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战“疫”50天 93%患者出院

2020年03月11日10:22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战“疫”50天 93%患者出院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首批出院的一名患者抱着她的宝宝和医护人员合影。(资料图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 摄

  记者从广州市卫健委了解到,截至3月10日16时,广州市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累计报告的347例确诊病例中,仅余21例在广医一院、市八医院治疗,市妇儿医疗中心、省二医院等定点医院的患者均已“清零”。

  从1月21日广州市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算起,到3月10日,广州战“疫”正好满50天。

  50天里,广州的确诊患者数从1变成347,已“定格”多日;治愈出院人数,从0增加到325,每天还在持续上升。出院患者中,有全省最小、2个月大的患儿,有全省最高龄、90岁的老伯,更有37名被医护人员从“生死线”上拉回的重型、危重型患者。

  50天,治愈率93.7%、重症好转率81.5%、危重症好转率52.6%的背后,广州有一串临床救治的“成功密码”。

  全市一盘棋

  所有医疗机构由市卫健委统一指挥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医疗卫生中心,除了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外,还有不少实力雄厚的省属、部属及大学附属医院。

  在本次战“疫”中,全广州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包括人力、物资,统一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挥,避免多级指挥、资源浪费。因此,广州得以整合省市定点收治医院资源,统筹使用救治力量,把“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落到实处。

  其中,所有新冠肺炎病例分为普通、重型和危重型,按照病情分别由市八医院、广医一院、省二医等定点收治医院收治,儿童病例由市妇儿中心收治。市内其他医疗机构接诊的确诊病例,全部按程序转到定点医院集中收治。

  在疫情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市卫健委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对疫情监测、筛查、检测、救治、培训和物资筹备等进行了周密部属,第一时间成立医疗救治工作小组、组建医疗专家队伍、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诊疗流程。

  “全市一盘棋”的机制下,卫健系统决策迅速、运作灵活。在1月17日,全广东尚还未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在广州出现确诊病例的4天前,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医疗防治组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对救治工作提出8点要求。这份通知,从起草到出台,仅仅花了2小时,堪称医疗救治最迅速的部署。

  床位7千余张

  做到“床等人”,全面落实应收尽收

  1月17日,广州市卫健委成立领导小组和市医疗救治专家组,并指定了5家集中定点收治医院,其后,广州整合了省市定点收治医院资源,制定“两类四线”分流扩大救治方案——

  按照“分类集中、梯次分流”原则,集中收治由一线开始按梯次安排:市第八医院、省二医院作为一线普通病例集中收治医院;广医附一院、南方医院作为一线危重症病例收治医院。

  当一线医院患者数都达到床位数的一定比例,二线医院进入待命状态,以此类推,有序扩容。四线医院共规划床位7000余张,做到“床等人”而非“人等床”,全面落实应收尽收,提高收治率。

  战“疫”中,广州架设起立体监测网络,对各类人群开展精准管理和筛查,抗“疫”战线“向前一步”,主动迎战病毒。

  在医院之外,截至3月2日,广州各战线的战“疫”人员,已对62.9万名湖北潜在返穗人员开展访问,累计入户健康排查并服务18.2万人,发现了652个发热症状者,其中23人确诊。

  而在全市医疗机构,设置预检分诊点,第一时间发现发热病人。有流行病学史患者的进一步检查、检查后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的隔离、确诊患者的治疗,分别由救护车转运到指定的发热门诊和医院进行。市120指挥中心负责统一调度全市18辆负压救护车,建立了三线值班制度,将确诊患者接运至市定点救治医院,预防和治疗的无缝衔接,为临床救治赢得了更多时间。

  自1月30日以来,全市发热门诊采集标本近10万余人次,发现核酸阳性52例,占广州市确诊病例的七分之一,入院/住院患者核酸筛查11万余人次,筛查覆盖率100%;开展发热门诊CT筛查1.6万人次,发现肺炎阳性影像结果3135人。累计核实追踪密切接触者4740人,尚在医学观察53人。从2月17日起,全市新增病例全部来自于主动筛查。

