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梅州蕉嶺4家“粵書吧”建成開放

一吧一特色 閱讀“悅”享受

2022年08月15日10:48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在石窟河畔的民宿裡看書,在大山深處的紅色教育基地裡品讀歷史,在茶香氤氳、琴聲悠揚的酒店裡看書……在梅州蕉嶺,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動的新型閱讀空間品牌——“粵書吧”,伴隨著文旅融合的春風,在蕉嶺的景區、酒店、民宿裡破土而出,4家“粵書吧”建設完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粵書吧”不僅搭建了全民閱讀與特色文化有機結合的文旅融合體驗新場景,還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進行了“有溫度、接地氣”的創新探索,營造“悅讀書、粵旅游”沉浸式消費場景。

新探索:拓寬文旅融合思路 

清晨的陽光透過玻璃洒進書架,從廣州來旅游的小學生陳錦觀在蕉嶺縣醉美書院民宿吃完早餐順手就拿了一本歷史書認真看了起來,“這裡的書比較多,內容很豐富,外面逛累了我就會來這裡休息一下,看看書,挺好的。”

蕉嶺縣醉美書院坐落於長潭鎮石窟河畔國家3A級景點卡拉比—丘數學世界旅游區內,開門即見石窟河美景,背靠若夫登山公園。近年來,該民宿成為不少游客到蕉嶺旅游的住宿首選。

據悉,結合醉美書院文化創意服務和產品,“粵書吧”為企業配備文學、藝術、旅游、美食等各類紙質圖書2000余冊,還配置兩台數字閱讀終端iPad,內含豐富的電子報刊、文獻、視聽讀物等,以滿足不同游客讀者的閱讀需求。

“我們書院本身也有很多書籍,共有1萬多冊,我們的客房名字都是以作家來命名的,裡面就是相關的書籍,例如柏拉圖、老子、曹雪芹,營造濃濃的書香氛圍。”醉美書院經理黃娜玲介紹。

醉美書院“粵書吧”通過樹立“共建共享共贏”理念,不斷探索,利用圖書館資源,發揮醉美書院現有市場活力,力求打造“一吧一特色”,開展茶吧、咖啡、文創產品等多元化活動,利用新媒體定期向廣大讀者游客推薦積極向上,內容健康的書單,舉辦各類型的讀書分享會、讀書沙龍等。“我們的視頻號每天都會發一本書的介紹,這些書都能在我們‘粵書吧’借閱。”黃娜玲說。

在“粵書吧”的不遠處,醉美書院還設置了π學堂、美術長廊等。“在這些場所,我們會不定期舉行讀書會、音樂會、美術展等,都是免費的,主要是為大家提供一個文化交流的共享空間。”黃娜玲說。

走進美術長廊,一幅幅意境深遠的水墨丹青映入眼帘,有接地氣的鄉村生活,也有美似仙境的湖光山色……“粵書吧”提供了舒適環境、智能服務、多元活動,豐富了游客的感受與體驗,成為旅途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給文化加碼,更為旅游賦能。

為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落實公共文化重點改革任務,自2020年開始,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全省景區、酒店和民宿等旅游場所開展“粵書吧”文旅融合創新發展項目,通過樹立全省統一品牌,在旅游經營單位設立社會力量分館,將公共服務率先打造成為文旅融合創新探索示范領域。

為此,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制定了《廣東省“粵書吧”建設指引》《“粵書吧”必備書目》等規范性文件,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打造一批以公共閱讀服務、全民藝術普及為主要功能的先行先試典型樣板。

2021年,建設“粵書吧”類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被列入廣東省政府民生實事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任務。“粵書吧”建設也成為廣東各地推動公共文化建設的有力抓手。

新亮點:打造紅色文化風景線  

在蕉嶺縣紅星客棧“粵書吧”,窗外是層巒疊嶂的山川,耳邊是嘰嘰喳喳的鳥鳴,抿一口蕉嶺綠茶,翻看著《井岡山精神》,仿佛置身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蕉嶺縣紅星客棧位於蕉嶺縣三圳鎮西北部東嶺村,東嶺村是廣東省著名的革命老區,是閩粵贛邊縱支隊獨四團九團指揮所、藍坊肚戰場舊址所在地,2019年還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

