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多名专家北江论“链” 为清远运用区块链技术出谋划策

2020年01月03日12:17  来源:清远日报
 
原标题:全国20多名专家北江论“链”

  刘志华作主题发言。

  雷强作主题发言。

  郭文亮作主题发言。

  蓝云作主题发言。

  晋彤作主题发言。

  2019年12月23日下午,在2019清远市“区块链与治理现代化”专家座谈会上,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广东省委党校、中山大学以及媒体和企业的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区块链与治理现代化、“区块链+民生服务”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等主题展开讨论,为清远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出谋划策。

  有专家提出,区块链技术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克服对区块链的恐惧,迎接时代的挑战。

  也有专家讲到,牢牢把握改革开放主动权,用新技术、新应用,推进产业变革、治理现代化,要用中心化的顶层设计和资源集聚能力,实现“去中心化”的功能和应用。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还有专家建议依靠数字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结合清远的产业特点,精选几个行业场景落地。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雷强:要克服对区块链的恐惧,迎接时代的挑战

  雷强认为,加强党对区块链事业的领导,一方面是贯彻党和国家七大战略,一方面是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全面建设信息社会主义。加强党对区块链事业的领导,区块链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是互联网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克服对区块链的恐惧,迎接时代的挑战。”

  党领导区块链如何进行“微创新”和“微贡献”,雷强建议,可参考“刺猬理念”,如价值圈是我们要做的事,能力圈是我能做的事、支持圈是别人支持我做的事,三圈交合的这个点的突破点是创新的点。

  雷强指出,互联网时代的群众路线,区块链的群众路线,可能是交给青年一代的重要方法。当下不仅要懂得技术,还要传递意义,还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要用区块链,有什么好处。信息社会同时也是风险社会,在当下,可以通过打造领导团队和干部队伍、明确战略定位与战略定力、共同建设“创新热带雨林”三个方面来加强党对区块链事业的全面领导。

  “创新热带雨林”建设框架包括资本(硬件)和文化(软件),包括人才、专业、物资、政策、社会信任、超理性动机、信用体系等。

  中山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教授郭文亮:党建+区块链是提升党建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郭文亮表示,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延伸领域不断扩展,其中也包括党建领域。党建+区块链是提高党建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党建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在党建工作中,由于党员流动性大、数据统计难免出错、各地汇总统计难以实时同步等原因,制约了党员的信息管理工作,郭文亮表示,信息化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和差错。

  对比传统数据库,区块链数据库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特点,将为今后党建工作的发展与普及作出重要贡献。随着从严治党和党员各项工作越来越正规化和高效化,通过最现代化和最先进的IT技术来更好地开展党务工作是时势需要。郭文亮从党建的内在需求和工作对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党建对实践性、实操性的要求很高,进而必然对实效性产生很高要求。而区块链的功能极具现代性和先进性,有助于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而年轻人则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对象,年轻人对现代性和先进性有着天然追求,党建工作只有适应年轻人的特点,才能具有实效性。从实践案例来说,区块链+党建极具实用性、便捷性和生动性。

  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应用推广中心主任,清远市北江区块链研究院理事长蓝云:党管、党建、党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体系

  蓝云分析认为,区块链用算法创建信任,带来巨大的社会关系重组、产业变革机会,但也存在不少风险,如技术、监管、滥用、隐私泄露的风险等。

  区块链是划时代的变化,其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蓝云总结为三个特点:一是技术特点。既发挥区块链的灵性、活力、一定程度能自我繁殖的旺盛生命力,又防范把控风险、减少不确定性。落地应用以联盟链为主,确保安全可控,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二是社会特点。借助区块链,既推进产业变革,又推进治理现代化,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三是政治特点。宏观层面“中心化”+中观层面“去中心化”,既确保政令畅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机制及理念,又在行政中间层推进“去中心化”应用、打破部门山头主义及权力寻租空间。宏观层面“中心化”,中观层面“去中心化”,正在创造性地形成辩证统一。

  总的来说,党管区块链、党建区块链、党用区块链,核心原则是牢牢把握改革开放主动权,用新技术、新应用,推进产业变革、治理现代化。一定要解放思想,认识到在中观、微观领域,“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应用长期并存是可行的。用中心化的顶层设计和资源集聚能力,实现“去中心化”的功能和应用。

  云润大数据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宣部舆情应对技术顾问晋彤:区块链+乡村治理大有可为

  晋彤表示,“区块链+”是快速、高效、门槛低的一个技术,要结合其他前沿技术,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结合个人经历,晋彤介绍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并引入到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情况和适用范围。他强调,区块链技术适用范围广泛,以分布、共识、合约、加密为技术基础,以不可篡改、可管理、可信、可交易、可协同、可存证、可溯源为能力,在各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从区块链实践方法学角度看,要合适的数据才上链,因为区块链是有性能和钱的代价。而联盟链是很好的平衡点,它具有互联、高效、可控的特点。

  结合座谈会的主题,晋彤明确表示,区块链+乡村治理大有可为,想象空间非常大。乡村治理要点是抓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治理,而区块链技术在这些领域大有可为。如扶贫信息、个人征信、村民选举、基层党建等,农产品质量管理和溯源,小额贷款、农村医疗等各个乡村治理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都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体改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志华:新技术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现在已经不是传统的互联网时代了,我们有新的表述叫ABCD+5G。(A(AI人工智能)、B(Blockchain区块链)、C(Cloud云计算)和D(Big Data大数据))。这些新技术以及新业态,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刘志华首先分析新技术即将带来的变革。

  她说,大数据反映更完整社会舆情的全貌、反映群众诉求与“测量民心”;用人工智能有效掌握舆情变化的规律和动向,精准推送政府服务。如何用好数据是很值得思考的。大数据可以是“城市大脑”,如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中,通过大数据智能调节交通信号灯,给车辆安装传感器等方式,有效提升出行效率。

  刘志华认为,区块链带来了治理结构扁平化、服务流程透明化、治理数据可信性的改变。而政务、医疗、金融和智慧城市,是地方政府最为关注,也是最积极推进的区块链落地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既是政府管理的对象,也是政府管理依托的平台和资源;既是数据的生产者,也是数据的使用者,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都是一次弯道超车的重大历史机遇,要把技术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前置条件。

  刘志华建议,在政策供给方面,要包容审慎,寻找平衡;也要科技驱动,实行动态监管、技术监管、数据监管、在线监管。此外,还需要驾驭风险,防止技术本身衍生风险和产业泡沫化风险。  

  采写: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朱文华、张彩霞

  摄影: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思靖

(责编:胡苇杭、陈育柱)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