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裡來了“領頭雁” 壯大基層主心骨

2021年6月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創新開啟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推進全省1127個鄉鎮、近2萬個行政村全面振興。一年多來,全省7174個單位共選派8099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4000多名“三支一扶”、科技特派員、金融助理等專業人才和1030名高校畢業生志願者組團奔赴各地鎮村,尋村情、找問題、謀對策、定規劃,為鄉村發展擘畫美好藍圖。
8月末,清遠英德連江口鎮下步村內田間青蔥連片,優質香稻已初長成。下步村駐村第一書記、駐連江口鎮工作隊隊員蔡炯福將幾位村小組組長召集在村合作社的臨時駐點,商量著下半年的工作計劃。今年上半年,下步村在工作隊的支持下成立生產合作社,開展機械耕作,還引進了優質香稻和禾虫。幾位村裡的老黨員和致富帶頭人躊躇滿志,謀劃著將來的好日子。
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中關鍵的一環。推進組織振興,要選好用好鄉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黨員干部通過強化自身隊伍建設、黨建引領規范村居運作、選優配強農村基層帶頭人等一系列舉措,有效夯實基層黨組織根基,讓黨旗在田間地頭高高飄揚,讓鄉村振興戰略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
了解村民,就要住在村裡
去年7月開始,連江口鎮粗石坑村村民王學傳家中來了幾名奇怪的“租客”。他們在房裡敲敲打打,還搬來了許多家具,忙活幾天后,把村裡多年老化的電纜修好了。
一群省城裡的干部,決定在村裡長期住下。廣東省委辦公廳—恆健控股公司駐連江口鎮工作隊隊長黃江波說,這是走進農村、了解農民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工作隊要時刻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把村民的福祉挂在心上,把為村民辦實事落到實處。”黃江波說。住在村裡當天,黃江波向隊員宣布“禁酒令”:“工作隊不參加無意義的應酬和宴請,省下的時間可以用來走訪村民,去聽聽他們有什麼困難。”
連江口鎮地處北江和連江的交匯口,江河將整個鎮的區域一分為三,部分偏遠的村落從鎮區驅車需要兩個小時才能抵達。山高路遠,但隊員們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對全鎮的情況摸了底。期間,隊員們了解到,個別村民因病因殘導致經濟困難、生活困頓。工作隊安排隊員定期走訪,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當村民鄧文標第一次見到黃江波時,沒有太多期待,甚至冷冰冰地說:“如果你們是來做樣子的,那就不必過來了。”黃江波了解到鄧文標有一個身患腦癱的兒子,誠懇地對鄧文標說:“咱們一起想辦法,幫你兒子把病治好。”
在工作隊和當地鎮政府的幫助下,鄧文標承包了一片苗圃,村裡將他發展為苗圃種植的技術帶頭人。在了解到鄧文標沒有車輛運輸苗木,加上帶孩子去城裡看病不便,工作隊又發起募捐。有企業為鄧文標捐贈了一輛皮卡車,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沒想到你們真是來幫我們的!”家庭收入有保障,孩子看病也有了希望,如今的鄧文標每每見到工作隊到訪,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在連江口鎮,工作隊正在跟進的幫扶案例還有幾起。“幫助一戶家庭,影響一個村庄。通過為村民辦實事,讓村民真切體會到黨的關懷。”黃江波說。
村裡有事要商量著辦
“鄉村的事情能辦成,要靠和村民商量著辦,而我們要把這種議事流程落實成制度。”沙坪村第一書記馮育平說。一年前,由省政府地方志辦公室和中國聯通廣東分公司組成的工作隊入駐梅州興寧市永和鎮。
工作隊駐鎮幫鎮扶村一年來,永和鎮發生不少變化,其中沙坪村尤為突出:以前雜草叢生的道路現在干淨整潔了,路面在修繕后擴寬了一倍﹔村委辦公樓樓頂鋪設了太陽能板,樓后出租土地上的廠房拔地而起,村集體收入從3000元增至2021年的5萬元,2022年預計超15萬元。
