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首屆海峽兩岸民俗文體匯在粵啟動——

暢敘鄉情,共赴傳統文化之約

本報記者 金 晨
2025年03月26日09: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圖為活動中的五色獅表演。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攝

  “打卡”明清海防重鎮碣石古衛城、觀賞特色民俗文化節目展演、參與媽祖祈福文化活動……近日,第一屆海峽兩岸民俗文體匯在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碣石鎮古衛城啟動。來自海峽兩岸的3000余名嘉賓齊聚一堂,暢敘同胞親情鄉誼,共赴一場中華傳統文化之約。

  

  “展現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海峽兩岸民俗文體匯啟動儀式以“衛城煥彩·兩岸和平”為主題,現場分為“開場·夢回衛城”“迎賓·鼓舞飛揚”“進城·賓至如歸”“尾聲·承古拓今”四個篇章,展現了汕尾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汕台兩地的緊密聯系。

  進城儀式上,正字戲《得勝還朝》氣勢磅礡,南派武打、跑布馬等非遺技藝重現明清抗倭御寇的壯烈場景﹔台灣游神“世子天團”帶來精彩表演,將台灣廟會的鮮活氣息與碣石古衛城的歷史韻味相融。五色獅巡游、錢鼓舞等節目輪番登場,兩岸民俗在此碰撞交融,贏得觀眾連聲喝彩。

  “這些表演非常精彩,展現了我們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來自台灣雲林的李先生表示,此次碣石古衛城進城活動很像台灣的廟會,現場氛圍熱鬧,讓人真切感受到了兩岸文化血脈相連。“這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兩岸同胞心靈的交融與共鳴。”他說。

  “兩岸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應該來汕尾進行一次深度之旅。”台灣嘉賓劉庭祥認為,汕尾的非遺項目和台灣的民俗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可將民俗文化作為兩岸交流的橋梁,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他表示,大陸游戲《黑神話:悟空》和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走紅,讓全球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相信全球將迎來一股中國風的熱潮,兩岸文化產業交流合作大有可為。

  “血脈相連的親情是割不斷的”

  作為開發台灣漢人的三大原鄉之一,汕尾與台灣血脈相親,風土相近,文脈相傳。碣石古衛城這座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軍事要塞,不僅是明清兩代抗擊外侮的海防要塞,更與台灣的安平古堡、赤崁樓等共同構成明清海防體系。

  “碣石古衛城很像我小時候在台灣長大的環境,無論是街道還是建筑,都感覺非常親切。”觀天下閩台宗祠博物館館長、台胞張小虹表示,此次許多台灣嘉賓搭飛機、轉高鐵,不遠千裡而來,就是想要過來尋根謁祖,多看看屬於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東西。

  活動期間,兩岸嘉賓還一起進入玄武山游覽參觀,並專程參訪汕尾各處媽祖廟。祖籍廣東揭陽的台灣台東大學教授李偉俊在玄武山的歷史建筑裡看到了與其研究課題相關的重要文物,為他接下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考據。“我很贊同舉辦這樣的兩岸交流活動,希望此行在廣東能順利找到我們李氏宗祠。”他說。

  在烏坭天后宮,台灣同胞與當地民眾共同祭拜媽祖,祈求風調雨順。台灣護聖宮負責人葉論昶表示,在汕尾看到媽祖祈福文化展示感覺相當震撼,台灣也有數萬人參與媽祖文化活動。“兩岸民心是連在一起的,希望通過類似的民俗文化交流活動,讓兩岸民眾更深刻感受到我們的同根同源。”

  在本屆民俗文體匯活動啟動前一天,台灣新竹縣全球客家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何雅芬成功牽線新竹楊氏宗親到汕尾陸豐尋根祭祖。這些年,她在陸豐走訪了100多個村子,接觸了40多個姓氏的家族,從族譜研究中尋找台胞祖地線索,帶他們“回家”。“血脈相連的親情是割不斷的,希望能幫助更多台灣家族找到自己的根。”何雅芬說。

  “我們在這裡感受到家的溫暖”

  活動中,台灣嘉賓還“打卡”了汕尾海上古堡咖啡館,在浪聲和微風中享受“海邊咖啡一條街”的獨特鬆弛感,了解“咖啡+文旅”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故事﹔到訪汕尾碣石海上工業基地,在明陽集團海上風電生產制造基地調研,近距離接觸“國之重器”的組裝部件。

  台胞楊先生認為,大陸近年來在科技方面取得的發展與進步有目共睹。“希望台灣也能大面積引進大陸先進的風電和清潔能源技術,尤其是海上風電技術,這對寶島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綠色資源。”他說。

  據悉,首屆海峽兩岸民俗文體匯活動將持續至今年12月,期間將推出“品清競渡·青春同航”“鵲橋連兩岸·青春練彩虹”“品清湖上月·兩岸共一輪”“民俗源流遠·兩岸一家親”等八大板塊,通過非遺展演、美食品賞、文創交流、詩詞吟詠、民俗探尋等形式,展現汕尾與台灣深厚的文化淵源。

  “這是我第一次來汕尾,當地朋友准備了豐富的歡迎活動,讓我們在這裡感受到家的溫暖。”在廈門從事文化傳媒行業的台灣青年張博勛表示,文化交流是其工作的重要內容,這次通過實地參訪近距離接觸了解到汕尾的人文景觀、民俗文化,為接下來開展文化交流工作增添了新元素,也進一步拓寬了合作渠道。

  汕尾市市長鄭海濤表示,汕台有共同的宗族血脈、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家國情懷,將以此次活動為新起點,持續深化汕台交流合作,讓台胞台商台企在汕尾獲益更多、福祉更實、發展更好。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