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東揭陽去年快遞業務量35.33億件,排名全國第六

小城市攀登電商高地

本報記者 賀林平
2022年05月05日09: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小城市攀登電商高地(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今年一季度,廣東揭陽快遞業務量達8.47億件,排名全國第四。

  一件件快遞背后,是當地發達的制造業產業鏈配套、便利的交通物流網絡和年輕人的創業熱情。當地政府順應趨勢,善用政策扶持和制度創新,與市場力量形成良性互動,不斷攀登電商新高地,並通過產業融合持續釋放發展動能,從“快遞大市”向“快遞強市”跨越。

  今年一季度,揭陽快遞業務量達8.47億件,排名全國第四。

  此前,國家郵政局發布2021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城市排名,廣東有4座城市躋身全國前十。除了廣州、深圳、東莞外,揭陽也佔據一席,2021年快遞業務量35.33億件,排名全國第六,連續3年位居全國前十。GDP總量約為東莞1/5的揭陽,為何能創造如此大的快遞業務量?記者前往當地一探究竟。

  產業配套助力發展

  駛過揭普惠(揭陽—普寧—惠來)高速錫場入口僅幾分鐘,就來到了揭陽市軍埔村村口。沿著村裡的大道邊走邊看,“品牌授權”等招牌隨處可見。“現在村裡有各類網店1萬多家,年交易額達100多億元。”揭陽市軍埔電商協會相關負責人黃作宏說。

  時間回溯到10年前。2012年,在廣州做電商的軍埔村人許冰峰回到家鄉,開啟了村裡的電商發展之路。

  “廣州的生活開銷大,檔口、倉庫的租金,比這裡高很多,索性就回來了。”許冰峰說,從最初的每天一兩單,逐漸發展到十幾單、幾十單,再到2013年每天銷量幾百單。

  像許冰峰一樣,還有不少年輕人追趕電商風口,漸漸在揭陽各縣市區、鄉鎮集聚。有規模就有商機,揭陽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鄭俊勇說,在市場需求推動下,順豐、“三通一達”等國內快遞企業紛紛布局,在揭陽陸續建起10個區域分撥中心,鋪設各類營業網點475處。

  適逢國家和廣東省加快補足粵東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短板,揭陽電商借勢駛上“快車道”。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年吞吐量最高達735萬人次﹔揭陽港年貨物吞吐量超3000萬噸﹔廈深高鐵、梅汕客專、汕汕高鐵在揭陽設立5個站,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5小時生活圈。此外,陸續通車的8條高速公路穿城而過,出入口35處,基本實現主要經濟節點20分鐘上高速。

  多重利好疊加,使得揭陽電商產業在全國競爭中擁有了綜合成本優勢。許冰峰等多名從業者告訴記者:“當地平均一單快遞運費能壓縮到2元,而在廣州一般也要4—5元。”

  除了類似軍埔村這樣專注於銷售的電商村,在40公裡外的縣級市普寧,依托傳統制造業基礎,還發展出背靠產地、前店后廠的電商體系。

  “作為工業發展起步較早的地區,潮汕地區擁有多個傳統制造業集聚區。”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教授陳鴻宇分析,揭陽電商能迅速發展,周邊的制造業配套是不可或缺的產業基礎。

  拿普寧來說,2021年全市紡織服裝產業總產值達1200多億元,是廣東省服裝產業集群中總產值最大的縣級市。在池尾街道上寮村的電商園內,網店老板黃鎮標拿著一款剛剛上線的大碼女裝娓娓道來:“從馬路對面的布行拿布料、輔料,到隔壁村剪裁,之后送到普寧的工廠統一印花,最后運回廠裡縫制。從設計到上架一條龍,整個周期才一周左右。”

  “這樣的效率,在普寧當地非常普遍。”揭陽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坦言,隻有這樣,才能在最大限度壓縮成本的同時,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更新。

