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東好人”李銳:“頭雁”引領清遠柯木灣村脫貧致富

李申
2022年01月30日08:17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李銳到村民家中走訪核查情況。受訪者供圖

李銳向柯木灣村村民了解家庭種養情況。受訪者供圖

李銳為小孩發放“六一”兒童節禮物。受訪者供圖

李銳到柯木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考察玉竹加工情況。受訪者供圖

  1月29日清晨,美麗整潔的柯木灣村水泥路上,幾個村民一邊笑談著,一邊將木耳、草藥、山地雞裝車,准備賣往外地。“以前村子裡環境不太好,貧困發生率高。近年來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村民們日子越過越紅火,養殖業發展起來,收入也翻了好多倍。”柯木灣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李銳說。

  柯木灣村位於清遠市連州市豐陽鎮,地處粵湘交接的粵北山區,下轄10個自然村,550多戶2100多人。由於地理環境、基礎設施等因素限制,曾經的柯木灣村環境破舊,是省定貧困村。

  2019年,李銳受中山大學黨委委派,擔任柯木灣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經過多方努力共建,如今,柯木灣村村貌煥然一新,坑窪不平的黃土路被平整硬化的水泥路替代,村民們種木耳、種草藥、養魚養蛙養雞,村集體年收入突破30萬元,全村貧困戶人均年收入超過21500元。

  2021年,李銳榮獲2021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稱號,同時獲“廣東省2019-2020年脫貧攻堅突出貢獻個人”,柯木灣村脫貧致富故事也被評為“廣東省扶貧濟困日十周年十個好故事”。

  精准幫扶,扶貧扶志扶人心

  “老吳,你家的雞養的怎麼樣了?”“這批苗長得還好嗎”“有什麼困難沒有?”……

  趁著午休,李銳來到村民吳偉軍的山地果園,了解山地雞的養殖情況。

  坐在輪椅上的吳偉軍,是2019年開始在自家果園裡養山地雞的。2018年,吳偉軍外出打工時,因意外致殘,無法站立。“我家上有2位老人,下有3個小孩,那時隻靠我妻子一個勞動力,日子很艱難。”吳偉軍說。

  得知他的情況后,李銳便開始為他想辦法創收。他了解到,吳偉軍家有豐富的養雞經驗,還有個果園,便鼓勵吳偉軍從散戶做起,發展山地雞養殖小產業。

  在李銳的鼓勵下,吳偉軍搭建雞舍、購置種雞,准備飼料,不到2年時間,首批500隻山地雞養殖成功。“養雞當年,我們家就增加了3萬元收入,目前正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形成良性循環。”吳偉軍說。

  吳偉軍的養雞小產業,是柯木灣村自食其力脫貧的典型之一。自2019年5月李銳到村之后,他便開始熟悉每家每戶的情況,為他們想辦法實現脫貧。

  “白天怕打擾農戶務農,李書記就經常晚上去入戶走訪。同時,他還避開飯點,堅決不要村民留他吃飯。”說起李銳的幫扶事跡,豐陽鎮人民政府扶貧辦主任鄧記雪印象深刻,十分動容。

  “與在大學校園裡教書育人不同,對貧困戶,工作得更接地氣、有耐心。琢磨好了村民的小產業方向,有時候還需要我們去推他們一把,一次不行,我們就要反復推,讓貧困戶真正感受實惠。”一次次上門溝通,實實在在的事例列舉、講解,手把手地教學,李銳推動村民們一次又一次發展產業,渡過難關。

  經過李銳和其他駐村干部的精准幫扶,中山大學定點幫扶的柯木灣村全村貧困戶全部高質量脫貧,人均年收入比幫扶前增長超6倍。村集體收入比幫扶前增長超過60倍,柯木灣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均已摘帽。

  因地制宜,鄉村產業齊振興

  柯木灣村下轄10個自然村比較分散,在定點幫扶之前,柯木灣村幾乎沒有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隻有5000元左右。

