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农人”
智慧兴农 一池“金”水养出致富好鱼
拍摄、剪辑:杨文涛、实习生王一茹
从广州中心城区驱车一个小时,来到番禺区海鸥岛,岛上鱼塘遍布,生态渔业正在这座小岛上慢慢兴起。39岁的新农人池金泉,带领周边养殖户,在这里建起了第一家室内工厂化笋壳鱼养殖基地。
分拣、打包、充气、装箱……12月中下旬,来到广州锐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海鸥岛的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碌于将养殖池内的笋壳鱼捕捞上岸,运往北京、上海、珠三角等城市地区。在已经袭来的冬日寒潮天气中,室内养殖池仍然温暖如春,保护着原产自热带、对于养殖温度要求较高的笋壳鱼。
2006年,在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上,池金泉第一次见到了具有“淡水鱼之王”美名的笋壳鱼。笋壳鱼原产于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因形似笋壳而得名,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是热门人工养殖水产新优品种之一。2007年,通过综合考量经济价值、消费市场后,从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池金泉决定以笋壳鱼养殖开启他的创业之旅。
潜心研究一条鱼超15年后,如今,池金泉的养殖基地已经形成了从种苗供应到工厂化养殖再到成鱼规模于一体的笋壳鱼全链条供应模式。在这里,每一个车间都配有水循环系统、供氧系统、水质检测系统和喂养系统,鱼苗不会受环境周期性的气温影响,同时加以对水质、增氧等因素的控制,实现全年正常生长和持续产出。
建立“蓝色粮仓”,种业先行。“最难忘的瞬间,还是和团队一起经过几年试验,终于打破种苗人工孵化的技术壁垒的那一刻。”池金泉表示,通过与珠江水产研究所的长期合作,培育出了正申请国家水产新品种的优质的杂交笋壳鱼种苗“珠沣1号”。
“目前,我们建立起的番禺、南沙两个养殖基地占地面积约180亩,珠三角地区有签订购买销售意向的养殖户约120户,整年产量约在5000吨。”公司业务扩展了,养殖规模变大了,在繁育笋壳鱼的过程中,池金泉一步步摸索出了与基地周边养殖户共同致富的“新农人”道路。
怎样让笋壳鱼“游”出国门、“游”向海外?池金泉介绍,虽然笋壳鱼原产自东南亚,但是当地的市场需求大,这就给了自家笋壳鱼“回游”原产地,实现“反向输出”的好机会。今年6月,在多方协助下,池金泉的500千克的笋壳鱼首次出口新加坡,在次日早晨就成功送抵当地贸易公司上市销售。这也是广州本地笋壳鱼首次面向新加坡出口。
池金泉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接下来,除了成鱼出口,希望可以把优质种苗和养殖技术也带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等到那时,期待能够带领国内外养殖户一起加入笋壳鱼的工厂化养殖。”池金泉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