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器官捐献理念 传递生命让爱延续

2020年04月16日15:25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四位嘉宾做客《界别圆桌汇》节目,探讨广东器官捐献移植事业发展。陈文夏 摄

  人民网广州4月16日电(李语、申阳洋)近年来,我国器官捐献工作发展迅速,器官捐献数量列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与高度认可。

  但是,我国公民器官捐献率仍偏低,器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百万人器官捐献率只有5.4,捐赠与需求比约为1∶30。

  近日,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汪华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首席专家何晓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捐献办公室副主任廖苑、陈岗做客人民网《界别圆桌汇》栏目,共同探讨广东器官捐献移植事业发展。

  器官捐献缺口较大

  “器官捐献是器官移植的基础,没有器官,无从进行器官移植。”在何晓顺看来,器官移植是挽救各种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不过,我国器官捐献缺口仍然较大,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事业发展。

  据统计,现在每年约30万名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病人中,仅2万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供体的问题。”汪华侨表示,虽然中国的器官移植手术操作技术不断改进创新,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器官捐献供需严重失衡。不管是肝移植、肾移植,还是心脏移植等,每年都有数十万病患在苦苦等待。

  廖苑也表示,在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中,看到过很多因不同的器官衰竭,在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之内就死亡的病人。“很多病人都是家庭的支柱,但因为没有合适的器官移植就这样子走了,真的很可惜。”

  增强公民捐献意愿

  “器官捐献率与公民接受器官捐献的程度直接相关。”何晓顺介绍,在美国,有近50%的成年人生前就表达捐献意愿。而在中国,像这样的成年人只有100多万,几乎是千分之一。

  廖苑建议,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器官捐献宣传,普及器官捐献理念和知识,提高自愿捐献的意识。

  汪华侨结合10年工作经验,提出借鉴欧美国家成功经验,试行申领驾照时登记器官捐献意愿。同时,从特定人群开始倡导登记器官捐献意愿,可试点号召医护人员、公务员等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器官捐献从业人员数量少,也限制了器官捐献宣传范围。”陈岗介绍,目前,全国拥有器官捐献从业资质的人员只有几千人。因此,不仅要扩充从业资质人员,还要加大培训力度。专业的从业人员,能够为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搭建一座很好的桥梁。

  创新监管方式方法

  广东省是全国器官捐献移植事业的先行军。中国第一例器官捐献移植手术在广东开展,深圳是全国第一个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立法的城市。目前,广东器官捐献总数近3000例,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累计受益者近1万人。

  “但这并不代表广东省内的器官捐献移植工作已尽善尽美。”何晓顺认为,广东省器官捐献移植事业有实现较大发展的潜力,希望广东在宣传,以及监管方面,能够开创一些新的思路,构建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献移植体系。

  陈岗也提出,在监管方面,不能仅靠行业自律,同时要明确每家参与单位、每位从业人员的责任。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给广东的医疗卫生工作提出新要求,这当中,就包括器官捐献移植工作。”汪华侨表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现有的医疗资源,利用广东的优势,推动健康湾区发展,为健康广东、健康中国服务。

(责编:李语、陈育柱)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