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健全國家安全體系

徐 明
2024年04月15日09: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証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

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保障國家安全的治本之策在於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更加需要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總體國家安全觀貫徹到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的各方面全過程,不斷筑牢國家安全的制度保障。

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體現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的內在規律。總體國家安全觀系統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維護國家安全、維護怎樣的國家安全、怎樣維護國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系統全面、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內在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家安全篇”,為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強調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才能系統、全面、辯証地把握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才能牢牢把握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的正確方向、科學路徑和中國特色,加強對國家安全體系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確保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始終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協調,確保我們牢牢掌握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

總體國家安全觀高度契合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的客觀需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特別是我們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的復雜程度、艱巨程度明顯加大,維護國家安全面臨的新任務明顯增多,需要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這對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大安全”理念,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糧食、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數據等諸多領域,形成制度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新的安全理念,並且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發展。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才能准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從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拓展的實際出發,構建集各領域安全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確保國家安全體系能夠適應新的更高要求、統籌應對各領域安全風險,為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總體國家安全觀有力指導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的生動實踐。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突出國家安全工作的整體性、全域性、系統性,強調國家安全各領域、各要素、各層面的聯動性,深刻揭示了國家安全的時代特征和內在規律,體現了鮮明的戰略思維、辯証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歷史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科學統籌,既堅持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實現各方面安全統籌治理、良性互動、共同鞏固,著力解決國家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又著眼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猶如一張條條相連、環環相扣的大網。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強化系統化的制度安排,更加注重協同高效,才能推動國家安全體系各方面建設有機銜接、聯動集成,有效防范和應對各種安全風險集聚交匯形成風險綜合體,有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安全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是為了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是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的結果。有了科學高效的國家安全體系,就可以有效調動和科學配置方方面面的資源和力量,形成體系性合力和戰斗力。黨的二十大從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力量布局等方面對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提出明確要求。我們要樹立戰略自信、堅定必勝信心,充分看到自身優勢和有利條件,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健全國家安全體系作出的戰略部署,依托國家安全體系的制度威力和優越性,不斷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更好應對風險挑戰沖擊,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

(責編:王雅蝶、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