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發揮政協之能 匯聚奮進之力 以見行見效書寫新時代政協履職答卷

——陽江市政協2024年工作綜述

2025年02月22日11:13 |
小字號

歲序更替,華章日新﹔篤行逐夢,足音鏗鏘。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翻開2024年的履職答卷,一次次深入基層的調查研究,一場場集思廣益的協商議政,一件件高質量的精准提案,一篇篇言之有物的建言信息,描繪出市政協一年的履職軌跡。

回首這一年,初心如磐。在中共陽江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協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不斷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平,為推動陽江綜合實力加快實現新躍升貢獻智慧和力量。

旗幟鮮明講政治

政協之“政”更加彰顯

人民政協是政治組織,政治屬性是人民政協的根本屬性。

市政協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根本政治原則,確保政協事業方向正確、行穩致遠。

——持續鞏固主題教育成果,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健全完善引領帶頭學、交流研討學、專題系統學、個人自主學“四學一體”機制,持續筑牢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

——開辟《陽江政協之聲》交流專版,組織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到所聯系的界別、鎮街、企業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識力量。隆重召開陽江市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座談會,扎實推動陽江市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嚴格落實黨建工作、意識形態工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以建設“四強”黨支部為契機,積極探索“黨建+政協履職”互融共促新模式,深入實施聚心同向、聚智同頻、聚力同行“三同工程”,打造政協黨建特色品牌,機關黨建項目榮獲市直機關“先鋒杯”工作創新大賽黨建賦能類三等獎。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信之愈堅,行之愈篤。一年來,市政協開展各類政治理論學習宣講活動80余次,向市委及市委領導請示報告工作30多次,始終堅定不移把黨對人民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到實處。

守正創新提質效

政協之“能”持續拓展

堅持守正創新,是人民政協事業薪火相傳、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過去一年,市政協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積極創新工作機制,豐富平台載體,交出了亮眼的履職答卷。

打造“市委書記·政協委員共商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協商平台。市委書記盧一先,市委副書記、市長余金富與政協委員代表面對面交流,聽取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共謀發展之策、共商惠民之計。

如何讓基層群眾深切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市政協積極探索完善政協基層履職機制,在10個鎮街設立委員聯絡站,組織市縣兩級政協委員開展集中履職活動,圍繞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民生福祉開展協商議事,推動構建上下貫通、系統發力的委員“跨聯”履職鏈條。

圍繞“提升議事質量,健全民主監督機制”,市政協積極完善常委會會議議政方式,增加分組討論環節,在報刊開辟專版刊登委員發言﹔出台《政協陽江市委員會關於加強和改進民主監督工作實施辦法》,將7項重點監督議題列入年度協商計劃,探索實施“政協+檢察”等協同監督模式,推薦政協委員擔任部門特約監督員,持續提升協商議政和民主監督實效。

為進一步做好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市政協大力推廣“數字政協”平台,完善提案初審、復審、終審工作機制,選出10件提案作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及市政協領導領銜督辦重點提案,推動提案工作提質增效﹔出台加強和改進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制度,建立覆蓋市縣兩級的信息員隊伍,促進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擴面提質。

一年來,市政協收到各類提案311件,立案178件,同比分別增長6.1%、16.3%﹔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21條,編發《陽江政協之聲》13期,推動一批“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加強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兩支隊伍”建設,是提升政協履職質效的重要著力點。

市政協將每年9月21日設立為市政協“委員活動日”,並開展首個“委員活動日”履職活動,表彰近年來履職優秀委員,引導委員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加強機關干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抽調精干力量為每個專委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完善機關工作制度,調整優化機關內設機構職能,建設機關委員工作室,持續提升機關運行效率和服務保障水平。

集智匯力謀發展

政協之“長”有效發揮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市政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委、政府工作推進到哪裡,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裡。

市政協緊緊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深化協商實踐,積極建言資政,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彰顯了新時代人民政協擔當。

“加快綠能之都建設,要聚力推進能源裝備規模化、多能交互融合化、‘源網荷儲’一體化、電網運行智能化‘四化協同’工作,向新提質,補鏈強鏈。”去年8月,市政協調研組到江蘇鹽城、常州和浙江寧波等地開展綠能之都建設專題調研后,向市政府提交了有關產業發展建議。

“要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價值,做好保護開發、活化利用工作,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去年9月,市政協召開陽江古城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協商座談會,部分政協委員、有關專家、文史學者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歷史文化挖掘、整理、保護和利用進行了協商交流。

參政參到點子上,議政議到關鍵處。一條條真知灼見的背后,是一次次深入調研,是前瞻思考、全局謀劃的智慧結晶。

這一年,市政協聚焦“探索陽江深藍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模式”“加強先進材料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義務教育辦學質量”“積極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等產業發展和民生問題,開展系列主席會議協商、對口協商、民主監督,積極為建設海洋強市、推動產業振興、改善民生福祉獻計獻策。

這一年,市政協聚焦加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召開陽商·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開展“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打造引才聚力‘強磁場’”等協商議政,圍繞“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開展聯動調研,形成40多份近19萬字的調研材料,有關建議獲省、市有關部門吸納。

這一年,市政協作為廣東唯一受邀地市政協參加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聯動協商,以“厚植鄉村文化沃土,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為主題作會議發言,宣傳陽江特色文化,獲得全國政協主要領導和國家文旅部、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同志的積極回應與肯定。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2024年,市政協緊扣全市“十個聚力”重點工作任務,精選協商議題27個,全年共組織實施各類履職活動130多次,推動陽西縣順利通過認定“中國長壽之鄉”。

凝聚共識促團結

政協之“力”不斷匯聚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為畫大凝心聚力的“同心圓”,市政協堅持以團結聚共識、以共識促團結,廣泛凝聚改革發展的共識力量,不斷拓展團結聯誼的廣度和深度。

增強文化認同是擴大共識的重要舉措。市政協牽頭在市區金山植物公園、西瀨小公園搭建惠民演出平台,每周六舉行“一起來 更精彩”文藝志願者公益性演出﹔舉辦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座,制作發布具有陽江特點、政協特色的電子節慶宣傳圖片,將以文化人、以文潤心融入日常。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市政協注重加強聯系,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沉下去”,推動形成“一起來想、一起來干”的生動局面——

走訪香港陽江社團總會、澳門陽江同鄉會,組織港澳委員、愛國愛港愛澳人士來陽江學習交流,召開澳珠中江委員學習交流會,做好陽江市公共外交協會換屆工作,不斷擴大團結面、朋友圈。

完善黨派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中發揮作用機制,定期走訪交流,聯合調研,聯動協商,在政協各項會議中優先安排發表意見建議,積極為黨派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履職創造良好條件。一年來,市各黨派團體、無黨派人士參加政協組織的履職活動570余人次,提交提案105件。

推出“同心林”微信小程序,開展“同心林”第四期植樹活動,從城區擴展至鄉村,建設“企業愛心林”“工會林”“青年林”“巾幗林”“平安林”,帶動1萬多人認捐種養。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鞭。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市政協將在中共陽江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繼續肩負起新時代賦予人民政協工作的新使命,為推動陽江綜合實力加快實現新躍升、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陽江新篇章匯聚強大力量。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