東嶺村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打造形成具有鄉村旅游、民俗展覽、紅色教育等功能的綜合性、活態化的紅色村。

紅星客棧是三圳鎮第一家以紅色革命精神為主題的鄉村特色客棧,前身為東嶺牗民小學。當年紅軍曾在藍坊肚發生過戰斗,本著將革命精神與革命文化傳承下去的初衷,改建成革命歷史事跡展以及紅星客棧。客棧風格完全沿襲了其前身牗民學校的布局,加入了豐富的紅色元素,力求讓每一名入住的顧客深刻體會到革命時代的生活氣息以及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

筆者看到,紅星客棧“粵書吧”採用了簡約現代的設計風格,搭配錯落有致的玻璃球燈,簡約的線條明亮的燈光,再配置沙發、書台,現代與歷史相互烘托,帶給游客不一樣的視覺沖擊。

“我們重點配置了黨建類圖書、經典讀物等紙質圖書近1000冊,有不少紅色故事的書籍,讓市民游客學習革命歷史、弘揚優良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東嶺紅星客棧經理王嘉說,這些圖書極大地豐富了市民游客的閱讀資源,提供了多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驗,助力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紅星客棧以紅色旅游為依托,突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粵書吧”的建成,進一步提升紅色旅游文化發展。紅星客棧在完善紅色旅游產品的同時,與“粵書吧”攜手,推出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宣傳紅色革命故事,組織紅色主題研學參觀,創新陳展方式,開展紅色旅游宣傳推廣,共同促進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研學旅游、生態旅游融合發展,提升紅色旅游發展活力。

新模式:實現普惠共享公共文化  

暑假期間,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蕉嶺縣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參觀,王先生在入口登記信息的時候看到旁邊的房間裡有一排書架,便和家人走了進去,順手拿起了一本書看,這就是蕉嶺縣旅游服務中心“粵書吧”。

蕉嶺縣旅游服務中心“粵書吧”位於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旅游服務中心。

“粵書吧”的設計結合服務中心特點,採用了清新明亮的設計風格,將設計的元素、色彩、照明融為一體,配置木色書台、定制書架以及1000多冊書籍,內容涵蓋經典文學、旅游養生、創業經濟等各類主題,為游客帶來休閑閱讀體驗,拓展新型閱讀空間,是游客、企業員工和附近居民閱讀的好場所。

“粵書吧”是圖書館總分館制在旅游行業的延伸拓展,結合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場館共融開放,共同發展,共享管理,將“粵書吧”納入到蕉嶺縣圖書館總分館制體系,實現圖書統一採編、資源統一調配、人員統一培訓、服務統一規范、績效統一考評。

覆蓋面廣、主題性強的“粵書吧”提供了人性化的文化服務,更持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普惠化,為蕉嶺縣公共文化建設帶來了新氣象。

“粵書吧”的建成,不僅搭建了全民閱讀與特色文化有機結合的文旅融合體驗新場景,還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進行了“有溫度、接地氣”的創新探索,營造“悅讀書、粵旅游”沉浸式消費場景。

在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的河對岸,梅州山月居酒店內也設置了“粵書吧”,在酒店首層瀾滄古茶品茶室,淺灰色書架搭配木屋造型裝飾和燈帶,把更多藝術元素應用到設計中,增強審美韻味和文化品位。

據悉,梅州山月居酒店“粵書吧”是縣圖書館與企業共同建設運營的新型閱讀空間,為遠道而來的游客免費提供圖書閱覽、文創產品展示、文旅信息等服務。“粵書吧”配置了千余冊圖書,涵蓋經典文學、社會科學、歷史人文等各類主題,供游客讀者閱覽。

