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东频道

广州已建成碧道778公里

2021年11月19日08:48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穗建成碧道778公里

  海珠湿地碧道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5年来,广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深入打赢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弯弯河涌变清,一条条碧道筑起,广州市纳入住建部监管的147条河涌全部消除黑臭,建成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由2017年4个未达到考核要求到目前全部达到考核要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碧道778公里。广州碧道规划和实施项目荣获2021年WLA世界景观建筑大奖、2021年LILA国际景观奖。

  探索岭南特色的超大型城市治水思路

  2014年1月,广州在纳入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的51条河涌试点设立河长。2016年,全市启动河长制工作,2017年、2018年,分别在全省率先出台《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广州市湖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工作升级提档。

  2018~2020年广州连续3年获得省河湖长制年度考核“优秀”,2018年、2019年连续2年河长制工作获得国家督查激励,白云区入选2019年全国10个河长制湖长制激励市县。2018年入选首批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20年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2021年入选首批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天河区民间河长苏志均当选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

  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治水成果主要得益于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岭南特色的超大型城市治水思路:不清淤、不调水、不建闸、不调蓄、不搞人工化生态修复、不提标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到准Ⅳ类、不在污水处理厂设置初雨处理设施等7种做法。实行12345治水路线: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的“1套机制”为统领,按照网格化治水和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的“2套网格”划分落细作战单元,深入“3个源头”治理(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全面实施“4洗”(洗楼、洗井、洗管、洗河)和“5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水面漂浮物、底泥污染物、河湖障碍物、涉河违法建设)专项行动。

  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87.03万吨/日

  强力整治“散乱污”场所。坚持“源头治理、全面推进、分类处置、分步实施、智慧监管”的工作思路,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约6.3万个,其中关停取缔类约3.8万个,整合搬迁类约0.2万个,升级改造类约2.3万个。创新开展“四洗”清源行动。截至2020年底,累计“洗楼”约172万余栋,“洗管”约2万公里,“洗井”约74.4万个,“洗河”4209条次,清理河道垃圾杂物约16.79万吨。

  贯彻落实“污涝同治”。开展2.6万个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和44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让污水入厂、清水入河。截至2021年9月底建成区排水单元达标比例达76.99%,合流渠箱改造完成140条。

  提升治污能力。2017年至2021年10月,全市新建污水管网19663公里,是“十二五”的15倍。完成前三批141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基本完成第四批65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新(扩)建污水处理厂30座(2021年新、扩建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7.55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87.03万吨/日,位居全国第二。

  推进源头雨污分流。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分批改造合流渠箱,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

  部署开展“排水单元达标”攻坚行动,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排水用户全接管、纳污管网全覆盖、排放污水全进厂”的国内领先的污水治理体系。

  广州力争2022年建成碧道1000公里以上

  广州提出按照广州北部山水、中部现代、南部水乡的布局,塑造北中南三大碧道生活圈;重点突出安全优先、生态优先、骨干优先;推进五个融合:碧道+黑臭治理,碧道+文化传承,碧道+全民活动,碧道+乡村振兴,碧道+产业群落。统筹治水治岸治城,发挥碧道经济效益,让群众共享治水成果。力争2022年完成三纵三横骨干网建设、建成碧道1000公里以上。截至目前,已建设碧道778公里。

  各区已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碧道,如第一条共同缔造碧道——鸭洞河碧道,第一条生态修复碧道——海珠湿地碧道,第一条水岸共治碧道——增江碧道,第一条产城融合碧道——蕉门河碧道,第一条乡村振兴碧道——大源支流碧道等。(记者 杜娟 通讯员 赵雪峰)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