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开淘宝店全国第一

2020年03月18日09:39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广东新开淘宝店全国第一

  疫情期间,不少市民选择在网上订购食品和生活用品,快递小哥也成了“最忙碌的人”,图为中大科技园外一处快递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到网上去”成为这个春天几乎所有线下门店的主题词。数据显示,2月以来,每天超过3万人开设淘宝新店,其中超过两成来自线下店铺,广东新开店铺的数量和发货率均为全国第一。蔬菜、水果、肉蛋、粮油和速食则是微信用户在到家小程序上购买最多的商品,提供到家服务的小程序也迅猛增长。

  疫情让不少实体商家与互联网平台进入了“蜜月期”,但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虽然疫情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但商家吐槽线上流量更贵,获客成本甚至是线下的10倍。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变化,传统企业要如何才能持续“在线营业”?业内认为,线上能否为线下做增值,是决定未来合作是否继续深化的关键。

  调查

  案例1 线上“套路”更多 需要商家试错

  线下店铺位于白马服装城的广州名兰世家实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谢亚兰告诉记者,因为疫情,公司在天猫直播的基础上,又在腾讯看点开辟了专门面向批发客户群体的直播,批发客户通过发码邀请制收看直播,就可实现远程看货、拿货,粉丝关注度有明显提高。

  尽管在线上做电商已有整整十年时间,线上业务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谢亚兰表示:“前四年不赔不赚,后五年才明显开始发力,相比于线下直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线上系统、条款复杂,规则经常变,‘套路’更多,需要商家不停地试错。”

  “我们公司线上的运营成本是线下的10倍。”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线下运营成本基本是由店铺租金和店员工资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费用,而线上运营成本不仅包括固定的年费,还包括运营、美工设计、客服、主播等不同的员工工资,购买流量、广告植入,以及税金和按营业额计算的平台抽成等,这部分费用不仅弹性很大,还要持续投入续费。“比如双11、双12,每天线上所需费用可以达到上百万元。”谢亚兰说。

  案例2 传统商超转线上倾向自建渠道

  胜佳超市总经理麦家应告诉记者,疫情期间,线上业务比重从此前的2%-3%升至8%,销售额增长近200%。麦家应介绍,公司在去年年末投入近50万元研发了自己超市的小程序,疫情期间又追加了近20万元开发了“到店提”、线上促销等新“玩法”。

  比起与各大线上平台搭建合作,他更倾向于自己投入资金开发小程序来拓展线上“卖货”渠道。他告诉记者,对于传统线下商超来说,转型线上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自己前几年与其他平台方的合作,线上成本肯定比线下大,收益却并不高,且线上业务当前仍在培养阶段,还未形成规模效益。

  他列举之前与某平台的一次合作经历,当时平台方规定,必须要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促销活动推广,单量增加的前提取决于企业在促销期补贴的多少,每个商家都需要至少补贴20%-30%,一个促销期仅3-5天,一旦停止补贴,后续促销期单量依旧会下降。与此同时,平台佣金已占该公司毛利的40%。“物流配送费支出也比现有租金要高,占毛利的8%-10%。”麦家应说。

  案例3 便利店商户用小程序提升销售额

  也有小商家轻松地将生意在线上线下进行切换。去年,陈晓栋辞职后在天河区棠下村正式开起了友+便利店。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陈晓栋想到了微信。用时下流行的术语来说就是“社群营销”,拴住老顾客。去年11月,他用微信收账小程序下单助手,花2天时间,陆续把店里700多种商品全部拍照上架,然后每晚9点把小程序的产品链接推送到顾客群以及朋友圈,供大家挑选。

  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陈晓栋此前在微信上做的这一系列派上了大用场。2月8日,早早地从老家回到广州的陈晓栋开了店,每天从早上9点忙到晚上11点。靠小程序点单,门店整体销售额反而有所增长。

  根据小程序给出的商品销售统计图表,陈晓栋发现饼类、泡面、矿泉水消耗量非常大,对店内商品结构进行了调整,补货频率也比过去频繁了一些。

  分析

  平台补贴了为何还是贵?

  疫情以来,不少电商平台推出补贴政策,降低门槛和扣点,帮助中小企业加速回款速度,补充企业现金流。但是为什么商家仍然直呼成本很贵?

  对此,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海权认为,线下商家走到线上,首先面临的就是成本的上升。提供社交化的服务,包括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网络推广成本、物流成本等都是此前线下所没有涉及的。对于成本,前期需要商家一定的投入,达到边际效应后成本自然会下降。与此同时,线上在经营模式、商品选择和服务等方面的改变,也使其与线下的传统“玩法”截然不同。

  “以头部电商为例,80%的流量被20%的头部商家拿去,另外80%的商家要争夺20%的流量。随着上线的商家增长,线上业务的运营成本必定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已有商家“两条腿走路,齐头并进”,从过去的站在巨人肩膀上借船出海,到开始运用小程序、社交裂变自建新的平台。

  专家

  形成全渠道网络销售体系要过“三关”

  对于传统线下超市来说,向线上转型面临着哪些困难?麦家应分析称,首先线上销售具有一定偶然性,高销量的单品必须要有优势和足够吸引力,且需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其次,线上竞争不是局限在某一个区域,而是全国性竞争,因此平台补贴、推广等都要“砸钱”。

  陈海权表示,此次疫情进一步推进了线下转线上化的进程,并且大大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当前,实体店、网店、移动商店(APP)社交网络融于一体的全渠道网络销售体系的格局已经形成,消费者可基于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服务。”陈海权说。

  曹磊认为,线下转线上化能否持续要过“三关”:首先是就是流量增值。过去线上团购模式和传统品牌商的利益之间有一定冲突,带来流量的同时却冲击了传统商业原有的利润分成。因此,平台能否在为线下带来流量的同时,尽量不以降低传统企业利润为代价会成为决定合作长久的关键。其次是业务融合。想要维系一个长期存在的线上、线下共通形态,能否形成线下业态为线上服务提供供应链保障,线上通过5G、直播、VR、AR等技术提升线下服务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合作的基础。最后是持续服务。对商家来说,持续输出内容、不断扩大私域流量、精准营销是当务之急。而兼具内容创造、社交与交易三种属性,对于商家来说并非易事。因此,平台能否对主流品牌商提供持续的培训与支持,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增强营销效果,既会是让更多主流商户在线营业的保障,也会成为平台下一阶段竞争的重点。(全媒体记者倪明、赵方圆)  

(责编:李语、胡苇杭)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