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茂名信宜雙賽聯動聚人氣

2025年03月24日09:25 |
小字號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信宜市“體育+文旅”活動好戲連台,山地自行車“國賽”首站、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等賽事接連上演,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嶄新的城市風貌,相互借力吸引大量人氣,探索體育助推旅游經濟發展、旅游拓展體育賽事外延的雙向賦能創新路徑,為當地旅游經濟注入新動能,成為推動“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的生動實踐。

優美生態增添辦賽“底氣”

3月22日,2025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首站在茂名信宜市錢排鎮銀岩天池湖畔鳴槍開賽,這場國家級年度賽事吸引全國14個省區市近500名頂尖騎手,在雲霧繚繞的千米高峰間展開激烈角逐。  陡峭的山坡、泥濘的小道、狹窄的岩石路徑,賽事中,山地自行車選手在青山綠水間穿梭,在高難度的賽道上飛馳,時而躍過陡坡,時而急速轉彎,每一次加速、每一次騰空都讓人心跳加速。這是專業騎手最喜歡挑戰的地形,一場比賽,兩種極致體驗。

信宜山地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超過68%,擁有天然的陡坡、彎道和林間路徑。此次賽道位於信宜市錢排鎮銀岩天池,地處雲開大山馬安山脈的主峰,串聯了當地“中國李鄉·山水雙合”與“馬安竹海”兩大景區,沿途可飽覽奇峰疊翠、溪澗幽深的自然風光,全程山水風光無限。

開賽前,在國內山地自行車賽道設計專家長時間的勘察,綜合地形、生態、交通等因素反復論証后,最終選定銀岩天池區域打造賽道。國內山地自行車賽道設計專家余越表示,天然陡坡與林間小徑契合賽事專業要求,后期添設石梯陣等技術點,其難度直追國際頂級賽事標准,全方位考驗騎手能力。

賽道設計亦體現“體育+文旅”理念,依托銀岩天池、竹林、草甸等自然景觀和山勢地形,打造出了一條“會呼吸的生態賽道”,既確保了賽事的專業性,又提升了觀賞性,讓參賽選手在競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信宜的自然之美。

“山好、水好、空氣好,是宜居宜游的好地方”。賽事之余,參賽選手對信宜的風光和生態賽道給予了一致的評價,同時對優質的賽事環境表示贊賞。他們在賽后還積極參與當地的互動活動,攜家人好友一起,靜賞銀岩天池倒映的天光雲影,傾聽馬安竹海簌簌的風聲,漫步於“山水雙合”的河邊步道,飽覽春日盛景,品嘗地方美食,享受這份寧靜與閑適,為區域增添了“人氣”,讓“體育+文旅”在信宜有著極強的兼容性。

信宜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這次舉辦重大賽事為契機,進一步做好賽事復盤總結,把賽事固定為年度品牌活動,持續辦賽,延續賽事IP效應。同時開發“騎行信宜”主題文創產品,如騎行地圖手賬、定制牙雕、欖雕挂件等,持續傳播信宜的城市形象,讓賽事的影響力延伸到賽后的日常生活中。

城市煥新提質增添民生“福氣”

3月23日,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信宜站)暨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自行車騎行嘉年華活動在信宜體育公園拉開帷幕,賽事場地與文旅地標、自然景觀深度融合,成為展示城市文旅形象的“風景線”,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多名騎行愛好者和眾多市民參與。  信宜城市自行車挑戰賽的101公裡騎行路線,涵蓋了信宜的自然景觀、文化地標和歷史遺跡,既有市區的便捷,也有郊外的寧靜與美景,讓騎行者享受到舒適、安全的騎行體驗。

在暖洋洋的春光中,騎手們先后經過城區含章橋、飛鷹、竇州裡、梅崗公園、流雲閣、中軸廣場、山水公園等城市打卡點。騎行隊伍進入錦江畫廊碧道、西江畫廊碧道和山水畫廊碧道,一路看盡鑒江水岸、西江水岸風景,探尋竇州古城裡的千年遺韻,在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竇州裡歇息,在水清岸綠景美的高城水庫碧道段上恣意揮洒汗水,在山水公園、中心公園、書香公園、筆架山公園串聯起的藍綠廊道邂逅詩意春色。

干淨舒適的賽道,青春活力的城市氣息,讓騎手們忍不住放慢車速,感受賽道兩旁美麗風景。途經村落時,村民們在家門口自設休息點,現場為選手們提供熱茶、剪籺、剪古棕等愛心補給,熱情歡迎各地遠道而來的客人們。"第一次到信宜來,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城市!"來自深圳的選手張先生捧著冒熱氣的茶水贊不絕口。這種溫暖的互動,不僅讓騎行者感受到信宜的淳朴民風,也讓賽事充滿了人情味。

近年來,從增添6個生態公園,從打造北部山水居、中部現代城、南部活力灣三大功能片區......隨著信宜一項項民生舉措的落地,青山在城、綠美水廊、現代活力、人間煙火的城市特色逐漸顯現,為賽事活動舉辦帶來便利的同時,外地游人印象更深刻、群眾臉上的笑容更燦爛,民生賬本寫滿了發展獲得感。

騎行車輪丈量城市經緯,騎行者既是追風逐電的運動員,更是移動觀景的體驗官,通過他們的視角,信宜的自然美景、文化底蘊和城市活力得以全方位展現。

文體旅融合增添發展“朝氣”

兩大賽事的成功舉辦,是信宜站在“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的重要節點上,通過打造“體育+文旅”新場景,延伸賽事產業鏈條,提升賽事溢出效應和影響力,讓賽事“吸引人”,更能“留住人、促經濟”,推動縣鎮村蝶變升級中促進城鄉融合的縮影。

賽事期間,信宜的酒店、民宿入住率達98%,三華李等特色餐飲預訂量激增3倍,深山裡的“土特產”如春筍、三華李果脯、果酒等也銷售一空。這些數字背后,是通過賽事培育“體育+文旅”產業,帶動沿線農家樂、民宿等產業的發展,為區域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獎牌上的銀妃李浮雕,讓我把信宜特產戴在胸前!"廣州選手陳女士展示的定制獎牌,正是信宜"體育+文化"深度融合的生動注腳。兩項賽事注重文體融合互動,將信宜的銀妃李特色文化和文旅新地標等元素融入賽事獎牌設計,打造了獨具信宜特色的“騎行”文化IP,讓每一位參賽者都能帶走一份屬於信宜的獨特記憶。

在“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的背景下,信宜市以賽事為先導,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旅游服務、打造特色文旅品牌,逐步形成以賽事為切入點的體育旅游產業化,引導特色鮮明、區位便利、底蘊深厚的鎮村,發展鄉村旅游,導入場景業態,打造品牌、形成口碑,吸引游客到山野鄉村探尋人間煙火,逐步形成“以賽促旅、以旅帶產”的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路徑。

依托“中國李鄉”“馬安竹海”等生態IP,信宜正從“山區小城”向“灣區戶外運動目的地”轉型,謀劃推出“體育+研學”線路,串聯雙合馬安徒步、黃華江游船等資源,設計豐富的戶外體驗產品,吸引更多游客深度體驗信宜的自然與文化﹔開發四季的文旅主題活動,春啟踏春騎行、夏辦享李活動、秋推登山徒步、冬享溫泉養生,形成全年旅游熱點,讓信宜成為四季皆宜的旅游目的地。

(責編:寧玉瑛、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