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空、下稻田、進工廠,哈爾濱工業大學開門辦好——
“有聲有色”的實景大思政課
一陣低沉有力的轟鳴聲,打破了雪野的寧靜。
“三、二、一,點火!”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師生激動不已,紛紛舉起手機,記錄下“阿斯圖友誼號”微衛星一飛沖天的瞬間。這顆微衛星由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抓總研制,衛星總師、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全部由哈工大學生擔任。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堅持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取得‘兩彈一星’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人文社科學部教授顧曉樂把“理解當代中國”課程搬到了白雪皚皚的發射現場,“從無到有,由弱變強,我國航天事業為何能收獲如此輝煌的成就?”
“因為有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沖破重重阻力,隻為將知識和智慧奉獻給祖國”“一代代科研人員拼搏創新,凝聚起舉國體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磅礡力量”……同學們爭相回答,樹牢強國志。
航天學院2024級博士研究生李安康在大一時就到神舟十二號發射現場參與過觀禮,“當時,我就在心裡種下了投身航天事業的夢想。如今,我以一名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再次來到發射現場,實現夢想的信心更加堅定。”
“有聲有色”的實景大思政課,還開講在田間地頭、生產一線。
2024年暑假,“智啟北大荒 科技興農夢”思政實踐團來到黑龍江建三江墾區,以情景式、訪談式、參觀式、實踐式教學引導學生了解北大荒從一窮二白到挑起“金扁擔”的發展之路。
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同景異構、協同育人。思政課教師帶領學生們思考北大荒沃野千頃背后的原因,專業課教師現場演示如何通過“空天地”遙感數據的智能化處理提升農業精細化作業水平等。
“我是學雷達的,如果把雷達裝在農業機械上,農業無人化自主化水平將邁上新台階。”未來技術學院2021級本科生干志宏找到了所學專業和農業發展的契合點。
近日,吉林長春,在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車廂內,大中小學生邊聽邊看,近距離觸摸軌道交通的“硬實力”。
主講這堂實景大思政課的,除了教師專家、大國工匠,還有學生自己。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2021級博士生李倩妮是長春本地人,站在長客自主研制的高溫超導電動懸浮試驗系統前,她滿臉自豪地說,“我深知這一成就背后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與努力,期待未來我也能成為其中一員,全身心投入廣闊的科研天地中”。
收獲滿滿的課堂,源自前期的細致籌備。此前,在哈工大校園暖廊“一站式”學生社區,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陳蕊牽頭,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企業專家和學生代表參與,開啟了此次中車長客實景大思政課的集體備課。大家各抒己見,教師根據學生需求設計教學內容,並決定讓學生成為“講師”,在教學相長中提升育人實效。
“我們期待,講故事的人終有一日成為故事的主角。”陳蕊說,學校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從服務強國戰略視角出發,立足新時代偉大實踐,講深講透講活實景大思政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