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中國(廣州)國際養老健康產業博覽會觀察
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
——廣州銀發經濟駛入新賽道

“你識唔識講廣州話啊?(你會講粵語嗎)”在第九屆中國(廣州)國際養老健康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廣州老博會”)的智能機器人展區,一位阿姨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與康養陪伴機器人互動。
機器人迅速回應,還模仿起她兒子的嗓音。阿姨驚喜道,“好似真嘅!(像真的一樣)”這樣的場景,在本屆老博會上並不罕見。
8月22日開幕的廣州老博會,以“銀發經濟:新賽道、新科技、新消費”為主題,展覽面積達5萬平方米,331家海內外企業參展,涵蓋智慧養老、康復輔具、適老化改造、老年用品等七大板塊。
廣州老博會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展區吸引許多參展客。廣州市民政局供圖
廣州老博會自2017年首次舉辦以來,已走過九個年頭。該展會以市場化方式運作,內生動力十足,從最初單一的養老用品展,逐步拓展為涵蓋智慧養老、康復醫療、健康管理、金融服務、文化旅游等多元板塊的綜合性博覽會。尤其是近三年,主辦方強化活動策劃,舉辦“周末陪爸媽逛老博會”等主題活動,展會明顯從B端走向C端,從“行業展會”轉型為“民生窗口”,真正反映出老年人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的需求升級。
“今年不少老人是由子女推著輪椅來的,他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體驗者和消費者。”一位連續三年參展的展商感慨道。
在廣州昂寶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昂寶)的展位前,一款智慧陪伴機器人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昂寶康養事業部總經理高蕾介紹,這款產品專為解決老人情感陪伴、健康監測、居家安全三大痛點設計。
“我們不隻做通用對話,而是深度研究老人語言習慣,甚至支持粵語、武漢話等方言識別。”高蕾表示,機器人還能克隆子女聲音,嵌入老年大學課程、戲劇娛樂等內容,成為老人在家的“賽博親人”。
正如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提到,廣州正加快構建“智慧養老”生態,目前已為約500戶特殊困難老人家庭安裝AI輔助康養傳感器,實現全天候安全監測。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硬件,而是融入日常的溫暖守護。
參展客體驗AI智能療愈舒壓系統。人民網 寧玉瑛攝
廣州在構建“養老+”產業生態方面具備獨特優勢。據了解,廣州制造業體系完整度位居全國前列,涵蓋35個工業門類,形成汽車制造、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為老年用品、康復輔具、適老化改造等銀發經濟領域提供扎實的裝備與技術支撐。
同時,廣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達73.66%,形成現代金融、商貿、會展、文創等特色服務體系,醫療衛生實力全國領先。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長護險制度試點等政策疊加,進一步推動“養老+消費”“養老+健康”等新業態發展。制造業“硬實力”與服務“軟實力”結合,使廣州在銀發經濟領域形成全面賦能的基礎格局。
廣東老林康養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老林家具)的展區內,一把看似普通的椅子竟有20斤重,卻可輕鬆拉動、自動固定。“適老化不是簡單加個扶手,”老林家具董事長張浩富說,“我們提出六大理念:安全、功能、環保、活力、舒適、文化。”他們從2014年便開始專注適老化家具,如今產品遠銷海外。
同時張浩富指出,當前許多智能化產品操作復雜,反而成了負擔。“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簡單、可靠的設計,而不是層層菜單和閃爍的屏幕。”這番話道出了適老化產品的核心——真正以老人為本,而非技術堆砌。
廣州越秀康養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越秀康養)作為廣州本土國企代表,已在8年半時間裡布局21個項目、8000張床位。越秀康養總經理張博分享道,他們堅持“城區養老”模式,讓老人不離熟悉環境,還引進國外照護技術,注重個性化服務。“一個移床動作,我們要花更長時間,但減少老人疼痛和恐懼,值得。”
消費體驗升級同樣體現在口腔健康領域。在廣東德倫醫療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倫口腔)的展位上,機器人種牙、4D面掃、無痛麻醉等技術吸引了許多老年人咨詢。“種牙不再可怕,也不一定昂貴,”德倫口腔董事長黃維通介紹,“集採后價格更親民,但技術和服務反而提升了。”
工作人員現場展示種植牙技術。德倫口腔供圖
如今,廣州有效激發養老事業產業活力,全市82.7%的養老機構床位、100%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100%的長者飯堂由社會力量運營。銀發經濟不僅是生意,更是一種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的平衡。
據統計,2021年以來,廣州老博會意向合作金額累計約17.3億元﹔今年4月以來廣州居家適老化改造“煥新”活動熱度持續走高,截至8月銷售額約3.56億元。
這背后是廣州銀發經濟的迅猛發展——全市相關企業突破1.8萬家,產業規模超3000億元。“9073”(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不僅是政策數字,更是無數家庭的真實選擇。正如一位參展商所說:“我們做的不是產品,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