“我們這間‘粵書吧’是與茶室在同一個空間,書香、茶香縈繞,有些客人早上起來會去河畔走走,然后來這裡看看書、品品茶。”山月居酒店經理鐘梅花說,將書吧嵌入此處,讓“詩和遠方”完美兼容,既滿足了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讓游客在游玩之余多了一個休憩的好去處,又提升了酒店整體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蘊。

自酒店營業以來,旅客往來觀光游覽,極大提高了該書吧的利用效率和服務效能,書吧與酒店雙向賦能,實現了共建共享共贏。

新型閱讀空間在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提供閱讀服務的同時,保留社會力量的服務特性,融合多種服務形態,將閱讀滲入居民日常生活,形成良性發展的文化生態圈,為城市、鄉村和個人發展賦能。

“高顏值”的新型閱讀空間,不僅提供閱讀服務,還舉辦讀者沙龍、藝術賞析、非遺展示、展覽等多種活動,引入最新技術開展智慧服務,聚合多元功能、融合多種業態,帶來創新的服務體驗。

“我們計劃接下來舉行讀者沙龍類的活動,為大家提供一個讀書交流的平台。”鐘梅花說。

他山之石

汕頭丹尼丹納“粵書吧”:

立足本土文化策劃特色活動   

汕頭市小公園丹尼丹納“粵書吧”入選2021年度廣東省“粵書吧”建設最佳實踐案例。

小公園是海內外潮人的精神家園,也是汕頭市的網紅景點。金平區結合實際選取小公園開埠區進行試點,以打造“一吧一特色”、培育“悅讀書、粵旅游”為准則,率先在汕頭市嘗試將公共服務打造成為文旅融合創新示范點,引領帶動小公園開埠區的文旅消費新潮流。

據介紹,丹尼丹納“粵書吧”的建成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共建共享共贏,更是拓展圖書館總分館制新領域,將圖書館總分館制在旅游行業延伸推廣。

丹尼丹納“粵書吧”由金平區圖書館提供圖書資源,安裝電子閱讀機,經過共同打造最終實現旅游公共服務領域的文旅融合創新。該“粵書吧”重點圍繞“旅游文化”“老埠文化”和“紅色文化”為廣大讀者和游客拓展新型閱讀空間。

小公園丹尼丹納“粵書吧”建成以來,金平區圖書館立足於本土文化宣傳推廣,精心籌劃多場融合潮汕文化、區域特色和民俗風情的主題活動,連接熱愛生活和閱讀的心靈,助力推進美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旨在讓讀者在消費過程中得到更多驚喜體驗。

自“粵書吧”開放以來,圍繞“老埠文化”“僑批文化”“紅色文化”等元素,已成功舉辦多場閱讀分享會,憑借持續性的特色主題活動,丹尼丹納“粵書吧”收獲一波波熱點關注和由衷好評,逐漸成為一個面向廣大讀者和游客的新型閱讀人文空間。

東莞茶山寒溪水“粵書吧”:

一場時空交錯的奇幻漂流   

琉璃瓦的疏影落在廊下,麻石地面苔痕上階綠,導覽機器人走在紅石與青磚構筑的堂前——在東莞這座由300年老祠堂升級而成的智能圖書館茶山寒溪水“粵書吧”,每次讀書都恍如一場時空交錯的奇幻漂流。

這是一座二廊三進的祠堂,面積280平方米。進門是一個小小庭院,側廊的雕欄石砌猶在,修舊如舊后朱顏未改。兩個小書格擺在前廳左右,偶爾有風從天井吹來。

科技結晶被巧妙安排。圖書消毒櫃、自助借書台、視頻播放儀擺在易用但不扎眼的邊角處。藏不了的是個機器人,它可以陪人聊天和播放音樂。

更多的書在后廳。藏書廳帶著古祠堂的獨有氣質,正中的書牆高四五米,人站在幾千本書下顯得渺小。7000冊正版書籍來自東莞圖書館茶山分館,涵蓋繪本、文學、歷史、政經類暢銷書。

陳萍 蕉新

(責編: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