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东频道

记者的天职——写在中国第23个记者节的一封“迟来的问候信”

2022年11月21日08:24 | 来源:江门宣传
小字号

近日,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用一篇题为《记者的天职——写在中国第23个记者节的一封“迟来的问候信”》的署名文章,向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祝福和问候,表达了江门市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热切期待与殷切关爱。

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图片来源:江门宣传

记者的天职

——写在中国第23个记者节的一封“迟来的问候信”

中共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陈冀

亲爱的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秋末冬初的岭南大地依然艳阳高照、温暖如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也正在社会各界掀起热潮。11月8日,中国第23个记者节到来之际,全省新闻工作者收到一份隆重特别的节日礼物——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专门向全省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祝福和诚挚慰问,充分体现了省委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热切关爱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者。

16日下午,江门市宣传文化系统专门召开学习交流会,贯彻落实黄坤明书记指示精神,为的是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宣传舆论各项工作。

本来悄悄计划了数月,想在我们共同的节日——中国第23个记者节到来时,一起相聚在位于江门外海南华里的中国报业名人陈少白故居。组织活动策划的小伙伴们反复精心设计着流程细节,细致考虑着当天是晴是雨,室内还是露天,岭南初冬的艳阳高照会不会让朋友们火热难耐。我们还计划颁发五邑新闻奖、中国侨都国际传播媒体精品奖、“江门来上分”网络传播大赛奖等等,与大家一起分享春华秋实的收获与喜悦。我们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仪式感拉满,借以充分表达对媒体朋友们的礼遇、善待、尊重、崇敬、谢意。但因疫情当前,不少市内外的媒体朋友们还坚守在抗疫一线传递着正能量,自觉减少人员流动聚集也是每个人对抗疫工作的支持和贡献。这次约会就留待来日疫情阴霾散去时再相拥而聚、互致问候,尽展笑颜。但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总感觉缺了灵魂的装扮与心声的表达,受到省、市领导的激励鼓舞,在这里敬致一封迟来的问候信,谨以此表达我们诚挚的情义。

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设立“中国侨都国际传播精品奖”,鼓励全球新闻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把目光投向中国侨都江门,更多关注江门、宣传江门。周华东 摄

我们诚邀各位媒体朋友来江门过节,是因为在江门过一个现代的记者节,更具有悠长的历史韵味和特别的现实意义。作为侨乡的媒体拥有一份傲娇的集体荣耀,这里不仅是中国著名侨乡,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记者、名报人之乡。世界第一份中文日报创始人司徒源,近代中国人自办中文日报创始人伍廷芳,早期全美最大的中文报纸创始人伍盘照,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报业第一人陈少白,人民军队第一个专职新闻摄影记者沙飞,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坛名家吴有恒,曾任中共中央三大媒体“第一把手”的媒体泰斗吴冷西,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广东媒体楷模许实、谭文瑞、黄景仁、陈锡添等等,灿若星河,不胜枚举。这些曾经在中国新闻史、世界新闻史上熠熠生辉的传媒名人,都是从江门走上中国乃至世界新闻舞台。他们用跨越三个世纪的笔触和光影,以笔为戎扬正气,饱蘸心血著华章,不仅在新闻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还记录下几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侨乡江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开中西文化交融风气之先,孕育的一大批心怀家国的名报人、名记者,漂洋过海,他乡寻梦,积极向家乡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在将世界传回中国的同时,也将中国传到世界。如今信步游走五邑大地,造访曾经养育侨乡名报人、名记者的故居,仰望先贤,对话古今,感慨于他们“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神圣厚重,感叹于他们“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做刀”的豪迈无畏,感动于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凛然正气,无限睱想,无限荣光。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维新先驱梁启超便是江门籍首屈一指的名报人、名记者。启超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以政治家身份从事报刊活动的第一人,堪称“中国近代报业先驱”,他的如椽大笔在中国政海曾几度搅起巨波狂澜,时人称赞他为“舆论骄子”。启超先生一生著述宏富,仅仅56年短暂生命却留下了1500多万的文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涉猎十分广泛。

如果穿越时空,邀先生来一场写作大赛或笔会诗会,尽管面对手指飞舞的现代键盘侠们,我想,“稿王”也一定非先生莫属!先生笔耕不辍的背后是勤奋才华,更是浓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作为侨乡的媒体人,更应担当起与先辈们比肩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倾情投入到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去,奋笔疾书一座城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两年前的记者节上,我曾以《记者的荣光》为题与大家分享,“时代变了,媒体发展的环境变了,大家是不是有时怀疑在这个时代做一名记者的存在感与价值感、使命感与荣耀感。”我特别想说,“只有变迁的时代,没有落后的职业;只有更新的渠道,没有过时的内容;只有无限的形式,没有埋没的精彩。记者这个职业,始终闪耀着不朽荣光!”

