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樓生意興旺 預制菜成“新寵” 外賣盆菜熱銷
江門餐飲業重現“煙火氣”

江門市民晒出的各式年夜飯菜式。
春節是餐飲行業的傳統消費旺季。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近期江門酒樓等餐飲單位的團餐預訂量明顯增多。此外,也有不少市民選擇提前購買預制菜產品或預訂盆菜配送到家。隨著本輪節日聚餐消費小高峰的出現,江門餐飲業慢慢重現了“煙火氣”。
酒樓生意興旺
1月21日17時左右,記者來到位於江海區的財記農庄,看見已陸續有客人到店吃年夜飯,當晚包間、大堂均已訂滿,庭院、走廊還臨時增加了不少餐桌。該店經理羅秋至介紹,春節期間由於客人較多,所以早茶和晚市均分別劃分了兩個時間段供客人選擇,讓客人分批用餐。晚市第一輪從16時30分開始,第二輪則從19時20分開始。
“今年春節餐飲的生意比預期的要好。”羅秋至告訴記者,春節店內房間的預訂在去年11月達到了第一個高峰,12月中旬因為疫情影響,有一部分客人取消了預訂,但從今年1月初開始,又接到了很多預訂電話。春節前后,除了正月初五、初六還有少量包間外,其他日期都已經安排滿了。
“我們在去年12月初試業,就是為了能趕上春節的餐飲消費旺季。”蓬江區匯福家宴酒樓總經理許保安告訴記者,今年元旦后,該店推出了68元9件套的早茶套餐,實惠的價格讓酒樓在春節前迎來了一波客流高峰,中午時間大廳基本滿座,客人要拿號等位。晚市生意也很好,除夕至大年初三,包間均已全部訂滿。
“春節這幾天,包間都滿了,特別是除夕當晚的包間,在一個月前就已經全部被預訂了。”蓬江區國宴飯店經理向美清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前預訂房間的基本都是家庭聚餐,公司舉辦年會的比較少,但是按照往年春節放假較早的情況,預計會有不少公司在春節后舉辦春茗活動,這一波餐飲消費旺季將延續至春節后一段時間。
走訪中,不少市民表示,春節到酒樓聚餐是“必選節目”。
“我們家人多,家裡坐不下,每年春節都會選擇出來酒樓喝早茶,或者晚上聚餐,讓大家坐下來一起聊聊天。”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每年春節前,酒樓包間的預訂都十分緊張,今年春節,她提前了大半個月,定好了除夕、大年初一和大年初七的包間。
“廣東人喜歡喝早茶,尤其在春節這個特別的節日裡,整個家庭的人聚在一起邊吃邊聊,熱鬧,氣氛好。喝完早茶就去公園逛逛,行個大運。”1月22日,市民趙阿姨早早出門,來到酒樓取號等位。
預制菜成“新寵”
“想要做出地道的五味鵝可不簡單,不僅要買到正宗的馬岡鵝,還要腌制、燜煮兩三個小時,既費時又費力。今年我們提前網購了五味鵝的預制菜產品,隻要簡單地加熱一下就可以上桌了,而且味道還不錯。”江門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
像李女士這樣,今年選擇預制菜作為春節聚餐備菜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今年元旦,江門預制菜產業聯盟牽頭成員單位在線上線下平台上架“預制年味·江門年夜飯”禮盒,具體包括有198元的“年年有余”套餐,298元的“鴻運當頭”套餐,以及398元的“福星高照”套餐。春節前一周,3款禮盒均已全部售罄。
“經過這些年的推廣,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江門新供銷僑潤貿易公司負責人羅子欣表示,今年我市首次結合年夜飯推出預制菜禮盒,主打五味鵝、豉油雞等江門特色菜品,以及粉葛扣肉、年糕等過年應節菜品,材料豐富而且價格實惠,受到了不少市民的歡迎。
在江門首府燕窩(綠茵高爾夫店),記者看到前來選購佛跳牆、鮑魚、花膠雞、魚翅等預制菜產品的市民也有不少。“滋補品也是廣東人的年貨必備,像花膠、鮑魚這些食材,燉煮很費時間,所以今年提前買了預制菜,一些用來准備除夕的年夜飯和大年初二的開年飯,一些則用來春節送禮。”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
江門首府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海濤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1月店內的預制菜銷量增長了近5倍。“30—50歲的消費者是預制菜的主要消費群體。不少人想春節在家聚餐,但又怕廚藝不好、做菜時間長,而用預制菜准備春節大餐,不僅有過年的儀式感,也更加方便快捷。”廖海濤說。
簡單加熱就能高效制作出一桌豐盛的美食,預制菜逐漸成為消費者春節餐桌上的“新寵”。據京東超市《2023年預制菜洞察報告》顯示,年貨節(春節前一個月)是預制菜全年銷售最高峰:年貨節期間(2021—2022年貨節),預制菜銷售額佔全年銷售額的15%,適用於年夜飯、團圓飯的預制菜將更受歡迎。
外賣盆菜熱銷
“我們從1月中旬開始陸續接到盆菜訂單,21日除夕是最多訂單的,送出了近200份盆菜。”蓬江區鳳陽裡八號私房菜館負責人吳春江介紹,粵語有“盆滿缽滿”的說法,盆菜的菜式豐富,非常符合這個寓意,是“老廣”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不少江門市民春節聚餐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從到餐廳用餐轉變為預訂盆菜到家,一些商家也緊抓商機,順勢推出相應的盆菜外帶產品,並提供配送上門服務。
“我們店主打粵菜私房菜,近幾年才開始在春節前后提供盆菜配送服務。”吳春江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前后,預訂盆菜的訂單更多了,其中不僅有家庭團年飯的訂單,也有公司聚餐的訂單,外賣盆菜成了新興的春節聚餐方式。
“以前我們都到酒樓吃年夜飯,要提前很久預訂,而且人很多。疫情發生后這些年,我們都預訂了盆菜,讓店裡直接配送到家,熱一熱就能吃,十分方便。”市民陳美琪告訴記者,如今每年春節前,挑選和預訂盆菜就成了她的首要重要事項。
1月21日晚,市民李佳欣通過微信預訂了一份428元的盆菜,准備第二天中午配上自己煮的米飯和青菜,全家六口人在家吃開年飯。“我家裡人多,豐盛的開年飯很難做,而且難得春節放假,也想讓自己好好休息,所以今年選擇了預訂盆菜。”李佳欣說。
記者走訪了解到,春節期間,外賣盆菜的預訂熱度將會一直延續至大年初七。“大年初七是‘人日’,不少市民會和家人團圓在一起聚餐,當天估計也會接到不少外賣盆菜的訂單。”市區某餐館老板傅先生說。
相關新聞
這些寓意好的菜式,這樣吃更健康
春節假期,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總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美食佳肴。在江門,春節大餐選擇豐富,不少有著良好寓意的菜式更是餐桌上的首選,以此寄托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
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任小紅表示,不少應節菜式營養豐富,但也有需要注意之處,隻要合理進食,就能吃得更健康。下面一起來看看春節都有哪些寓意好的菜式及其注意事項吧!
