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在广东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广东医疗队队员正在为一位病人放置鼻肠管,为其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特派记者 董天健 摄
“我给你上了镇静,把你的痛减下来。但是我不想把你全打‘晕’了,不想让你一直睡觉,因为我们也需要你的配合。”模糊之中,11床病人胡放(化名)听到一段带着粤式口音的呼喊。他闭着眼,微微地点了点头。
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麦聪趴在他的耳边,大声地说:“你看我们离得那么远跑过来,就是为了让你不要放弃自己!可以的,加油!”最近的时候,他们的脸只隔了10厘米。
这位危重症患者是从荆州市监利县转运至广东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救治中心的,当广东医疗队深夜赶到监利县中医院时,他的氧合指数只有47,二氧化碳分压超100,生命垂危。
“把最重的病人往我们这送。”是广东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和广东医疗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两个重症救治中心的口号。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广东医疗队与荆州市两家医院联手打造了这两个中心,把全市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于此,又集中优势资源和“兵力”,在此进行最激烈的会战。
集中!集中!
12小时的通宵转院
在感染新冠肺炎后20天左右,胡放的病情进展为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广东和荆州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以一场通宵跨城救援,完成了国内第一例危重新冠肺炎ECMO长距离转运,延续着他的生命。
“这个病人今晚要上ECMO,上完立即转至中心医院重症救治中心。”看完检测结果和分析,广东医疗队救治专家组组长、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副主任蒋文新立刻拨通了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研究室副主任廖小卒的电话:“一起去一趟监利。”之前,廖小卒应召带领中山9人ECMO团队,经武汉抵达荆州。
当晚11点半,几位医生抵达监利县中医院,立刻开始穿戴防护设备:洗手衣、手套、口罩、防护镜、防护服、鞋套、手术衣、面屏……一层一层,一步一步,迅速而有序。“拿3000毫升盐水来!”廖小卒速速打开拖着ECMO设备的箱子,拿出离心泵头、膜式氧合器、体外循环管道等部分,接管、排气、检测、装机、循管,一切正常,准备就绪。
上ECMO手术由于会接触到患者血液等传染性病源物质,对手术环境要求高。但监利县中医院条件有限,医生们只能在病房里开展手术。但他们顾不得这么多,推起设备往8楼病房走去。2小时后,手术成功,病人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但一个新的困难摆在大家眼前。ECMO给病人用上后,就相当于他们在体外的心肺,需要一同放进负压舱。但荆州市中心医院的这台转运救护车,负压舱不够大。如果病人在舱内、ECMO在舱外,又失去了负压舱密闭隔离的意义,可能会带来二次感染。
“能不能暂时不转运,我们的人留一个进行监护。”年轻的队员们,心里没有底。可监利县中医院没有水温箱,温度太低,病人血液体外循环会凝固,这直接否定了这一方案。
蒋文新心里很清楚,这个病人必须尽快转到条件更好的中心医院。他把大家召集起来,摆事实、找办法、强信心:“病人没有自主呼吸,也不会咳嗽,没有喷出物,传染性降低。如果负压舱不够大,我们能不能用两件隔离衣粘起来,扩大负压舱,一样也是隔绝的。手术已经成功,他是有救的,我们应该尽力做到底。”
“我也跟车,尽快运回去。”麦聪刚从手术室出来脱下防护服,主动提出再穿一次,一同进救护车。“我们有两个正压头套,也给你们戴上,保险一点。”这时,监利县中医院医生提出。这又增加了一层安全保障,一系列向好因素让所有人下定决心,转运开始。清晨7点,救护车载着病人,安全驶入荆州市中心医院。
这是在荆州发生的一场“生死转运”,在此后的日子里,转运陆续展开,截至3月2日,共40名重症、危重症患者从荆州各县市区医院转运至两个重症救治中心,仅下辖的洪湖市还有7例重症进行集中治疗。
在广东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救治中心坐镇的蒋文新拥有丰富的急诊、呼吸疾病、重症救治经验,是广东省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医师分会常委;在广东医疗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救治中心坐镇的省人民医院东病区ICU副主任医师黄道政是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培训导师。集中专业医护团队和当地最优资源,全力以赴对荆州重症、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这里与病毒打的是王牌对王牌的战役。
守护病人
294米12个人一起走
“人在床边守着,治疗才有质量。不要只看仪器上的数据,要走到床边去摸摸病人身体情况,对于能说话的病人就要多询问多关心。”早上8点,在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3楼,蒋文新正带领白班医护和夜班进行交班。
每天,他都会准时听取夜班对于救治的汇报,然后穿戴好防护服,进入隔离病区挨个查看病人的情况。ICU、重症一区、重症二区、感染科病区……三四十位危重症病人,一个不落。最晚到下午1点半才出隔离病房。
起初,他都会在住处吃点早饭。但查房时间太长,穿了防护服得一次性做完,中途不能出来。为了避免影响工作,他早上便不再进食。
“2床病人刘湖(化名)离上一次做CT已经有十多天了,现在肺部情况还是比较严重,得想办法再做一次CT检查看看情况。”这一天,蒋文新查房时说。这是中心医院第三例上ECMO的病人,此前由于病毒感染严重,病情急速加重。钟南山与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进行远程会诊时,就曾专门针对她叮嘱医疗队:“假如抗感染比较恰当的话,不是完全不可逆的,我觉得不要放弃。”
“我们会坚持的。”粤荆两地医护正齐心协力兑现医者承诺。“用上ECMO之后患者还没有做过CT,这种检查手段可以清晰地看到心肺等多个器官的情况,有助于下一步的救治判断。”荆州市中心医院ICU主任李良海说,但医院没有可移动CT机,得推着病人连同ECMO主机、膜肺、管道、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等各种机器一起,难度大大增加,而且存在暴露风险。
难,也得做。从ICU病房到CT室,距离是294米。这短短的两百多米,麦聪走了好几遍。“得定路线、算步数、看时间去。检查要有人推床、有人拿不同仪器,十几个人要怎么站位、配合,移动中的仪器能不能保证运作,各种情况都要预演。因为她的肺功能已无储备,一点小的失误生命可能就消逝。”他说。
送检当天,下起小雨。“为了判断这是否会影响病人,我们在外面站了2分钟。雨势不大,赶紧出发。”于是,6人推床、4人拿仪器、1人为病人用布遮雨、1人开路,12人冒雨出发了。
“所有人,交叉手!”“一二三!”进入CT室,大家拖住病人床单,齐心协力将她放上CT机检查床。“好不容易推出来,要好好检查一下。心脏、肺部、脑部……双肺弥漫性肺泡损伤,肠道胀气明显。”检查室里,几位医生一边看着屏幕一边说。
10分钟后,CT做完,大家松了口气,刚准备推回病房,只听得麦聪大叫一声:“糟糕!ECMO断电了!”他一直盯着仪器数据,看见突然黑屏,一个纵身跳过CT机检查床,扑到病人身边。
“赶紧接手摇泵!”
