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曾庆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0年01月11日08:52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黄旭华曾庆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曾庆存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办公室里工作。新华社发

  2019年10月,黄旭华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张梓望 摄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是两位出生在广东的科学家——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也正式揭晓,广东同样斩获佳绩:广东共有50个项目(含专用项目2项)获奖,为近年来最好成绩,比2018年增长11.11%;广东获奖项目数占全国获奖项目总数比例达到16.23%,再创新高。

  最高奖获得者为国为民 献身科学

  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8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黄旭华便是其中之一。

  黄旭华1926年出生于汕尾海丰县的一个小镇。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黄旭华等一批人挑起开拓我国核潜艇的重任。为了工作保密,黄旭华像核潜艇一样,整整“深潜”了30年没有回家。

  黄旭华常说:“我是客家人,祖籍揭阳,生于汕尾,三个身份缺一不可。”

  去年10月,黄旭华来到广州,作为读者代表赴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活动之约,并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科学家表示,自己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完成,“我虽然已经退出一线,但责任并没有完”。

  另一位获奖者曾庆存1935年生于阳江市一个贫苦农家。1952年,曾庆存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他在苏联科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后回国。

  20世纪80年代初,曾庆存挑起大梁,任中科院大气所所长。担任所长的9年间,他带领大气所建设了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作为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曾庆存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作出开创性贡献。

  获奖项目中广东牵头完成的有10项

  在国家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大幅减少奖励数量的新形势下,2019年度广东共有50个项目(含专用项目2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为近年来最好成绩,比2018年增长11.11%;广东获奖项目数占全国获奖项目总数比例达到16.23%,再创新高。

  在50个获奖项目中,由广东单位或个人牵头完成的项目有1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牵头完成获奖项目数量较去年有所提高。

  广东获得的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中,1项由广东科学家牵头完成。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教授牵头完成的“抑郁症发病新机理及抗抑郁新靶点的研究”项目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抑郁症发病的新机制,提出了抑郁症发病新假说,显示了广东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进步。

  广东获得的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中,2项由广东牵头完成。由广东工业大学陈新教授牵头完成的“高端电子制造装备高速高精点位操作的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项目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刘华牵头完成的“大容量高效离心式空调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两项成果代表了广东在机械动力和工程建设产业的技术突破与创新。其他6项由广东参与完成的项目中,3项属于医药卫生领域,2项属于电子信息领域,反映广东在医药和电子领域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广东获得的39项(含专用项目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中,7项由广东牵头完成。由华南理工大学陈克复教授牵头完成的“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广东工业大学王成勇教授牵头完成的“高端印制电路板高效高可靠性微细加工技术与应用”项目、华南农业大学刘雅红教授牵头完成的“动物专用新型抗菌原料药及制剂创制与应用”项目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记者/卞德龙 通讯员/粤科宣)

(责编:王楠、陈育柱)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