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学”后,如何“一个都不能少”

2020年03月07日10:06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2月14日晚,河南洛宁,初中生郭翠珠在村委会旁蹭网学习。 张耀民摄

  人民网广州3月7日电(王楠、胡苇杭)进入三月,全国各地学校纷纷“云开学”,点开手机上“网课”成为千千万万老师、学生的日常。然而,这也给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佳、处于相对弱势阶层的学生带来严峻考验。

  在河南洛宁,14岁女孩郭翠珠因家中无网络,夜里裹着大衣在村委会旁蹭网学习,被网友称作现实版“凿壁偷光”;在贵州六盘水,教师邓召礼夜里打着手电筒爬上山顶给学生直播授课;在陕西镇安县阳山村,因为信号不好,十几名孩子在离家5公里的野外搭帐篷、上网课……连日来,由于疫情未过、网络不畅、设施不全,类似的新闻案例屡见报端。

  对此,专家认为,应当更加重视那些处于弱势阶层的学生群体的受教育问题,同时也要关注疫情中新出现的弱势学生群体身心健康,集合全社会力量,为“云上课”以及返校开学的衔接提供充分的保障。

  在线教学软硬件及使用需保障

  “在重大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那些处在弱势阶层的学生,以及‘云课堂’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值得全社会关切。”日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景迅与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雯闻合写了一篇文章,重点关注疫情中弱势学生群体的处境。

  在他们看来,处于弱势阶层的学生群体包括贫困农村学生、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层产业工人子女以及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等。因为信息设备和素养的缺失,这部分学生在接受疫情信息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受限,无法有效参与学校开展网络教学。随着网课的大范围铺开,在常态教学中就已出现的“数字鸿沟”问题,在疫情期间更加凸显。

  “从目前各地大规模开展的网络教学的情况来看,在线教学需要大量的前期软件硬件准备。”钟景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云开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互联网设备和技术的要求甚高,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抢购平板电脑和打印机的行为。

  对于偏远地区、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而言,需要克服的困难比普通孩子要多得多。钟景迅指出,他们面临的不仅有硬件条件方面的困难,还有老师、家长的知识素养问题。很多乡村老师、家长本身在适应网络教学上已困难重重,未必能很好地教育孩子使用在线教学工具;其中留守儿童群体更加缺乏管理,线上教学效果很难说有多理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钟景迅和张雯闻建议,一方面政府和社区有必要介入,为这些学生上网课所涉及的软硬件设施和使用教学提供保障,另外,各地的优质课程资源,可以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更好地利用起来。

  2018年底,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报道讲述了名牌中学与贫困地区学校线上合作教学的实践,引发多方热议。张雯闻建议,疫情期间,各地可以吸收这种经验,由政府部门统一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而农村教师则可以将精力集中在督促孩子学习、答疑解惑等方面。

  “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在安排网络教学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弱势阶层学生的现实困难,对他们参与网络学习做灵活要求。”张雯闻举例说,对于网络条件差的地区,不一定要按着时间表来上课,老师可以远程布置任务,定时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实效。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考虑在就近的学校为他们开放一部分教室和设备,减轻学生和家长们的奔波之苦。

  “新困难群体” 需精准心理辅导

  1月下旬以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小棉一直忙个不停。千方百计联系上每一位湖北籍学生、持续跟踪辅导学生心理状况、关心学生生活、汇总提交健康报表…… “云”上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一点也不比平时少。

   疫情之下,许多家庭被卷入漩涡之中,也有一些学生因为疫情而成为了新的“困难群体”。对此教育专家建议,社会各界要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多加照顾,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这之中,家里或身边人有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学生,尤其值得我们关注。”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实验小学执行校长范小梁指出,这些学生容易过分担心自己和他人身体状况,甚至认为自己身体不舒服就是肺炎,容易出现焦虑、缺乏安全感、幻想症等情况。

  对此他建议,学校要多教授这些学生相关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平和对待疫情;同时,专业的志愿者也应介入,和学校的集体关爱行动相结合,以 “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给予关心和帮扶。

  “因为疫情原因长期独自在家的学生,也容易出问题。”范小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有的孩子提前回老家,父母因为疫情原因未能回家,孩子在老家由老人照顾,有的家里网络不好,有的自觉性、自律性得不到有效监管,学习不能正常进行。”

  此外,随着复工复产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上班,把孩子留在家。这些学生居于家庭监管的“真空”下,听课容易流于形式,见缝插针玩游戏、聊天;也有学生滞留国外,因时差原因未能同步参与学习,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长时间宅在家中、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遭到破坏、家庭内部的矛盾等等,容易让青少年产生心理不适,出现对学习的抗拒心理。”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金轮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日兴指出。

  他建议,在督促青少年自觉学习提升之余,也可以鼓励他们多通过运动、看书、看电影、听音乐、记日记等方式,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如果这些办法都不管用,建议青少年及时拨打援助热线或联系心理辅导老师,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谭日兴说。

  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以家校结合、社会各界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展对弱势青少年群体心理疏导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加精准的心理科普辅导,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

  乡村校园公共卫生需格外重视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轻,许多地方开始把正式返校复学提上议程。目前,青海、贵州、江苏等地均明确了返校开学时间,并将从3月9日起陆续迎来“开学潮”。从“云上课”到返校上学,学校应如何开展衔接工作,如何做到“有备而无患”?

  在诸多事项中,学校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最受家长们关注。对此张雯闻建议,各地有必要在正式返校开学前,提前建立、完善和更新校园公共卫生上报机制和应急预案,其中,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的校园公共卫生需要格外重视。

  “在许多农村学校,校园卫生条件差、卫生设备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张雯闻说,“对此,政府应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学校要做好洗手间、宿舍等各区域的消毒措施,建立起规范的卫生制度和预案。否则万一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钟景迅则建议,各地要因地制宜地落实“分区分级错峰开学”措施。对疫情风险程度较低的区域,可以从大专、中职院校开始逐步恢复教学秩序,再到中小学、幼儿园,以错峰开学的方式降低感染风险。

  复学之后,如何对学生开展心理调适、如何对疫情重点区域和受到疫情影响学生进行干预,也是专家关注的热点。

  钟景迅指出,目前存在一些给来自疫情高发区域的人士“贴标签”“污名化”的现象,而青少年学生很容易受此影响。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起反污名化的机制,协助疫情高发区学生早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范小梁建议,学校在开学后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课进行“封了一座城,救了一国人”等主题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还可以通过班集体分享疫情高发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战胜疫情的故事,大力弘扬培养自律意识、健康心理、感恩品质。

  “这次疫情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好机会。”张雯闻表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好机遇,可以借这次疫情中涌现的道德案例,把道德教育丰富起来。

  此外,学校可以多培养孩子们形成同理心,多设身处地考虑他人处境,还可以将疫情时期的案例编写成教材,探索和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利用此次疫情的“遗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责编:王楠、陈育柱)

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