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東援疆變鹽鹼地為“聚寶盆”,新疆水產“游”進大灣區

從南海到南疆 一場跨越山海的鮮美之約

2025年09月07日12:26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龍蝦進入了豐收季,我們正在捕撈上市。”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以下簡稱“三師”)四十五團前海鎮,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的技術員王冬說,這幾天正是最忙的時候。

漁網裡,個頭碩大的龍蝦“威武”地揮動著雙鉗。王冬笑著說:“忙點好,養龍蝦能掙到錢。”

兩年前,當地試養澳洲淡水龍蝦。得益於優良的水質、充足的日照時長,龍蝦生長迅速、口感鮮美,十分暢銷。

鹽鹼地上“長”出鮮活水產,這在新疆已不是新鮮事。新疆的鹽鹼地面積佔全國約四成。為此,這幾年各地紛紛嘗試鹽鹼地水產養殖的發展方向。

近幾年來,廣東投入援疆資金,引進科研機構、頭部企業和專業人才,為當地發展水產養殖業注入“活水”。伴隨著“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的熱潮,包括水產在內的更多新疆土特產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開了廣闊市場。

從南海之濱到天山南麓,生猛漁獲“邂逅”肥美牛羊,拼成了一個“鮮”字。這背后不僅有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廣東援疆與當地攜手勾勒的嶄新產業藍圖。

援疆資金支持搭起工廠化養殖大棚

“這幾年到南疆工作、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廣東游客更是不少,我們養的鱸魚在南疆本地已經供不應求,我准備擴大養殖規模。”三師五十一團君耕農業循環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滿義說。

前兩年,劉滿義看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又敏銳嗅到水產市場迅速擴大的商機,果斷干起了水產養殖。然而,各種問題隨之而來:優質魚苗上哪兒買?怎樣才能把魚養好?

劉滿義留意到,當地很多養殖戶用的都是廣東產的設備和幼苗。幾經輾轉,他聯系上遠在廣州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吳風霞等人熱心地向劉滿義推薦靠譜的魚苗企業,又在養殖基地搭建和鱸魚養殖等方面給了他很多建議。僅一年多,養殖基地的加州鱸魚年產量就超10噸。

“我們的鱸魚在南疆1公斤可以賣到100多元。”對於這樣的售價,劉滿義相當滿意。但他也坦言,現階段當地的水產養殖技術還不夠好,利潤率比較低。“如果能提高養殖水平,把成本降下來,養殖和市場規模都能進一步擴大。”

接下來,劉滿義准備新增南美白對蝦等產品,最近正在積極爭取廣東援疆的技術或資金支持,“前段時間,我們到廣東學習,吳博士帶著我們參觀了很多養殖基地,收獲很大!”

發展鹽鹼地水產養殖,可以把鹽鹼地、鹽鹼水“變廢為寶”,更有望培育壯大一個致富產業。

近年來,廣東投入援疆資金,支持當地搭起工廠化養殖大棚,建成超千畝室外養殖魚塘,同時還多次邀請南海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到當地,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為鹽鹼地變“聚寶盆”提供了巨大助力。

“在鹽鹼水質調節和病害防治方面,當地的技術還不夠成熟,而這恰恰是廣東的強項。”吳風霞說,“我們希望繼續用科技的力量支援南疆,助力當地水產養殖產業和經濟發展。”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打開百億級市場

水產養殖的發展,改寫了鹽鹼地上的產業邏輯。如今的新疆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水產大省”——去年新疆的水產品產量達到了19.25萬噸。

不過,新疆本地的消費能力始終有限,如何進一步打開市場?對海鮮水產“情有獨鐘”的人口第一大省、海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無疑是天然的龐大市場。

最近,不少老廣在超市門店裡選購大閘蟹時發現,原產地上赫然寫著“新疆阿勒泰”。由於晝夜溫差大,阿勒泰的螃蟹更早完成蛻殼,提前成熟上市,廣東消費者可以搶“鮮”品味肉厚黃滿的新疆大閘蟹。

近3年來,廣東援疆探索“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工程,進一步暢通廣東、新疆的經濟“內循環”,既助推疆品暢銷大灣區市場,也讓粵品暢銷新疆、進軍中亞。

不僅如此,廣東援疆還推動開通了廣州—喀什直飛航線、“大灣區—中吉烏”國際多式聯運班列。廣州—喀什直飛航線由每周三班持續加密至每日一班,全年客座率超85%。

打通市場、交通“任督二脈”,包括水產品在內的越來越多新疆土特產,在大灣區乃至全球找到了廣闊市場。

去年,喀什地區疏附縣的木亞格杏電商銷售量同比增長672%﹔今年8月以來,通過“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平台,木亞格杏銷售再次“領漲”,整體銷售額3天突破800萬元。種植戶麥合木提·納斯爾深有感觸地說:“杏子早已成了致富增收的‘金果子’。”

粵新互聯互通,攜手共拓經濟縱深。11個線上主題館火熱運營,7個線下體驗館扎根大灣區……一個百億級市場已然形成,2024年,粵新兩地特色優勢產品交易超124億元。

南海溫暖的風吹化南疆的雪,鹽鹼地上建起了富足糧倉。粵新兩地,一道道鮮味往來穿梭,見証著一場跨越山海的鮮美之約。

南方日報記者 黃敘浩 邵一弘 吳哲

通訊員 袁瀚

(責編:王雅蝶、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