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州本輪本地疫情在院感染者清零

2021年07月09日08:57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廣州本輪本地疫情在院感染者清零

  7月8日上午,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的出院標准,經專家評估,又有6名確診患者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以下簡稱“市八醫院”)出院。隨之,廣州本輪本地疫情的在院感染者實現清零!

  據悉,廣州本輪新冠肺炎疫情累計報告153例感染者,由於有基礎疾病的老年病例較多,最高峰時在院危重症患者達10例之多,但最終無一人死亡。

  這153例感染者是如何救治的?為何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實現清零?醫護團隊們使用了什麼“武器”……記者專訪了市八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鄧西龍和中醫科主任譚行華,聽他們揭秘救治“密碼”。

  本輪疫情無死亡病例

  截至7月8日,廣州市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已經連續19天零新增,累計報告的153例本地感染者均為市八醫院收治。由於本輪疫情病毒傳播速度相對較快,有基礎疾病的老年病例較多,在院危重症患者數一度達10例之多,重症發生率相對較高。

  “我們是從5月21日開始收治第一例患者的,5月24日就開始有患者轉為重症了。經過治療后,有的患者一個星期就能轉出ICU,但一些年齡較大的有基礎疾病的患者,20多天才轉出ICU。”鄧西龍說。

  6月27日當天,本輪疫情的危重症、重症患者全部清零﹔7月8日,包括曾經的危重症、重症患者在內的所有在院感染者清零。廣州本輪疫情中,無一例感染者死亡。

  清零背后:三級聯合專家組實施精准施救

  在應對本期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導致的本土疫情過程中,廣州市針對Delta變異株的傳播特點,果斷實行核酸檢測陽性人員同步送院、同步復核、同步流調、同步管控的“四同步”處置機制,並構建以市八醫院為中心的集中救治平台,組建國家、省、市三級聯合救治專家組,將醫療管理、重症、院感、呼吸、護理、精神、康復等專業精干力量有效融合,對不同類型的患者實行精准施救。

  每天早上,市八醫院教學樓的一樓會議室准時出現國家、省、市三級專家的身影,新收患者的情況、在院重症患者情況、病情有變化的患者資料都是交班的重點。共同商討病情、確定最終治療方案,各病區負責人嚴格執行……鄧西龍表示,一系列工作有條不紊,確保把最好的專家、最全的設備、最精的技術、最有效的手段用於患者救治一線,確保每個病患都能得到最專業、最高水平的治療。

  “我們一直都說,新冠肺炎的治療沒有特效藥,一直都是以‘支持治療’為主。這次治療過程這麼順利,總結起來就是‘措施得力,落實到位’。”鄧西龍說。

  “一案一策一小組”小組密切觀察

  對危重症、重症患者,救治團隊增強了人力配置,主要由重症專業醫師、專業護理人員組成,落實“一案一策一小組”負責制管理模式。目前普通確診病區配置護理人員基本達到床護比1:1,醫護比0.4:1。醫護人員嚴密監測每例患者體征,細細把握每個指標每項用藥,充分預研病情變化,提前採取干預措施,全力防止輕症轉重症,最大限度提高救治質量,進一步降低重症化率和重症死亡率。

  “經過會診,如果預判某個病人的器官出現問題了,我們就會提前干預,搶救手段及時跟上,絕對不會讓他發展到比較嚴重的地步才去開展治療。”

  “我們也會把去年摸索到的一些經驗用在本輪這些本土病例上,比如俯臥位通氣,就是搶救重症患者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鄧西龍介紹,所謂“俯臥位通氣”就是讓重症患者趴在床上通氣,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者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臥位進行機械通氣,主要用於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的缺氧狀態。

  “俯臥位通氣優點很多,但施行起來卻不容易”,鄧西龍介紹,臨床上大部分都是採用徒手翻身的方式給患者做俯臥位通氣。患者除了有口插管接呼吸機外,身上往往還有胃管、尿管、靜脈通路等,同時患者身上還連接了心電圖,測血壓袖帶,翻身的時候要小心翼翼保護好這些管路。翻過來后還要固定好患者頭部位置,防止氣管插管彎折,給身體一些部位墊上枕頭防止壓迫損傷。這些操作需要耗費醫護人員大量的精力及體力,每一次翻身都需要4-5名醫務人員一起完成。

