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州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公布

2022年05月17日08:54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積極爭取設立市內免稅店

  近日,廣州市政府網站公布了《廣州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簡稱《規劃》)。

  根據《規劃》,廣州將努力實現“十四五”時期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基本建成、2035年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標。

  回顧“十三五”:

  廣州商務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十三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突破8000億元、9000億元大關,2020年實現9218.66億元,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年均增速9.9%,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外貿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貨物貿易2019年首次突破萬億元,服務貿易年均增長15.9%、佔對外貿易比重由17.9%上升至26.6%。實際使用外資連續五年增速超5%,累計328.3億美元,比“十二五”時期增長35.8%,其中2020年實現493.72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

  直播電商以12個全國首創引領產業健康發展,成為商貿業數字化升級典型示范﹔全市重點場館年展覽面積連續9年居全國第二,舉辦展覽場次自2017年起穩居全國第二﹔獲評國家跨境貿易指標標杆城市,廣州“單一窗口”累計業務量超6.5億單。

  放眼“十四五”:

  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超5.3%

  “十四五”時期,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廣州市商務工作面臨諸多挑戰,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加。但要看到,廣州作為“千年商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樞紐功能強大,產業體系完備,消費市場成熟,流通體系高效,商業貿易活躍,營商環境一流,具有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

  《規劃》從消費引領、貿易輻射、開放合作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發展目標,力爭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實現5.3%以上,限額以上企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突破2850億元﹔貨物進出口總額突破1.1萬億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佔比達30%,新興服務貿易佔比達35%﹔實際引用外資累計超過2500億元﹔重點展館展會展覽面積超1200萬平方米。

  數說廣州商務發展“十四五”

  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實現5.3%以上,限額以上企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突破2850億元﹔

  貨物進出口總額突破1.1萬億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佔比達30%,新興服務貿易佔比達35%﹔

  實際引用外資累計超過2500億元。

  5個世界級地標商圈

  廣州將培育和做大做強天河路—珠江新城、長隆—萬博、金融城—黃埔灣、白鵝潭、廣州塔—琶洲5個世界級地標商圈。

  2個嶺南特色商圈

  深化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示范,推動智慧化改造,建設廣府活力區(北京路—海珠廣場)、大西關(上下九—永慶坊)2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嶺南特色商圈。

  4個樞紐型國際商圈

  加快建設廣州北站—白雲機場、廣州南站、南沙灣(廣州南沙國際游輪母港)、廣州東部交通樞紐4個樞紐型國際商圈。

  75+25

  廣州將推動75公裡珠江兩岸全線貫通,重點培育25個產業價值園區,打造珠江世界級消費服務業發展帶。

  30+30

  廣州將依托北京路、天河路、珠江琶醍等重點商圈,在全市推動創建30個高品質夜間消費地標和多個夜間消費打卡地。同時以珠江為軸線,結合30分鐘生活圈布局打造若干個獨具特色的夜間活動區。

  廣州商務發展“十四五”看點:

  1 將打造珠江世界級消費服務業發展帶

  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中央賦予廣州的一項重要內容。《規劃》中,廣州將“優化消費供給結構”作為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首要工作內容。

  按照規劃,廣州將推動75公裡珠江兩岸全線貫通,重點培育25個產業價值園區,打造珠江世界級消費服務業發展帶。通過沿珠江前航道建設城市中央活力區,廣州將打造更高能級、更多功能、更強黏度的全球高端功能引領地、國際文化旅游消費中心地。

  南沙具有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三區”疊加政策優勢以及大灣區中心區位優勢,也被重點關注,將被打造成為文商旅消費融合創新的南沙濱海新城區。

  此前,廣州市商務局發布的《廣州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重點提及構建"5+2+4+N"的總體商圈布局體系,這一點在《規劃》中也被重點提出。廣州將培育和做大做強天河路—珠江新城、長隆—萬博、金融城—黃埔灣、白鵝潭、廣州塔—琶洲5個世界級地標商圈。深化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示范,推動智慧化改造,建設廣府活力區(北京路—海珠廣場)、大西關(上下九—永慶坊)2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嶺南特色商圈。加快建設廣州北站—白雲機場、廣州南站、南沙灣(廣州南沙國際游輪母港)、廣州東部交通樞紐4個樞紐型國際商圈。

  2 聯動謀劃自貿試驗區擴容

  按照《規劃》,廣州還將抓好自貿試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平台建設,更好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奮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

