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廣州︱市人大代表李學鋒:設立“廣州制造日” 讓更多科創公司開花結果

人民網廣州2月23日電 (王雅蝶、實習生姚沅君)數據顯示,目前至少已有2.5億中國用戶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2月20日,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會議期間,多位人大代表圍繞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建言獻策。
創新沒有止境、創新引領未來。近年來,廣州在科技領域加大投入,助力高質量發展。在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中,廣州將繪出怎樣的創新版圖?圍繞讓更多科創公司在廣州開花結果,廣州市人大代表、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李學鋒提出“金點子”。
李學鋒表示,當前,廣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提出加快構建“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明確了總體要求、主攻方向、重點賽道。而“1”就是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這一總體要求,突出制造業在廣州產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
為此,李學鋒建議將每年12月18日設為“廣州制造日”,凸顯制造業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在12月18日當天發布制造業發展白皮書,表彰卓越企業、代表人物。通過將“廣州制造日”打造為集技術交易、文化傳播、要素配置於一體的超級平台,可有效破解制造業“認知斷層”“轉型焦慮”“要素錯配”三大痛點,為廣州建設全球領先的智造樞紐注入持續動能。
李學鋒表示,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窗口期。面對AI技術浪潮,需立足“制造業立市”戰略根基,以“全要素重構、全鏈條賦能、全場景滲透”為主線,推動形成“AI原生型產業生態”。
為此,李學鋒建議,可以構建算力基建、數據要素、算法開源“三位一體”的AI基礎設施體系,打造大灣區智能算力樞紐,重點以南沙、黃埔為中心,建設1000P級國產化智算中心,採用“政府主導+企業共建”模式,提供普惠性算力服務,創建工業大數據特區,建設AI模型工廠等。
“同時,可以實施‘三大融合’產業躍升工程,包括‘AI+制造’、‘AI+商貿’、‘AI+服務’,打造智能生產新范式,開展‘千企智改’行動,重塑千年商都新優勢,培育城市治理新形態。例如在老城區試點AI養老社區,部署健康監測機器人、智能適老化改造系統﹔布局如全球制造峰會等核心活動,開展廣州制造趨勢發布會等,讓更多科創公司在廣州開花結果。”李學鋒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