当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技术变迁颠覆性地深刻改变传统媒体的行业生态,当流量为王、热搜满目、自媒体频出,不断改变着传播秩序,当吸引眼球的“碎片化”信息占据传播空间,我们希望,媒体人始终带着通体闪耀的职业荣光整装、出发、奔跑。我们可以用“码字工人”自嘲自讽,但不可对崇高的记者职业自轻自贱;养家糊口的生计职业,更应是写满理想情怀的崇高事业;在新技术浪潮面前不应只是感到“本领恐慌”,更应如饥似渴大胆拥抱新知;记者的荣光不是过时的荣耀,它更将在一个个现场、一篇篇报道、一次次反响中被刷新点亮!

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宣传供给侧改革,守正创新,践行“四力”,一路摸爬滚打,以实干实绩捍卫着这份崇高职业的荣光。在每个盛会活动的现场,在奔赴突发事件的路上,在追逐真相的途中,在拥抱新知的求索里,抢首发、上央媒、冲热搜、争网红、比深度,媒体始终是汇聚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支撑力量!

江门台记者许嘉文、许哲伦在风雨中报道的画面登上新华社刊发的记者节视频《中国记者》。图片来源:江门宣传

无需怀疑作为职业媒体人的功能与价值,在追问真相与传播真理的理性之光面前,互联网狂欢的泡沫终将被识别散退,受众愿意“金指”一转的必是富有营养的“硬菜”“干货”,坚持用专业的能力和主流的价值观去守护传统阵地并开拓新兴领地,新闻工作者就会永远散发光芒!

在侨都江门,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高光时刻,都是创新传播理念的结果,饱含了媒体人的汗水,展现新闻人的担当。我们创建“前店后厂”的传播方式,以侨乡之力探索国际传播,让侨乡的声音远渡重洋直抵人心;我们建立名记者融媒体工作室,深度解析大政方针,柔性讲述故事,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用仅仅数日昼夜兼程倾力打造春节特别节目《跨越山海的祝福》,让万里之外海外华人华侨在春节传统佳节流着热泪感受着来自家乡来自祖国的温暖;我们邀请刘德华等正能量江门籍明星代言江门,借助总台等国家级媒体平台在重大报道中让传播力影响力指数遥遥领先;我们将一座城两个世界遗产——碉楼与侨批,用研讨、展览、舞剧、诵读剧、公园场景化、全球征集等多种形式努力挖掘活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争取一切可能的传播契机,昂起头、踮着脚,将江门的宝贝举得高高,努力让中国侨都被世界看见!这其间媒体朋友们功不可没!

2021年2月11日,江门推出跨越山海的祝福——2021年春节文化交流活动(江门—霍尼亚拉)特别节目。图片来源:江门宣传

以上这些记忆的片断信手拈来,鼓舞人心,值得记取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路狂奔,甚至难免鸡飞狗跳,有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又神武般地在最后节点圆满交了作业。当时焦虑得以为会“翻车”的事故,现在回忆起来却是有点甜的故事。经历是过程,收获是结果,侨乡媒体们的理念在刷新,能力在提升,队伍在锤炼,城市形象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高大上。前段时间在《领航》传唱中,通过镜头画面让无数人惊叹,原来侨乡江门已是大都市的模样!

