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八成口罩机“广东造”

2020年03月21日08:35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全国八成口罩机“广东造”

  2月以来,广东已累计生产口罩机2581台,占全国80%;口罩、口罩机、贴条机、胶条4类物资国家调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口罩日产量达2300多万只,彻底扭转“一罩难求”供应紧张局面。

  这是记者最新获得的一组统计数据,背后是广东精准施策,政企合力打赢防疫物资保供战的不懈努力。

  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是医务人员抗击疫情的“铠甲”,也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盾牌”。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充分发挥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创新实力比较雄厚、产业链较为完整、制造业优势明显的特质,紧急动员企业复产、扩产、转产,实现进“红区”的医用防护服、医用N95口罩、儿童口罩3个“零的突破”,目前各种重要物资产量大幅提升,保持供需适度平衡。

  精准施策推动企业复产扩产

  压条密封是防护服加工的重要工序,用于阻隔外界病毒和细菌。在江门市盈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车间,操作工正将缝纫后的防护服摊开,娴熟地给针眼、缝合部位贴上蓝色密封条,“密封一件需要3—4分钟,一天下来能做200多件防护服。”一名工人介绍。

  该公司是防护服贴条机行业的“隐形冠军”,自大年初三复工以来,公司已累计生产交付600多台贴条机。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广东累计向国家调运医用防护服16.72万件、医用防护口罩(N95)97.45万只、其它口罩3404万只、呼吸机65台、口罩机1018台、贴条机1218台、胶条1.7亿米。

  这其中,全国防护服胶条几乎全部由广东企业提供,口罩机、贴条机调拨数量也占全国调拨总量超过80%,为全国各地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物资提供有力支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先后两次来函致谢。

  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快速复产转产扩产,离不开广东精准施策的导向作用。

  3月15日,包括盈丰公司在内的6家防护服压条机生产企业,获得省财政兑现奖励资金754.9万元,这是近期广东举行的第5场政策奖励兑现活动,已累计兑现奖励资金超过4600万元,给企业吃下加快转产扩产的“定心丸”。

  与此同时,广东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省工信厅联合省金融监管局等4部门,推出“三降三免一放宽”政策,会同中行、工行推出“抗疫贷”“疫情防控贷”专属授信产品,向167家企业合计贷款12.49亿元。

  在目前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势下,国际上对重点防疫物资的需求订单明显增多,广东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复产、转产、扩产、创产防疫物资,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战时机制”允许“先上车后补票”

  比亚迪仅用7天就完成口罩机生产设备研发制造,目前日产口罩500万只,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量产口罩工厂。

  在广汽集团口罩生产车间内,机器飞转,一只只口罩快速产出。目前,广汽集体已有12条口罩生产线,日产量可达100万只。

  广汽、比亚迪等制造业企业转产口罩的过程中,离不开“绿色通道”的支持。

  广东以“战时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推动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对企业生产资质、交通运输、出口企业转产国标产品等问题,主动服务上门,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先上车后补票”,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问题,已累计推动省内20批1768家,以及省外11批累计357家疫情防控物资产业链配套企业复工复产。

  比如,针对非口罩企业转产医用口罩,需要解决的生产资质问题,广东省药品监管局下发通知,鼓励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协助企业准备申请材料,开通“绿色通道”,帮助相关符合质量标准的企业实现转产,扩大产能。

  借助“绿色通道”,仅用半天时间,广东先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就完成口罩生产资质备案手续,迅速投入到口罩生产中去。

  而这并非个案。数据显示,短短一个月,全省口罩生产企业就从2家迅速提升到217家,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大幅提升到2300多万只,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从4家增加到31家。

  以“供应链”为突破口提升产能

  近期,随着一大批企业扩产转产口罩,作为口罩“心脏”的熔喷布出现短缺,这也成为产能提升的瓶颈。

  针对熔喷布供应紧缺、价格飞涨的问题,广东全力协调熔喷布省内供应,从广州、佛山、东莞3地协调熔喷布,合计解决18个市和澳门的熔喷布紧急供应。

  疫情紧急,面对防护物资紧缺局面,广东充分发挥制造业大省优势,以“供应链”配套生产企业为突破口,推进相关企业复工复产,解决产能提升瓶颈。

  比如,针对口罩机紧缺问题,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安排专人24小时服务,及时解决超声波焊机、气缸、PLC控制器等零配件供应问题,累计生产口罩机2581台。

  针对防护服压条机产能紧缺情况,建立压条机出厂双备案机制,协调13家压条机企业迅速复工复产,推动14家产业链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累计生产1365台,完成国家下达压条机调拨任务75批次,为全国54家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调拨压条机1218台。

  同时,广东还鼓励企业科技创产提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广州番禺,广州市兴世电子有限公司的口罩生产车间内,一套超高速全自动口罩生产线飞速运转,每分钟可生产1000只口罩,日产能最高可达到100万只以上。

  疫情防控期间,该公司投入1440万元购入全新自动化设备生产口罩,也因此获得省级技改奖励资金550万元。

  当前,科技创产提质在广东企业已成为一股潮流。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成功研发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总体准确率达95%。达安基因率先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万孚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成为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抗体现场快速检测试剂。

  ■相关

  日常口罩参差不齐?现在有生产标准了

  广东率先实施《日常防护口罩》团体标准

  南方日报讯 (记者/欧志葵)记者从广东省标准化协会获悉,由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联合易佰特(福建)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市健桥惠泽有限公司、爱慕(苏州)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起草的《日常防护口罩》团体标准已通过专家审定,并于3月20日起正式实施。

  “当前我国关于口罩产品共有5个标准,其中3个适用于医用,这3个标准对生产条件、资质以及产品适用范围作了严格规定。”广东省标准化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另外两个标准,一个是主要针对在空气污染环境下对人体的防护,另一个主要针对媒矿、粉尘车间等特定环境特定人群使用的口罩产品作出规定。“现有的5个国家和行业标准,对目前大众普遍使用的日常防护口罩存在许多不适用的地方。”

  在此背景下,有不少企业为应急所需,采用医用口罩标准组织生产,大量使用医用甚至更好材料生产日常防护口罩,供大众使用。这样既增加成本,又浪费资源。此外,大众使用医用口罩可能存在不规范,效果不见得好。有些企业则采用上述标准或其他标准生产,产品适用性难以保证。

  为此,广东省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制定《日常防护口罩》团体标准。该标准的鲜明特色是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兼具。为确保产品质量,该标准对涉及质量的各个环节包括结构与尺寸、鼻夹长度、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通气阻力、pH值、甲醇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均有严格而具体的规定,与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和要求相一致。

  比如,颗粒物过滤效率和细菌过滤效率,是口罩标准的核心指标,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优劣。该标准创新性地把口罩过滤效率划分为3个等级,即A、AA、AAA。其中,AAA级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非油性)要求达到95%,细菌过滤效率达99%。细菌过滤效率同欧盟标准和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一致。

  此外,该标准还增加口罩材质的安全性规定,而当中的折叠比、耐唾液色牢度等部分要求则填补国内标准的空白。

  ●南方日报记者 李凤祥

(责编:王楠、陈育柱)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