2021年10月起,來自廣東聯通黨群工作部的馮育平開始擔任沙坪村第一書記。數字鄉村建設、耕地流轉、祝枝山碑廊籌建、未利用入地流轉……工作隊通過“四議兩公開”制定了“永和鎮沙坪村黨支部黨員挂鉤村15個重點項目”。有些項目已經為村子帶來實惠,有些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鄉村事務千頭萬緒,關鍵還要靠基層黨員。”馮育平介紹,沙坪村黨支部黨員結對幫扶16名特別戶,與孤兒、五保戶、低保戶以及困難戶保持日常聯系,定期上門慰問。沙坪村還對17個崗位進行“一編三定”。黨務工作監督崗、撂荒復耕崗、防返貧監測崗……17個崗位覆蓋的村務事無巨細,其中15個崗位有兩名黨員負責。此外,廣東聯通也發揮自身專長,助力全鎮13個村開通“沃視通”黨建系統,加強流動黨員管理。
在潮州市文祠鎮,駐鎮工作隊將黨建結對共建作為鄉村振興規劃的重點。省委宣傳部23個黨支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69個黨支部與文祠鎮22個行政村、1個社區的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以“4對1”的方式實現全覆蓋。在得知文祠鎮尚榮小學的學生對課外閱讀需求強烈后,省委宣傳部出版處黨支部等為文祠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尚榮小學捐贈圖書4300多冊,為尚榮小學購置書架、重建圖書館。
“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們通過支部結對共建,為當地小學修建體育館、希望小屋,資助超過100名困難學生。通過點亮文祠百姓的微心願,讓工作隊隊員成了村民的貼心人。”駐文祠鎮工作隊隊長鄧廣志說。
要帶著村民一起干
鄉村振興,關鍵靠人。沒有堅強的基層黨組織,沒有可靠的致富帶頭人,鄉村振興的規劃就無法落實。一年多來,各地工作隊除了加強自身的隊伍建設外,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育當地的基層力量上。一批有想法、有干勁的基層帶頭人在工作隊的幫助下成長起來,在鄉村基層治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駐鎮一年多來,由省消防救援總隊作為牽頭單位、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作為成員單位的界炮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也在湛江遂溪縣內角村村民心中贏得認可。工作隊隊長陳嘉偉、隊員兼界炮村第一書記李小佳剛進村,就有村民熱情地向他們打招呼。新修好的水泥路光潔明亮,村頭小公園內的健身器材則是陳嘉偉所在的珠海市消防救援支隊捐贈的,今年初剛安裝好。
“在一輪調研下來后,我們針對界炮鎮基礎設施建設底子薄、資金有限的實際,選取了群眾基礎好的內角村,自籌資金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通過以點帶面推動人居環境整體提升。”內角村“村長”吳少英年近70,看起來十分干練。“為村民們修好路、建好路燈是我30多年的心願。”她說,黝黑的臉上泛起笑容。
“工作隊到我們村裡幫忙修路、建公園和路燈。為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他們經常周末來村裡開動員大會。在施工的時候,為了工程質量,他們都是自己過來監工。”吳少英說。
在內角村的小公園裡,可以看到,園中干淨整潔,綠化與周邊田園風光相得益彰。村裡去年還成立了巾幗服務隊,一兩天就會過來打掃一次。
吳少英說,以前村裡打掃衛生,給錢村民都不一定願意干,“結果隻有我們幾個村干部自己干,不是個辦法”。去年,界炮村委組織村干部和村民到其他先進文明村參觀學習。再后來,村裡小公園建好了。“大家看到干淨的環境,也下決心把自己的這個‘家’裝扮好,不能比別的村差,村民就都參與進來一起干。”吳少英說。內角村巾幗服務隊就這樣成立起來,最初隻有10多名婦女參加,在大家的帶動下,現在已經有38名成員。
有泥土味,方能聚民心。鄉村振興中的“領頭雁”用實際行動,讓鄉村振興的“車頭”更有力,讓鄉村振興的“列車”向美好的未來駛去。
南方日報記者 吳揚 王越瑩
朱紅鮮 陳彧 張晉 徐勉
見習記者 吳彬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