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信貸產品,改革通關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務
多措並舉助力外貿穩增長
2024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江蘇緊盯企業融資痛點,推出“蘇貿貸”等信貸產品﹔廣東探索“大灣區組合港”模式,降低外貿企業物流成本﹔重慶海關提供一站式服務,助力擴大特色農產品出口……各地紛紛推出系列舉措,推動外貿發展動能日益強勁。
——編 者
2024年投放規模超266億元,“蘇貿貸”助力江蘇外貿企業融資
南美洲秘魯卡亞俄港,一批中國生產的電表箱在碼頭卸貨。“這是公司第一次嘗試出口電表箱產品,可拿出來的流動資金有限。”江蘇南京盡善化工技術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張靜秋說。
之前該公司在秘魯簽下了一筆價值300萬美元的電表箱銷售訂單。根據規則,產品需要通過海運、報關、驗收后,公司才能收到賬款。“公司需要墊付電表箱生產費用和運輸費用,資金壓力不小。”張靜秋說,據測算,從墊付資金到獲得訂單回款,大約需要75天的周期。
“這麼大的訂單,肯定可以帶動營收大幅增長,但怎麼解決資金缺口是個難題。”張靜秋介紹,由於公司可抵押物少,在各家銀行的融資授信額度較小,影響了這筆訂單的備貨。
企業一籌莫展之際,江蘇銀行南京龍江支行在調研后推薦了“蘇貿貸”產品。“這款產品是江蘇銀行和江蘇省財政廳、省商務廳合作,為支持全省中小微外貿企業發展提供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國際貿易融資產品,貸款金額最高可達3000萬元。”龍江支行負責人說。
根據訂單情況,企業成功獲批授信額度500萬元,獲批當日放款,其中300萬元用於企業前期採購墊資,200萬元用於驗收訂單后的資金回籠。
相較於其他金融產品,“蘇貿貸”側重關注外貿企業前端資金鏈條不暢問題。“之前我們也嘗試過多種形式的金融產品,但絕大多數產品隻為企業訂單交付后期的資金回籠融資。”張靜秋介紹,“‘蘇貿貸’撬動了企業前端資金鏈條,為我們擴大業務領域和訂單量提供了幫助。”
“‘蘇貿貸’是依托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設立的政銀合作信貸產品,有效結合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全省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改善外貿企業融資環境,促進外貿轉型升級。”江蘇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蘇貿貸”2024年投放規模達266.43億元,同比增長57.2%,惠及3766戶中小微外貿企業,同比增長48%。
累計節省成本超3億元,廣東改革通關模式、提升保障能力
“嘀——”一聲汽笛長鳴,滿載微波爐、洗碗機等家用電器的駁船“易航12”從廣東佛山北滘港出發。這批貨物之后將在深圳蛇口港乘著國際貨輪前往東南亞。
“全程隻需要在北滘港‘一次報關’即可出海,江海聯運的物流時效從過去的5—7天縮短到2—3天。”送走駁船,美的集團關務經理李慧華滿臉輕鬆。在辦理海關查驗放行手續時,李慧華就已經預訂了中遠海運集團的國際貨輪班次和艙位,“春節快到了,出口需求猛漲,通過組合港模式,貨物抵達蛇口港便可以直接裝船,為我們搶抓船期幫了大忙”。
對於外貿企業來說,通關模式改革不僅讓物流時間更加可控,還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李慧華介紹,2024年全年,美的集團家用電器已出口約4.8萬個標准箱,均採用“大灣區組合港”的業務模式,節省綜合成本120余萬元。
“通過與省內各直屬海關協同監管,我們將組合港貨物的報關、交還箱、通關查驗等環節延伸到沿江各港口,推動港口間泊位、堆場、航線等資源共享,實現了貨物在粵港澳大灣區各碼頭間‘全天候’水路調撥,江海之間無縫銜接。”深圳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林浩宇說,目前已累計開通組合港線路43條,不僅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全覆蓋,還將輻射范圍延伸至粵東、粵西地區,開通了“深圳蛇口港—汕頭廣澳港”“深圳鹽田港—佛山北滘港”等線路,累計為5000多家進出口企業節省成本超3億元。
在“大灣區組合港”模式下,美的集團與中遠海運、中外運等航運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集裝箱運輸、供應鏈物流服務、物流自動化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確保物流供應鏈穩定。
去年前11月出口農產品增長39.4%,重慶加速優勢特色農產品“出海”
洗果、分揀、包裝……在位於重慶市潼南區的磊書果品有限公司,一箱箱黃澄澄的新鮮檸檬擺放整齊,即將發運。“去年出口行情好,我們發了240個集裝箱、6700多噸。”公司負責人胡再洋介紹。
潼南區盛產檸檬,但由於果農與經銷商經驗不足,出口並不容易。胡再洋出口檸檬時曾吃過苦頭——檸檬經鐵路運至國外,因檢疫手續不符合當地要求被攔下。
吃一塹、長一智。胡再洋向永川海關求助,海關查檢科關員黃夢舟來到公司后,幫助收集整理相關國家檢疫要求、規劃申報流程﹔並針對檸檬鮮果保鮮期短、保質要求高、不耐運輸等特點,聯系植物檢疫專家提供“注冊登記—報關申報—屬地查檢—口岸清關”一站式服務……
一系列“組合拳”下來,磊書果品的出海之路走得更加順暢,在家門口將檸檬裝車,經公路運輸3天可到越南,公鐵聯運7天可到泰國……去年企業還新開拓了馬來西亞市場。“新鮮的檸檬不愁賣。”胡再洋說。
不只是磊書果品,在潼南,一批檸檬企業走上了“出海”之路。永川海關摸排潼南區現有的規模化檸檬種植基地,並通過“即報即核”“集中考核”,2024年成功助推新增12家檸檬果園出口注冊基地,持續擴大檸檬鮮果供應源頭﹔還為檸檬產品定制差異化物流運輸方案,引導企業充分利用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優勢通道出口,有效縮短運輸時間。
目前,潼南區已培育各類檸檬經營主體360余家,開發出美容護膚品、生物醫藥等五大體系350多種檸檬產品,銷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檸檬外,秀山柑橘、巫山脆李等一大批農產品也加速“出海”。2024年前11月,重慶出口農產品增長39.4%。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4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