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东莞首个科学公园!松山湖科学公园首开区开园

2024年01月10日14:09 |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小字号

致敬科学家,彰显人文关怀。近日,松山湖科学公园首开区开园活动——“云上科技生活节”举办。这标志着松山湖科学城再添一处新地标,作为松山湖科学城城市品质提升的生动诠释,松山湖科学公园成为东莞首个科学公园。

松山湖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介绍,未来,随着松山湖科学公园的加快建设,这一定位为“国际化滨水科学公园”的科学公园,将持续打造律动松湖、绿野九境、松湖湾畔、松风原岭、寻香识莞等五大分区,拉近公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

自2020年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以来,松山湖紧紧围绕松山湖科学城这一国家战略的中心工作,加快提供高品质城市配套,为广大市民提供高水平文化供给,以文化助力松山湖科学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增添新动力。

处处见科学

建设国际化滨水科学公园

步入松山湖科学公园,处处可见科学的元素。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筑以源自拓扑学数理符号的莫比乌斯环为原型设计而成,其充满张力、循环往复的造型象征科学的无限循环和永恒魅力;科学家长廊,展现世界上对科技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致敬前辈,激励后人;松山湖科学城奠基石,这一松山湖科学城的起点保留了原有场地的记忆,更成为松山湖科学城的科学展示之窗,以满满的科技元素,致敬奋斗在松山湖科学城的科学家们。

松山湖融媒体中心供图

当天傍晚时分,在多种科技元素的环绕之下,在动人的音乐声中,松山湖科学公园首开区开园活动——“云上科技生活节”正式举办。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方永超在致辞中表示,松山湖科学公园的谋划和建设始终秉持松山湖“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人文与科普元素的有机结合,为市民打造一个集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理想场所,为松山湖再增添一张独特而靓丽的城市名片。

方永超表示,接下来,松山湖科学公园将加快建设原子主题儿童乐园、落日平台等更多主题区域,更多更精彩的亮点将在今年陆续呈现。

松山湖科学公园坐落在松山湖南侧,南依巍峨山森林公园,北面松山湖,总用地面积96.81万平方米,其中一期面积为34.45万平方米,二期面积为62.36万平方米。该项目整体以打造国际化滨水科学公园为目标,围绕“自然+科学+艺术”的总定位,致力于建成一座具有生态保育、科学展示、山林休闲、健康康养、滨水休闲等功能的城市综合公园。

据了解,本项目融合松山湖的山林、草甸、湿塘、湖泊等自然生态特色,借鉴其独有的景观特性,打造五大分区,从而高标准建设国际化滨水科学公园,在增强科学家归属感的同时,将充分彰显科技感,进一步拉近公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使其成为松山湖科学城“精彩之地”。

其中,律动松湖以城市休闲运动为主题,绿野九境以松山湖九大自然生境为主题,松湖湾畔以滨水自然风光为核心,松风原岭以登山自然观光为核心,寻香识莞则展示东莞特有的莞香地方文化。

松山湖融媒体中心供图

松山湖科学公园的设计核心围绕“科学”主题展开。一方面,松山湖科学公园周围具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等世界级科技创新资源,公园将通过科学转译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科技互动平台,让人们在滨水游憩中体验科学的魅力,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另一方面,松山湖科学公园充分利用鱼虾贝、两栖、鸟、昆虫等本地特色生物,打造科普教育场地,人们不仅可以在此感受重返自然、探索自然的乐趣,更能从科普自然中收获科学知识。

打造新地标

城市辨识度再上台阶

云上市集、飞行器工坊、巨型太空人、落日打卡点、“云上星空”音乐会……当天傍晚举行的“云上科技生活节”上,在各种科技元素的环绕之下,各种最新“黑科技”、美丽景观引起众多市民拍照“打卡”。

根据2021年发布的《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高品质城市配套是松山湖科学城“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是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高层次人才聚集发展的重要条件。

进入2024年,松山湖科学城高品质生活配套建设将迎来“收获季”,步入发展快速期。据悉,松山湖科学公园将通过持续举办各类与科学相关的主题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为松山湖“生态+科技”的城市名片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

松山湖融媒体中心供图

随着松山湖科学公园、松月文化广场、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松山湖展演中心等一座座高品质城市配套建筑的相继启用,将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供给。

未来,松山湖将全力推进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技创新体系,延续“科技共山水一色”的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快建设地标性建筑,为各类人才提供集学术、社交、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空间,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科技创新之城,打造“诗意的栖居”的理想家园。(王雅蝶)

(责编:王雅蝶、张永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