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累计治理中小河流1.43万公里 全力建设美丽幸福河湖

2020年03月23日09:09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节水优先护生态 补齐短板保安澜

  广东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打造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全省44家省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10个县区通过节水型社会创建省级验收;累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43万公里,水利防洪薄弱短板有力补齐;8宗重大水利项目按计划推进,总投资规模超过800亿元;全省五级80430名河长湖长,两年多来巡河发现并整改问题28.9万个;180公里省级碧道试点建设全面铺开……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广东河湖更清更美了,供水防洪更有保障了,水生态更加健康了……

  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和爱护水的良好风尚。

  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大用水指标连续15年呈降势

  广东水利大院新建透水路面、植草沟和雨水集蓄池,雨水收集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景观用水和自动洗车等,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院内绿化灌溉,是通过埋在土壤里的水分传感芯片自动启闭闸阀进行;车辆清洗则通过无人值守的雨水自助洗车机完成,耗水量只是人工洗车的1/4……今年初,在广东省水利厅节水型机关公众参观活动上,首批60名进场参观的小学生,看着种种节水“神器”啧啧称奇。

  2019年底,省水利厅节水机关建设以高分通过水利部验收,在珠江流域片排名第一,名列全国前茅。省水利厅节水机关建成后,预计年节水量3万立方米,减少污水排放2.4万立方米,节水率37.5%。在提高用水效率的同时,节水型示范单位的打造,更成为向社会开展节水宣传教育的窗口。

  广东虽地处南方丰水地区,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80%的降雨量集中在汛期,大部分雨水以洪水的形式流入大海;枯水期降雨量少。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量的1/4,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对此,广东从加强水资源的源头管控着力,多措并举全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2019年底,经省政府同意,《广东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这份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节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工业节水减排、推动城镇节水降损、推动农业节水增效等方面,形成“广东节水九条”,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广东节水型社会建设陆续取得新突破。通过强化现场调研督导、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截至2019年底,广东已有10个县区通过节水型社会创建省级验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此外,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加强宣传培训等措施,已有44家省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

  广东还鼓励各地探索利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目前已完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技师学院2宗合同节水改造项目,节水率达30%以上。信息化助力节水监管,全省通过公共管网供水且年用水量在12万立方米以上的3166家用水户的用水信息,已录入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其用水情况一目了然。

  节水优先,带动全省用水效率明显提高。近15年来,反映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的广东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三大重要用水指标,连续呈下降态势。

  补齐短板保安全

  全省累计治理中小河流1.43万公里

  “以前岸边的竹子把河道都挡住了,河堤也破旧。现在这里水清河畅,空气又好,遇到暴雨也不怕水淹上来,我经常来河边走走。”谈起石正河治理前后的变化,村民钟阿姨感触尤深。

  暖阳下,梅州市平远县石正河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亲水步道、风雨桥、水车等与岸边连绵的景观带相映成趣,周围鸟语花香,一步一景,处处如画。

  近年来,该县以中小河流治理为契机,投入3.25亿元打造生态河流,既清淤疏浚、防洪固岸,又推出“十里水乡·梦里老家”“烟雨南台·石泉石美”等河流治理示范点,成为乡村振兴“点睛”之笔。

  石正河的变化,是广东中小河流治理成效的缩影。

  为补齐水安全短板,中央于2009年启动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广东自2014年底启动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至2019年底,广东列入中央规划内中小河流治理累计完成2750公里;山区五市累计完成治理河长8411公里,占规划治理河长的101.8%,提前一年完成治理任务。从2018年开始,广东将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的经验和做法,复制推广至全省其他16个市,实施第二期中小河流治理。至2019年底,二期中小河流累计完成治理河长3234公里,占规划治理任务的41.2%,完成投资59.35亿元。

  治理后的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全面提升,成功防御了多次台风和强降雨影响;河流经过的城镇和村庄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步伐提速增效。

  水安全保障不仅深入乡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在大江大河上也越筑越牢。

  2019年,广东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正在推进的重大水利项目达8宗,总投资规模超过800亿元,是我省水利建设史上同步推进项目最多、投资最大的时期。

  截至2019年底,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工程等3宗工程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如期完成其他年度工作目标;广州北江引水工程、引韩济饶供水工程、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工程、粤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线工程等4宗工程均按计划开工建设,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加强供水保障、补齐防洪短板,一项项水利工程,如坚强的卫士守护着粤水安澜,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优化水生态环境

  180公里省级碧道试点建设全面铺开

  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两岸彩桥飞架,林阴道临水而建,现代化的高楼错落其中。曾经是沿岸农村排污河的天沐河,经过雨污分流、岸线整治等工程,如今已是珠海横琴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省级碧道试点之一。

  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最重要的抓手。2019年,大湾区和10个地市组成的“1+10”共180公里省级碧道试点建设全面铺开,水生态改善带来的良好效益开始释放。

  “通过治水、治城与治产相结合,打造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深圳市河道管理中心主任曾亚介绍,碧道建设将促进区域环境优化、流域空间复合利用,同时以治水带动周边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城市功能提升,“一旁的工厂已经‘腾笼换鸟’,打造成啤酒园”。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广州蕉门河、深圳茅洲河、珠海天沐河、佛山东平水道、东莞华阳湖等碧道试点已率先基本建成。如今,碧道不但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更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水岸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碧道沿线正崛起座座滨水新城。

  水生态、水环境的不断改善,凝聚着广东各级河长不懈治水的努力,为碧道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广东共设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80430名(含兼任湖长476名),建立河长制两年多来,累计巡河936万人次,巡河发现并整改问题28.9万个。

  在各级河长的带头攻坚下,广东“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取得决定性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排查出“四乱”问题15998宗(居全国前列),销号率99.6%。在“五清”方面,全年共清理水面漂浮物668.84万吨、河长5.37万公里、水域面积6979.13平方公里,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10605个,清淤疏浚城市黑臭水体474条。

  在各级河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河湖水环境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省江河湖库水质总体趋好,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及珠江三角洲的主干河道水质优良,茅洲河、练江等重污染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广州、深圳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去年5月,广东省作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5个省(区)之一,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浩浩珠江,奔流不息;人水和谐,幸福河湖。广东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奋力推动节约水资源、补齐水短板、优化水生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供水、防洪和生态安全保障。(谢庆裕 粤水轩)

(责编:李语、胡苇杭)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