“手摇泵给我!”
“大家不要慌!”
“插线板拿来!”
“别在这耽搁了,赶紧手摇,快回病房!”
在几秒钟的忙乱之后,12人迅速明确了最优方案:麻利地接上手摇泵,由麦聪和廖小卒轮换着用手摇泵给病人供血,一边走,一边摇,一边看着仪器保证转速在最适合病人的区间内。几个人头顶上是雨,眼镜里是汗,终于在4分钟内将病人成功运回ICU病房,接上电源。“有惊无险。”蒋文新说。随着仪器上频繁闪烁的红灯停止,数据逐渐远离警报范围,所有人长吁了一口气。
原来,由于常态下医院并没有那么多ECMO设备,医疗队紧急从各处调集机器。刘湖所用的这台ECMO机相对较旧,可能由于接触不良等原因,蓄电池突发断电了。“昨晚我特意检查了放电情况,随后又充满电,没想到居然突然断电。还好昨晚过了一遍各种突发状况,今天大家能够迅速反应。”麦聪说。
他还拟了不少“SOP”(标准作业指导)和“checking list”(查验清单)放在病房:ECMO应急处理SOP、ECMO治疗抗凝管理SOP、简易肝素调整流程……帮助以前没有频繁接触ECMO管理的医护能够尽快熟悉,遇见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反应,保证救治及时有效。
心理关怀
两个字带来的惊喜
再次进入隔离病房,只见2床病人正在医护的帮助下,用油性笔在白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多……吃”。
“多吃!想吃东西对吗?”一旁荆州市中心医院护士胡柳看懂了,大声与她确认。在得到微微点头的肯定后,她更加开心:“知道了!我们来跟医生确定你的饮食计划!加油哦!”想吃东西、意识清醒,这让医护人员救回她的信心更大了。
在ICU病房,除了挽救生命,像这样对于病人身心的各种关怀还有很多。
“由于隔离病房日常需要通风,窗户都开着,病人容易着凉。昨天我们专门给他们铺上了电热毯,多穿了一层衣服,加厚了被子。”广东省人民医院ICU护士长陈丽芳说。
梅风(化名)进入ICU已经好几天,胡子一直没机会剃,虽然戴着口罩,他还是想让自己更精神一点。“能帮我剃须吗?”他小声对照顾他的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护士王夏恋说。
“好啊!我帮你去找剃须刀。”她一口答应后,从酒店拿了一套刮胡刀,细心地给他剃须。“清清爽爽,又年轻了十岁!”这位二十出头的姑娘这样鼓励他的病人。梅风摸着自己光光的下巴,扬起了嘴角。
“我们给每床病人都专门安排了一名护士专人负责照料,关注他们各种心理诉求和生活需要。病人的心理状态良好对免疫力恢复十分重要,这是抵抗病毒最有效的力量。”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护士长周瑛说。日前,梅风已成功从ICU转出。
而在广东医疗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这样的暖心关怀也并不鲜见。据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ICU副主任医师黄道政介绍,有的病人一家人都在医院,但是分别在不同病区,见不到面也无法及时了解家人的情况。
“这会给他们带来焦虑,也不利于身体康复。我们就把他们的姓名、电话、病床号都拿到,去和当地协调,争取把他们放到相同或者邻近病房里。这样病人更安心,心情更好,也会恢复得更快。”他说。
“已经22天没回过家了,除了感染病房就是医生值班室。因为这样可以随叫随到,方便时刻盯紧病人情况,我们小组都是这样。”荆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副主任钱海云说:“广东医疗队的专业和敬业程度令我吃惊,对各种高精度高难度操作都非常熟练,而且特别关心病人,凌晨三四点还在讨论救治和询问患者情况。”
●南方日报特派湖北记者 肖文舸 黄锦辉 曹嫒嫒 赵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