  “但效果是好的,有的病人通過嚴格的俯臥位通氣,就熬過來了。”鄧西龍說。

  “三三四”機制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

  市八醫院對本土病例採取“三分開”分類收治措施,實現出院集中醫學隔離觀察病例和陽性病例、輸入病例與本土病例、健康監測異常者與職業暴露人員等分區管理,嚴防交叉感染。

  根據病患的不同年齡分類集中病患,實施“三集中”收治——

  集中收治老年病患及有重症傾向的患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提前干預,有效降低重症化率﹔集中收治兒童患者,設置兒童集中收治病區,配足兒科專業醫師、護士,與病區傳染科、呼吸科醫師共同做好診療工作,加強兒童心理關愛,落實兒童專科護理﹔集中多學科診療,開展行政、院感、醫療集中交班、會診共28次,重症、危重症患者組織耳鼻喉科、腎內科、臨床藥師、心內科、中醫科、康復科、疾控專家等多學科團隊共同制定治療方案。

  在最危險的閉環轉運環節,“核陽”轉運專班組由市八醫院統一管理,進行轉運流程推演、正確穿脫防護服、負壓救護車消殺、醫療廢物處置等一系列培訓。此次疫情,共計轉運“核陽”病例114例,“染疫嫌疑”病例23例,實現轉運零差錯。

  治療Delta變異株的廣東經驗

  做法一:堅持中西醫結合

  譚行華介紹,此次本地新冠患者的治療全過程均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確診患者中醫藥參與率達100%,無症狀感染者中醫藥參與率71.4%,包括1歲的嬰幼兒和重症患者、ECMO治療的患者。積極開展中藥、針灸、中醫耳穴、八段錦、中醫藥膳等中醫特色治療,在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取得較好療效。

  “中醫專家全程參與查房、會診、診療方案制定,每晚對重症或疑難病例進行病例討論、分析總結,對新冠肺炎患者做到一人一方,精准施治。”譚行華介紹,本次廣州本地疫情病例,年齡超過60歲的患者接近四成,此類患者基礎病多、體質相對虛弱,為此,專家們制定了“扶正祛邪”的中醫治療原則,溫邪為主者,以“肺炎一號方”加減﹔濕邪為主者,用“麻杏薏甘湯”加減﹔重症熱邪壅肺者,用“麻杏石甘湯”合“達原飲”加減,健脾、益氣、養陰等扶正療法貫徹治療的始終。

  經過中西醫協同治療,減輕了患者發熱時間、緩解發熱峰值,有效阻止普通型患者轉為重症、危重症,促進了患者的康復。

  做法二:抗體治療

  積極採用抗體治療。按照“思路大膽開拓、治療慎之又慎”的原則,在總結成熟救治經驗,實施規范中西醫聯合治療的同時,根據鐘南山院士及重症、呼吸等相關專業專家關於中和抗體臨床試驗性治療專題會議論証意見,精准選擇適用病例,探索新冠病毒有效治療藥物。

  做法三:使用恢復期血漿

  使用新冠患者恢復期血漿。加強新冠康復者恢復期血漿使用力度,累計使用21人次。截至7月3日,本土病例累計使用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共4400ml,所有使用患者血清IgG抗體均顯著升高。

  做法四:康復治療早期介入

  為了讓患者早日康復,救治小組專門安排了兩名經驗豐富的康復師進入重症病區,利用“床上腳踏車”、理療燈等康復工具提前介入,促進患者康復。轉至普通病區或集中醫學隔離觀察病區時,繼續利用康復操、“康復音樂”等,促進患者軀體康復。

  做法五:尊重“老廣”習慣,提供靚湯加強營養支持

  市八醫院先后安排3名專業精神心理醫師組成心理健康小組進入病區,每天對有需要的病人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提前介入,促進患者心理康復。

  改善患者飲食,同時開展營養師巡診對不同類型患者進行營養指導。

  “此次入院的患者基本都是廣州本地人,廣州人對‘吃’是比較講究的,像我們的郭阿婆沒入院前就經常去喝早茶,平常家裡也都喜歡煲湯,這都是‘老廣’們的喜好,所以我們也特別尊重這一習慣,在飲食方面做出了相應的改善——增加了靚湯的供應,一方面既加強了營養支持,另一方面患者心理上滿足了,也有利於疾病康復。”鄧西龍說。(文/記者 張青梅、伍仞 通訊員 穗衛健宣、市八宣)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