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持續創新 點“瓷”成金

李 剛 李 縱
2024年07月15日08: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面前的金色立方體隻有芝麻粒大小。看著不起眼,1毫米的厚度上卻堆疊了上千層印有金屬電極的膜片,制作這些膜片的材料,是陶瓷。

  一部手機要用上千顆“芝麻粒”,一輛新能源汽車則要上萬顆。將陶瓷與電子聯系在一起的這種“芝麻粒”,叫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有電路板的地方基本就有它的身影,不僅出現在日常使用的數碼設備、智能手機中,也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等領域。

  “別看它個頭小,對容量和可靠性的要求卻高。越小,越能與電子產品小型化的發展趨勢適配,但不容易做到。”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邱基華指著手上的金色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說,點“瓷”成金,三環用兩年,走過國外同行10多年的路。

  三環集團所在的廣東潮州,自古以“潮州瓷”聞名。如今,潮州仍是全國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之一,日用陶瓷年銷量佔全球市場約30%

  然而,受原材料價格上漲、海外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潮州陶瓷產業優勢逐漸減弱。向何處轉型,成為潮州陶瓷企業的必答題。

  三環集團也曾陷入困局。邱基華還記得,當初為了進入紅火的瓷磚市場,公司高價購入全套意大利瓷磚生產設備,但市場競爭殘酷,產量越高、賣價卻越低。

  “低附加值產品、低水平競爭沒出路。”痛定思痛,三環集團創始人張萬鎮賣掉數千萬元購入的生產設備,決定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產品。

  “創新不能盲目,我們也走過彎路。”邱基華回憶,照明用金屬鹵素燈一度很被看好,透明陶瓷燈殼有市場。公司准備大干一場,投入大量精力研發后,LED燈異軍突起,之前的資金、時間都“打了水漂”。

  這時候,公司有人想打退堂鼓,“別搞所謂的創新了,老老實實生產成熟產品就行了”。

  企業決策層堅持認為,不搞創新就沒有未來。這一次,他們成立研究團隊,一手分析政策,找准產業發展方向﹔一手調研市場,摸清用戶需求搞研發。

  經過調研,高端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進入三環視野。由於技術難度大,這一產品生產制造長期被外國企業壟斷,在國內市場需求大、潛力大。

  高端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的研發關鍵是介質層陶瓷材料,需要用最先進的透射電鏡觀察其微觀結構和成分。“一台透射電鏡上千萬元,這對企業來說壓力很大。”邱基華說,起初,他們把材料送去廣州的實驗室檢測,但一段時間過去,研發遲遲沒有進展。

  “貴也要買。”在張萬鎮力主下,三環研究院買下多台透射電鏡,研發人員從而可以迅速便捷地觀察到陶瓷材料中不同區域的微觀結構,助力關鍵技術瓶頸突破,陶瓷介質膜成功從5微米縮小到1微米。

  “我們持續創新,將傳統陶瓷做成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功能陶瓷、電子陶瓷和新能源陶瓷,多種產品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邱基華表示,近年來三環集團實施了一批技改項目和新產品研發項目,已掌握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過程生產技術,公司淨利潤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同時,一個聯合上下游企業和相關研發單位的先進陶瓷材料創新中心成功組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參與創新,潮州的高技術陶瓷產業集群輪廓日漸清晰。

  “潮州正積極推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潮州市工信局副局長高濤介紹,近年來,當地大力推動高技術陶瓷產業發展,提出16項具體扶持措施,新增7項市級獎勵事項,推動陶瓷工業裝備超2萬台套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鼓勵“潮州瓷”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制瓷窯火,經千年不息﹔潮州陶瓷,正淬火升級。

(責編:寧玉瑛、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