  “要真正打贏脫貧攻堅戰,僅僅貧困戶脫貧還不行,村集體經濟必須壯大,產業發展必不可少。”駐村以后,如何在當地發展可持續的扶貧產業,是李銳思考的重點。

  經過深入調研,在中山大學的支持下,李銳和其他駐村干部一起,實施“大村一業,小村一品”產業發展模型。2019年5月起,中山大學在柯木灣村布局生態農業“稻蛙魚”種養系統,作為“大村一業”在柯木灣村落地,並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有機生態農業基地。

  “一方面,該產業持續增加村集體的收入,另一方面,也為中山大學提供科學研究的實驗平台,把大學的實驗做到田間裡。”為了讓產業項目茁壯成長,李銳幾乎每天都要去農田基地走一走,看一看。有機稻什麼時候抽穗、禾花魚什麼時候下苗,種植大棚如何搭建,他都了如指掌。

  “大村一業”有了,村集體收入增加了。李銳開始琢磨“小村一品”,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深挖資源后,李銳發現,每個自然村都有潛力發展自己的小產業。例如,柯木灣下轄的夏東村冬暖夏涼,環境優美,是連州市兩個生態村之一。在中山大學專家團隊做好旅游規劃框架后,他積極爭取學校資金支持,配合村裡的項目資金,在夏東村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民宿項目。

  如今,一排排紅牆綠瓦的民宿拔地而起,開業以來,每天都能吸引不少游客住宿,周末甚至能達到500多人,除去運營成本,每年最少增加村集體5萬元的純收入。

  類似這樣的“小村一品”,多個村都在開展:中草藥加工廠、夏東生態旅游民宿、香菇木耳基地、百草園科普教育基地、稻蛙魚農業基地、紅薯粉扶貧車間。如今,李銳布局的“小村一品”六大幫扶產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柯木灣村也開啟了鄉村振興之路。

  黨建助力,消費扶貧促脫貧

  “檢查一下包裝是否有損壞,准備發車!”看著即將出發的貨車,李銳臉上喜氣洋洋。幾小時后,車上滿滿的柯木灣村扶貧農產品將抵達300公裡外的中山大學,成為飯桌上的佳肴。

  如何推動本村特色農副產品“走出去”為外人所知,是脫貧攻堅道路上擺在李銳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消費扶貧是出路。而推動產品‘走出去’,首先要有一個‘致富帶頭人’。”他說。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李銳當仁不讓,扛起了“頭雁”的重任。他認為,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黨員要起到先鋒作用。於是,在規劃消費扶貧之初,便牢牢把“黨建促扶貧”融合其中,抓住村中為數不多的年輕黨員,積極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站出來主動作為。

  為提升黨員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李銳與村裡每位黨員深入談心談話,了解村情民意,推行一系列黨建創新舉措:將村黨支部從鬆散的8個支部合並為3個,使黨組織精干、高效﹔落地中山大學自主研發的“移動黨校”,創新黨建活動新陣地﹔傾心打造黨員頭雁工程,積極培育年輕黨員作為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戶參與就業脫貧……

  同時,李銳通過自籌資金,把柯木灣村小學荒置的辦公室改造成為線上電商工作室和線下農副產品展銷廳,打造有中山大學特色的黨建助扶貧模式。他還積極打造柯木灣村黨建文化陣地、脫貧攻堅樣板工程,並向中山大學各二級黨組織開設在柯木灣村的黨組織生活路線。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中山大學機關黨委、產業集團黨委等多個中山大學二級黨組織到柯木灣村開展脫貧攻堅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同時積極開展消費扶貧。柯木灣村扶貧農副產品展銷廳,也成為了中山大學黨建活動的“網紅”購物店。

  數據顯示,2020年,中山大學各二級黨組織、附屬醫院和校友企業合計購買了柯木灣村生態農家米100多噸,優質紅薯30噸等,消費扶貧金額超400萬元。消費扶貧一方面助力農產品銷售和貧困戶就業,另一方面也為黨建促扶貧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平台,柯木灣村黨總支也被評為清遠市農村基層黨建示范基地。

  如今,柯木灣村村道硬化了,村居美化了,“大村一業,小村一品”產業蓬勃發展,生機昂揚,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大提升。“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脫貧不是終點,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李銳說。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