,對於廣州生態環境發展有明顯好處。“廣州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廣州城中心出現的小動物會有更好的棲息和繁殖的環境。同時廣州動物系統裡的群體增多,也會促進生態環境多樣性發展。例如鳥多了害虫就會減少,因此病虫害也會減少發生,白雲山、越秀山的樹林會增加種子傳播,進而增加多樣性。動物多了,生態土壤結構也會跟著提高,如今白雲山上流下來的水明顯增多,這便是一個佐証。另外,城中動物數量多了,樹體的成長也多了20%左右,同時固氮、固碳等生長能力也增強了。”胡慧建說。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廣州市還將通過森林進城、公園透綠、綠道和碧道建設等行動,打造生態廊道以利於鳥的遷徙。“其實,廣州城市園林建設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局長劉先榮表示,廣州森林覆蓋率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已經建有1200多個公園,建成350公裡城市空中花廊和3800公裡綠道。這些不斷增加的綠地,不僅給市民提供了更多親近自然的機會,也給鳥兒棲息開辟了更多空間。 (記者 全杰)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