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职业体育圈内迅速扩散。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职业运动员都是身体非常健壮、身体素质很好的,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中招”?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劼若表示,运动员的免疫力可能比普通人还要低!在训练或比赛中,他们经常会将身体逼到极限。而这也是一种压迫免疫系统的行为,会导致运动性免疫功能低下。
并非运动量越大
身体的抵抗力就越好
李劼若指出,这里说的运动量,包括了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职业运动员的运动量,是远高于普通人的。
Nieman等学者在90年代就建立了“J”形曲线模型,说明运动强度和时间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表明有规律的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降低或减少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增强机体对上呼吸道的免疫能力;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或者一段急性运动训练后机体容易引发或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高强度运动后引起的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称为运动性免疫抑制。科学发现,造成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例如包括各种激素的变化(儿茶酚胺骤减、皮质醇逐渐增加至峰值)、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促炎症因子不变或稍增加而抗炎症因子显著增加)、免疫细胞膜表面受体及黏附分子表达下调等。
李劼若介绍,从该理论看,职业运动员高强度的运动,并不代表着他们比普通运动量的人,甚至不运动的人有更好的抵抗力,甚至有部分如果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话,抵抗力有可能还低于普通人。
以上只是根据以往的上呼吸道疾病已有研究的一些分析。那么具体到新冠病毒,会是怎样呢?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明确指出,人群对于冠状病毒普遍易感,也就是说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它对人群的易感性尚没有数据支持有什么差别,也就是说,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也不管你是运动人群还是不运动人群,都普遍易感。
运动要注意环境
避免人员密集
李劼若介绍,职业球队容易在更衣室、会议室、酒店房间等密闭空间里聚集,几十人吃住都在一起,一旦发生个案感染,就很容易出现大规模感染。他提醒说,特殊时期运动时一定要格外注意运动环境的卫生状况,运动场馆、场所开放后,也一定要按照具体的要求进入场馆、场所运动,尤其注意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于手会接触各种运动设施、设备、物件,因此不能触碰眼、鼻、口,擦汗要用专门干净的毛巾、汗巾,避免用手直接擦拭。要备好带盖子的喝水器皿,如运动水壶,运动过程中用手打开水壶时,手不能接触水壶接触口的地方。运动后要及时换衣服,避免受凉,及时洗手、洗脸,如要进食,最好用干净水漱口后再进食。
另外,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也要注意,李劼若推荐每周5次、每次持续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不要认为运动强度越大越好。”
感染新冠肺炎后
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很多人关心,运动员感染新冠肺炎恢复后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会不会影响运动能力?
李劼若表示,根据新冠肺炎的病例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3月18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梁连春针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是否会有后遗症的问题表示,经过临床治疗后,轻型、普通型患者一般不会有后遗症。根据既往SARS以及流感重症患者的治疗经验来看,部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可能在短期内会有轻微的肺纤维化,但是肺有很强的修复功能,一般在短期内肺纤维化就会吸收好转,不会留下后遗症。
至于是否对运动能力有影响,李劼若介绍,运动能力其实是和所有组织器官功能都有关的,例如心肺肝肾等和能量供给、转移和利用直接相关,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还有心理因素等。新冠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这是病毒进入人体的“门户”,该受体在人体哪些组织器官多,可能就意味着这些组织器官容易受到新冠病毒入侵、攻击。
此次新冠肺炎,肺是主要受攻击的对象之一。但是根据现有的临床资料,肺部虽然被攻击,但治愈后很少留有后遗症,因此一般不会影响运动能力,即使短期受影响,也可以通过康复锻炼来恢复。至于对其他存在ACE2蛋白的器官组织功能的改变,还有除ACE2蛋白以外的其他受体引起的靶器官组织功能的改变,还需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资料和基础研究来确认。(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