“年年有余” 魚肉雖好,但不宜天天吃
魚是過年餐桌上常見的菜式,寓意“年年有余”。魚類含豐富的蛋白質,以鱸魚為例,其蛋白質含量約為18%,富含維生素A、鈣、鎂、鋅、硒等營養元素,脂肪含量也不高,隻有3.4%,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中醫學認為鱸魚能補益五臟,益筋骨,調和腸胃,消化不太好的人可以經常食用。
任小紅提醒,魚肉雖好,但也不宜天天吃,更不建議頓頓都吃。中醫認為“肉生火,魚生痰”。過量食用魚肉會產生濕濁,閉阻經絡,導致關節莫名疼痛,應與其他肉類輪換著吃。
“金雞報喜” 烹飪雞肉以清淡為好
逢年過節,廣東地區素有“無雞不成宴”之說,有“金雞報喜”等多種吉祥寓意。可以說,春節飯桌上,白切雞、豉油雞等是出現率最高的菜式之一。任小紅介紹,雞肉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種類多,而且易於消化,很容易被人體吸收,更含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由於脂肪含量較低,且所含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對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環有一定作用。
中醫學則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因此,適合大部分人食用,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在免不了大魚大肉的春節餐桌上,白切雞等較為清淡的雞肉菜式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但雞肉性溫,多食容易生熱動風,陰虛火旺者不宜過多食用。此外,值得提醒的是,要避免直接接觸和處理活禽,如在家中自行烹飪雞,一定要徹底煮熟再食用。
“三陽開泰” 天冷時食用羊肉可溫補
“三陽開泰”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陽”“羊”同音,羊肉也是春節餐桌上常見的美味。
中醫學認為羊肉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養血等作用,能幫助人體提升陽氣,起御寒作用,是防寒溫補的美味佳品。羊肉肉質細嫩,含豐富的蛋白質和磷脂,其脂肪(約14%)和膽固醇含量較少,但也不應貪吃,過多攝入動物性脂肪,同樣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壓力。
任小紅提醒,羊肉性溫,體質偏熱的人士需慎食,疾病未愈者應禁食。如遇到較為反常的天氣,更應暫停食用溫補的食物。因為氣候的反常,外界陽氣異動引起人體內陽氣不適節令地過早反應,此時再進補溫陽,就容易“火上添油”。因此,應在真正天冷的時候適當地吃些羊肉為宜。
“哈哈笑” 痛風、過敏人群慎吃蝦
在廣東話中,“蝦”與“哈”同音,不少市民喜愛在新春佳節吃蝦,寓意全年“哈哈笑”,歡樂常在。任小紅介紹,不管什麼蝦,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肉質較鬆軟,易消化,同時含有鈣、磷、鐵、碘等豐富的礦物質。中醫學認為蝦肉有補腎壯陽、通乳化瘀、開胃補虛等功效。
值得提醒的是,蝦的熱量和脂肪較低,但膽固醇含量較高,膽固醇偏高者不宜過量食用。另外,尿酸過高、痛風、過敏體質等人群應慎吃。
“步步高升” 糕點不宜常油煎至香脆食用
除了各種應節菜式外,還少不了芋頭糕、蘿卜糕、鬆糕等各式賀年糕點,寓意“步步高升”。
芋頭含有豐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糾正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的生理異常,同時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白蘿卜所含熱量較少,纖維素較多,且含有豐富的澱粉酶,也有助於消化。白蘿卜還是一味中藥,性涼味辛甘,可消積滯、化痰清熱、下氣寬中、解毒。而大米性平,味甘,具有補中養胃、益精強志、聰耳明目、調和五臟、通四脈、止煩、止渴、止瀉等功效。
任小紅表示,吃白蘿卜泥或蘿卜糕,能夠改善胃不舒服、消化不良的毛病。口腔內容易發炎的人可多吃蘿卜糕,但有胃寒者不宜多吃。芋頭糕難以消化,對於胃酸過多者或胃潰瘍患者不宜食用此類糕點。不少人還喜歡把這幾種糕點油煎至香脆,這種做法不建議經常吃,否則容易過量攝入脂肪。
(來源:《江門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