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佛山市推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工作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在市机关小礼堂举行,部署下阶段工作,力争到2025年学校办学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理工类院校50名左右,并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郝志峰介绍,2019年7月,省教育厅对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完成情况进行期满考核,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学校通过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总体达到预期建设目标,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高水平理工科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路子。
围绕全省产业布局和佛山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食品工程、节能环保、制造业服务等六大领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力开展学院、学科及专业机构的调整与优化。其中,理工科专业集中度达67.3%,实现了从综合性大学向理工科大学转型;省级重点学科由2个增加到9个,增长350%;硕士学位点由6个增加至11个; 新增5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11个省级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共建有32个省级以上品牌专业; 引入137位高层次人才和363名海内外优秀青年博士,外籍特聘教授古睿智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成为学校办学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外籍专家。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方面,构建起高层次科研平台,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人文社科基地三大突破,还不断打造校企合作新高地,截至目前师生获得授权专利1895件; 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28项,成果转化资金2000万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广东省产业创新联盟4个等。
展望“十四五”,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将加快启动第二轮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重点聚焦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特色,获得博士授权单位,加强博士点、硕士点建设,积极参与学科评估;加强科学研究,重点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提高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争取在国家级科技奖励上取得突破;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联合创办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承担重大重点项目横向项目,为地方经济建设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条件,全面加强校园规划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绿色生态现代化校园,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学校建筑面积达75万平方米。
郝志峰介绍,2020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要开展6个方面工作,包括全力以赴做好更名大学工作,加快完善大学制度体系;注重内涵,优化布局,积极参与第五轮学科评估,大力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培养一流工程师和企业家;增强科研实力,加快军工院、大学科技园、国家TISC中心建设;深化人事改革,注重人才引育,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广度和深度,加速国际化办学,推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记者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