  主動作為優化環境

  在揭陽,電商快速發展的背后,既有市場的自主選擇,同時也離不開政府的主動作為。

  早在2012年,普寧市就邀請專家,經摸底調研形成了《普寧市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成為粵東首個制定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的縣級市。

  “在全省發展版圖中,揭陽雖然財力相對較弱,但當地善於因勢利導,借助各種有利政策主動作為,實現與市場力量、行業協會、經營主體的良好互動。”陳鴻宇說。2020年,揭陽出台促進電商產業發展“1+1+12”政策體系,在土地、金融、資金獎補等方面給予支持﹔依托揭陽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成立市電商培訓聯盟,加快電商人才培訓,初步形成“政校行企協同育人”的體制機制。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林宇還有另一個身份——“金牌講師”,最近幾年,他經常到軍埔村的電商人才培訓基地授課。“政府常年在這裡舉辦免費人才培訓班,還上線了電子商務在線教育平台。”在持續不斷的人才培訓帶動下,軍埔村及周邊開網店的青年,輻射方圓10公裡20個村,帶動群眾就業超10多萬人。

  為完善快遞電商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揭陽還在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升企業運營的順暢度。

  在韻達快遞粵東分撥中心,總經理崔文生告訴記者,原來在揭東區曲溪街道的場地比較擁擠,隻有75畝,后來又拿下了150畝地。按照政府推動快遞物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政府在加快審批流程方面予以了大力支持,現在企業的發展空間大大拓展了。如今,這家分撥中心每天有72條線路發往全國各地。

  轉型升級謀求突破

  “去年我們的快遞業務量排全國第六,但業務收入隻排到第十,一方面體現了成本競爭力,另一方面也代表網店經營商品總體層次較低,價值不高。此外,經營主體以小企業和個體商戶為主,缺乏規模性、平台性企業。”揭陽市商務局副局長林彬坦言。

  謀求“更上一層樓”,揭陽正在探索推動從“快遞大市”向“快遞強市”跨越。

  走進普寧國際電商城,隻見三樓正在打造電商服務集聚區。這裡集直播間、攝影棚、展示廳、公共會議室、路演空間等於一體,並引入了大型網絡平台的商家運營中心,零距離為本地網店經營者提供服務。五樓,由電商城經營企業投資800多萬元打造的時尚展示中心已經完工,“未來,這裡將成為新品的展示場所。”電商城總經理孫冠介紹。

  “電商不是會生產、擺上架、坐等買家上門就行了。就說展示推廣,我們本地很多商品,還要到廣州、杭州等地找廣告公司和模特拍照、做廣告片。”普寧市電商行業協會秘書長唐君認為,揭陽電商要想轉型升級,就必須填補、強化產業鏈條上的這些空白、薄弱環節。

  無獨有偶,扎根軍埔村的青年創業者,也日漸意識到,電商已不是當初的樣貌。90后大學生黃海天帶著自有技術回鄉創業,依托軍埔村這幾年蓬勃發展的電商產業鏈集群優勢和良好的經營環境,他和伙伴創立了專注寵物飲水機、寵物喂食機等智能硬件的公司。目前,公司已開發4類100多個產品,2021年電商銷售額已突破600萬元。他深有感觸:“電商依賴制造業的產業基礎,反過來又不斷賦能制造業提質升級。”

  眼下,揭陽正抓住國家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的機遇,加快推進“快遞出海”工程,支持外貿與電商深度協同。2月8日,國務院同意設立中國(揭陽)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有望促進揭陽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夯實外貿競爭新優勢。

  此外,“快遞+農業”等模式也通過產業融合持續釋放發展動能。在電商帶動下,揭陽全市2021年上線農產品品種近百個,銷售額超億元。“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壯大農村電商主體,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培養農村電商專業人才,探索‘龍頭企業+農戶+電子商務’產供銷一條龍發展。”揭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銳彬說。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