文化与文明的传播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侨乡之声跨越国界、远渡重洋不再是梦想!我们深深地感到,媒体没有高低贵贱,比的是实力深厚,实力够强便能破圈蹿红;城市没有地界之别,拼的是内容硬核,内容够硬便能穿越城墙。原来藏在珠三角的侨乡可以内容为本、以艺术为媒、以传媒为桥,与祖国紧密相连,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世界遥相辉映。

诚然,这几年媒体行业整体面临深层次的改革重塑,这已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媒体负重前行,攻坚克难,着实不易。我们对话碰撞,共同探讨,为行业下滑感到焦虑,为寻觅出路难免困惑,为争取空间想尽办法……“摆又摆不烂、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也许会成为一种现实烦恼,媒体始终应该恪守什么?技术在迭代,生活在剧变,时代在变迁,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迷茫越求索,越是困惑越坚守,因为记者的天职使命始终没有改变。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就是新时代赋予记者的天职,也是媒体始终要恪守的必达使命。

让我们为时代放歌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孜孜以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阔志向。我们身逢伟大的时代,为实现理想抱负赋予了最丰富的时代内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百年峥嵘岁月走来,领航开启下一个百年的辉煌时代,今日之中国,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离不开积极、正确思想舆论引导,主流思想舆论越强大,人民为理想和梦想而奋斗的信仰、信念、信心也就越坚定。所以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记者笔墨中、镜头下记录的今天的时代便是明天的历史,记者这份职业也永远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用生动的笔触和鲜活的镜头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反映新征程治国理政新气象,反映新时代党心民意,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让我们为热土记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寄予了人民最深沉最浓烈的挚爱、乡愁、思念等情感,记录变迁,讴歌热土,媒体之责。有着“中国著名侨都”美誉的江门人文荟萃,风采斐然,几乎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门类都有着江门籍先贤的身影足迹,明代大儒陈白沙、“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著名侨领司徒美堂、被称为“国宝”的史学大师陈垣;祖籍和出生在江门的两院院士达34名,是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江门还是“明星之乡”,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被学术界称为“中国油画第一人”的李铁夫、粤剧大师红线女以及刘德华、周润发、梁朝伟、甄子丹等100多位江门籍文艺名家、演艺明星灿若星河。而侨都江门更是海内外华人华侨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是海内外华侨华人、世界看中国的“文明窗”。一草一木总关情,侨乡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新征程上,广袤的侨乡大地上,一个个生动的奋斗故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更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关键密码。讲好侨乡热土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新时代的故事,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更好地展现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发展的世界贡献,彰显一个百年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让我们为人民抒怀

“勿忘人民!”这是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著名记者穆青的名言,穆青笔下的新闻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让焦裕禄的光辉形象广为人知,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世界。“写一个、活一个、响一个”是人们对穆青人物报道的评价。其成功密码正是因为从人民中走出来,又深怀为民情怀,对人民用情至深至诚才成就了诸多精品佳作。老一辈新闻人的为民情怀对新一代新闻人既是鞭策,也是感召。也许在物欲冲击价值观的现实里,情怀有时成了弥足珍贵的奢侈品,但却应该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精神心灵的必需品。在办公室格子间是写不出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的,一名好记者的办公桌应该常积满灰尘!记者要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去响应人们的呼唤,去感知世上的冷暖,去关心人间的悲欢,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让我们为中国讲述

如今,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强大起来的中国也在迫切地呼唤,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互联网时代让世界变平了,更让实现国际传播的伟大理想比任何时候都具备了无限可能。祖国的强大,让中国更能与世界平视对话;网络的盛行,让声音更能跨越山海流畅地表达!江门籍530多万海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就是不用组织的忠粉,浓厚的家国情让他们时刻都在热切地期盼着亲人的讯息、家乡的声音和中国的故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心怀国之大者,高踞全球视野,在侨乡讲好中国故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力量!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号巨轮正乘风破浪、盛大启航,广大新闻工作者应该始终成为这艘巨轮的瞭望者,举头看热浪滚滚的时代洪流,脚底踏热火朝天的建设热土,眼前见伟大思想的生动实践,在这场宏阔的远征中,让笔墨与历史同步、话筒与人民同声、镜头与时代同行!

因此,在这个记者节,我们向媒体朋友们发出倡议,践行“四力”走基层,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以思想之旗凝聚奋进之力,以记者之行见证江门之为,生动讲好侨都故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侨都大地走深走实,结出丰硕成果。让我们带着记者的荣光,履行记者的天职,矢志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坚持用双脚丈量大地、用慧眼观察世界、用头脑诠释现实、用妙笔书写情怀,为时代放歌、为热土记录、为人民抒怀、为中国讲述,将新闻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祝大家佳作不断,好运不断,梦圆不断!

陈冀

于2022年11月

(责编:朴馨语、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