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州“老鐵”巴拿馬:同賀新春迎冬奧!

2022年02月02日10:17 | 來源:廣州新聞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廣州“老鐵”巴拿馬:同賀新春迎冬奧!

  中國與巴拿馬於2017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掀開兩國友好關系的新篇章。其實早在100多年前,兩國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巴拿馬可以說是中國“最老”的好朋友之一,而在中巴關系的歷史長河中,廣州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地方。

  兩地同賀新春迎冬奧

  巴拿馬共和國政府於2021年11月12日宣布,從2022年起將中國農歷新年(春節)定為巴拿馬全國性節慶日。為慶祝這一盛事,花都在1月26日上午舉辦了主題為“賀新春,迎冬奧,熱烈慶祝巴拿馬將中國農歷春節定為全國性節慶日”的慶典活動。

  △巴拿馬駐廣州總領事Yamileth YeLi(葉明明)與花都區副區長徐容雅共同為醒獅引領啟號。

  △廣府醒獅點睛、起獅儀式。

  而在1月30日晚上,花都區委統戰部、區僑聯組織了巴拿馬僑領們一起到海心沙觀看了“慶新春 迎冬奧”主題無人編隊飛行表演,慶祝中巴建交五周年,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僑領們表示,很榮幸作為花都海外華僑華人代表,來廣州見証如此極具意義的慶祝活動。

  巴拿馬的“廣州印記”

  早在19世紀50年代,華人從廣東出發漂洋過海抵達巴拿馬,幫助巴拿馬人民修鐵路、挖運河,最后留在這片土地上做貿易、開店鋪……與巴拿馬人民一道為了幸福而努力奮斗,為巴拿馬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巨大的貢獻。

  △巴拿馬運河

  憑借勤勞和智慧,華人成功融入巴拿馬社會,贏得了廣泛的尊重。而廣州,在中巴關系歷史長河中始終扮演著“開拓者”的角色。如今,在巴拿馬400多萬人口中,祖籍為廣州花都的有約20萬人,他們活躍在各行各業。

  有趣的是,周末“飲早茶”也已成為巴拿馬許多民眾的習慣。餐廳服務生多是當地人,當你點菜時,他們一律使用粵語報菜名,燒賣、皮蛋粥、蝦餃、排骨、鳳爪等,標准的粵語發音﹔而當地食客們,對這些異國發音的食品名稱,也早已耳熟能詳、運用自如。

  2018年,在巴拿馬舉辦的中巴友好故事會。

  △2020年,廣州企業向巴拿馬駐廣州總領事館捐贈防疫物資。

  廣州的“巴拿馬村”

  而在大洋彼岸的廣州花都,也至今保留著眾多“巴拿馬村”,村中幾乎一半人口都旅居巴拿馬。隨著華人華僑在巴拿馬逐漸站穩腳跟,他們也開始反哺家鄉。在村子裡,隨處可見的小洋樓,都是在巴拿馬的華僑回鄉建設的。

  這些巴拿馬華僑不僅回鄉建房,更捐建學校。自20世紀20年代起,就有華僑捐資回鄉興辦學校,其中就有紅群小學、儒林華僑小學、花縣鄉村師范等。有不少已經移居巴拿馬的村民,將兒孫送回來讀書,學習中文和中華文化,之后再接回巴拿馬讀書。

  △儒林華僑學校

  為了加強文化交流,花都區與巴拿馬世界研究學會簽訂了“教育合作備忘錄”﹔獅嶺鎮新庄小學與巴拿馬城中巴文化中心中山學校締結成為“中巴姊妹學校”﹔兩地均舉辦中巴青少年書畫藝術作品創作展覽交流活動﹔每年選派2名專業教師赴巴拿馬進行跳繩和二胡教學交流。

  △2021年,巴拿馬廣州市花都海外青年聯誼會在花都區僑聯舉辦助學金發放儀式。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巴命運緊密相連。廣州在促進中巴合作、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向拉美延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雙方在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歷史、法律、經濟體制等的基礎上,不斷譜寫出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加點料

 

 

 

 

  素材來源丨新華社 人民日報 廣東省廣府會 廣州市僑聯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州花都發布 花都廣播電視台 新花城 編輯丨一心 陳晨出品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