  举全市之力 救治专家组24小时在岗守护患者

  截至目前,广州累计收治19例危重型和54例重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1名82岁患有基础病的老伯,在医护人员全力救治1个月后不治离世。

  不过,其他危重型、重型患者中,已分别有10人及44人转好,好转率分别达52.6%、81.5%。更有两名危重型和35名重型患者治愈出院,重获新生。

  表面上,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集中在市八医院、广医一院,但实际上他们的好转是举全市医院、专家之力的结果。

  来自广州地区省部属、市属医院的58名呼吸科、重症科、感染科、影像科等专家,联手组成市医疗救治专家组,三线值守、24小时在岗。当一名患者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出来、被确诊新冠肺炎,无论多晚,专家组都会立即进行会诊,经评估具有高危因素的重型病例和危重型病例,将被直接转到广医一院,病情评估节点前移,确保病人及时让最合适的医院收治。

  每位重型、危重型病例入院后,安排2名医生、4名护士专职跟进,所在医院专家每天进行会诊;市卫健委组织市级专家组开展巡诊;省、市专家组成员组织病例讨论,必要时进行现场会诊、危重病例讨论及评估,组织开展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据不完全统计,市卫健委组织对住院确诊患者进行了1000多人次的会诊。

  以传染病救治为特色、收治广州大部分患者的市八医院,更迎来由钟南山院士任总顾问,广医一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和院感等22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入驻,最放心的人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保障医护安全 有计划替换一线人员防止过度疲劳

  在本次战“疫”里,广州把预防院内感染作为保护医护人员和战斗力的重点工作来抓,尽最大努力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截至目前,广州地区医院未现医务人员院内感染事件。

  “养兵千日”,功夫首先在平时。恰是在疫情来临前的12月,市卫健委举行了一次全市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考试,8200名市属医院注册执业医师和院感、医务、质控等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分批赴考。为此,市卫健委还印发了一份逾10万字的资料汇编,内容包括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覆盖医疗管理、临床执业、卫生监督等方面管理制度,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在大战来临前得到夯实。在广州尚未出现确诊病例时,又未雨绸缪地对医护人员开展了多场培训。

  面临大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疫情初期,广州市卫健委迅速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原则,加强防护物资储备,全力保障医疗救治需求,截至目前,已筹集发放物资72批次,口罩近550万个,防护服近18万件,正压头套80个,防护头罩/面屏2.51万个,护目镜5.71万副,一次性医用手套近32万双。

  在本次战“疫”中,广州对医务人员的人性化关爱堪称全方位:有计划地替换定点收治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就近安排在医院周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7家市属综合医院,均安排由20人~25人医护组成的“预备”医疗队,可24小时内集结到位,随时支援定点集中收治医院。

  身在前线,老人买菜做饭、孩子上网课等家事怎么办?广州各部门、单位想前线医护人员之所想,送关爱上门,为他们的家庭提供果蔬生鲜配送、母婴关爱、儿童教育、心理疏导、家政保洁等服务。

  当年“抗非”英雄 今日领军战“疫”

  广州市卫生健康系统拥有一支经过“抗非”战役锤炼的队伍,许多指挥本次战“疫”的领导、专家都是当年的“抗非”英雄。如现任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2003年时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这次与新发的突发传染病再交手,凭借丰富的领导经验、专业素养,第一时间就对疫情阻击战进行了精密布置。

  同时,市卫健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以及医政医管、疾控、应急等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或是医院管理专家,或具备较好专业背景,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坚力量。如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夏海晖,当年就曾全程参与广州“抗非”,是广州“抗非”先进个人。

  而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及相关医院专家,多半参加过“抗非”战斗,如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医一院专家团,市八医院院长雷春亮、感染科主任蔡卫平、ICU主任邓西龙等,临床经验丰富,是不可或缺的专业技术力量。

  “非典”之后建立起来的成熟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成就了从容应战的广州。(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穗卫健宣)  

(责编:李语、胡苇杭)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