  廣州將對標國際高標准投資貿易規則,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在貿易、金融、物流和數據跨境流動等重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同時爭取國家、省以清單式批量授權方式實施一攬子賦權,利用“雙區聯動”優勢,擴大自由貿易(FT)賬戶等試點實施范圍,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政策紅利。

  廣州還提出探索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域,優先將自貿試驗區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與開放、綜合監管等領域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至聯動發展區域。在聯動發展區域的基礎上,廣州將積極爭取自貿試驗區擴容,確保自貿試驗區創新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3 深入挖掘22時之后的消費潛力

  免稅購物成為滿足國內升級類消費需求的重要途徑。廣州將積極爭取設立市內免稅店,統籌協調在機場隔離區內為市內免稅店設置離境提貨點,打造免稅購物業態,加快發展白雲國際機場、廣州東站等口岸免稅店,支持設立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口岸免稅店。廣州還將配合有關部門探索開展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支持創建離境退稅示范街區,在各大商圈、離境口岸、旅游景點擴大退稅商店規模,支持“老字號”門店開展離境退稅業務。

  20世紀80年代,廣州西湖路就誕生了全國第一個“燈光夜市”。如今,廣州也將繼續釋放夜經濟活力。根據《規劃》,廣州將依托北京路、天河路、珠江琶醍等重點商圈,在全市推動創建30個高品質夜間消費地標和多個夜間消費打卡地。同時以珠江為軸線,結合30分鐘生活圈布局打造若干個獨具特色的夜間活動區。

  廣州將推動夜宵、夜購等融合發展,豐富夜間消費業態,支持文旅部門創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廣州鼓勵食、住、行、游、購延時服務,支持商場、購物中心在店慶日、節假日期間開展“不打烊”等晚間促銷活動,支持開展夜間到家服務,深入挖掘22時之后的消費潛力。

  4 將推進空港國際會展中心建設

  會展業具有強大帶動效應,能夠帶動吃、住、行、游、娛、購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規劃》同樣對會展業給予了重點關注。

  根據《規劃》,廣州將推進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建設,到2022年底建成建筑面積達161.5萬平方米、展覽總面積達62萬平方米、配套會議面積4.9萬平方米的會展綜合體,形成全球領先優勢。

  全市會展空間布局也將進一步優化。廣州將推進空港國際會展中心建設,到2024年建成建筑面積33.2萬平方米、展廳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同時推動富力環球時尚博覽中心投入運營。南沙自貿試驗區、越秀流花地區、白雲區、中新知識城、廣州東部交通樞紐等區域會展場館也將進一步推進建設,帶動形成各具特色的會展集聚區。廣州也鼓勵利用商業廣場、體育場、舊廠房等設施舉辦展覽、演藝、節事等活動,形成對會展業發展的“多點支撐”。

  5 以番禺荔灣為重點打造美食地標

  “食在廣州”是塊金字招牌。建設世界美食之都,也是廣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根據《規劃》,廣州將鼓勵各類經濟實體參與餐飲行業投資,促進餐飲業態創新,推動早餐、快餐、地方小吃、商場餐飲、主題餐廳、食街排檔等協調發展,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

  廣州還將聯合餐飲電商平台加強餐飲企業精准輔導,推動餐飲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傳統粵菜館、“老字號”餐飲店等上線經營,探索網絡直播與餐飲融合發展新模式,打造“線上美食之都”。

  《規劃》同樣提出,廣州要積極參與“世界美食城市聯盟”推廣交流活動,大力宣傳廣州的美食文化和宜商宜居的城市形象,提升“食在廣州”知名度和美譽度。並以番禺區、荔灣區為重點,打造廣州美食地標。

  6 強化產業鏈招商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對穩經濟基本盤意義十分重大。《規劃》提出,廣州將強化產業鏈招商,重點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加快招商。

  在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廣州將重點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智能裝備與機器人、軌道交通、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與精細化工等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項目。

  在聚焦先進制造業方面,廣州將瞄准“高、精、尖”行業領軍企業、產業鏈主導型企業、“鏈主”企業,加強先進制造業產業鏈頭部企業和薄弱環節靶向招商,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同時聚焦建設海洋強市,大力引進海洋交通運輸、海洋高端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等產業。

  在聚焦現代服務業方面,廣州將著力引進商務會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電子商務、航空航運、時尚創意和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商貿、文化、旅游、體育、教育、健康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總部經濟、平台經濟以及人力資源、知識產權、會計、法律等高端專業服務業。同時聚焦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加快引進或新設各類法人金融機構及其專業子公司、金融中介機構、地方金融組織等,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金融機構依法有序在穗設立內地法人總部、分支和專營機構。(記者龍錕、申卉、許曉芳)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